江翠紅
摘要:為進一步提升小學班主任管理能力,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德育素質,本文基于有效工作實踐,對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實施激勵進行了進一步分析,希望分析能夠提高認識,從而實現教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勵措施
引言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德育教育是重點工作內容,為提高認識,教師應該結合教學激勵模式,構建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下面具體分析。
一、開展因人而異的激勵策略
不同學生之間性格特點各異,因此在開展德育教學時,班主任要注意教學的針對性、層次性。根據不同學生的表現情況制定合理的激勵策略,根據學生的發展制定針對性的培養計劃。如:對于品行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積極利用鼓勵的方式、嘉獎的方式,為學生制定更高的目標,引導學生不斷進步,提升綜合素養,強化其學習的動力。對于那些思想消極的、自律性差、缺乏上進心的學生,教師可制定階段性培養目標,鼓勵學生不斷突破自己,自覺養成良好的德育習慣,從身邊小事做起幫助學生養成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實現德育教學的高效性。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應當合理利用激勵策略,采用適當的激勵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采用針對性的激勵方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德育意識與習慣,進而保證班級所有學生都能進步,并提升思想道德素養。
小明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常常悶悶不樂,不愛講話,對待班級活動以及學習都表現十分消極。
針對這種學生的教育,教師切忌“一刀切”,而應因人而異,實施差異教育。對待消極的小明,教師要引導小明融入熟悉的同學當中,也要求那些同學主動與小明學習與游戲,開始之初,教師可以把他們安排在同一個生活學習小組,在課堂上,要求這些同學主動幫助、帶動小明一同學習,教師要善于及時表揚和肯定。在課外集體活動中,教師多組織小組活動,要求全員參與,目的是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們參與,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愉悅心情,在與同學合作中讓他感到同伴對他的肯定,提高他在同學中的形象與地位,慢慢地幫他建立自信心、上進心,從而養成良好的品格。當然,教師要積極與其家長進行溝通,要求他們與教師一起多多關注小明的成長,給予他更多的愛護和關懷。一年之后,小明的性格就開朗起來了。可見,在德育教育中差異化的激勵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運用激勵促進學生德育自律的提升
在小學階段進行德育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律意識,通過激勵策略,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進而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小學班主任應當重視利用激勵策略培養學生養成自律習慣。如:組織學生排班輪流負責班級德育管理,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做到人人有事做,提升學生對德育的認知與理解。通過輪流當值教學后,可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評選,進而根據“最佳德育學生”的評選與獎勵,激勵學生產生積極參與德育活動、班級活動的動力。利用諸如此類的激勵策略,引導學生養成自律習慣,提升德育素養。同時在激勵策略的實施過程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提升學生的班級榮譽感,熱愛班級體,在和諧良好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制定“德育考核表”,引導學生對生活規律、學習情況、道德表象進行記錄,利用“德育考核表”嚴格規范學生的行為,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通過設置月評、其中評、期末評等階段性評價,對表現好、成績佳的學生進行一定的獎勵。通過此類方式,引導班級所有學生參與到自律評價活動中來,從而自我規范個人行為,養成好習慣,強化德育教學的實效性,做到既育德又育人。
三、關注學生身心發展,掌握激勵策略方法
學生在小學階段不僅是積累知識的過程,更是其身心發展的重要過程。此階段學生心理上不成熟,教師應利用正確的激勵策略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學習及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困難。班主任是學生的引路人,因此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采用合理的德育方式,在日常活動中滲透德育內容,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通過與家長聯系對學生予以充分的關愛,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健康成長。教師應當與家長配合采用恰當的激勵策略,在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內容,通過營造良好的氛圍,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充分利用激勵策略激發學生參與德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德育知識,在生活學習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通過積極開展班級活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如:利用好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放學家長接小孩的時間段、微信、電談等機會與方式,通過與家長的密切溝通、交流,讓家長明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激勵策略的運用方法,家校配合,提升德育教學效果。平時,教師要及時表揚表現好的學生,可以發表揚信,可以在班級微信群上圖表揚,可以利用班級墻報宣傳陣地對優秀學生大力表揚,讓其樹立榜樣,使家長與學生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四、實施激勵策略要結合適當的獎懲措施
在德育教學中,可通過適當的獎懲措施保障教育的激勵效果。適當、巧妙的獎懲措施可激勵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積極參加品德提升活動,自覺完善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利用獎懲措施可有效彌補激勵策略中存在的不足,強化激勵策略的執行效果,降低負面影響。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運用智慧保證使用措施的適當性,既不打擊學生的學習動力又可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對不注意聽講、交頭接耳的學生進行適當處罰,如請他到老師講臺前聽課,課后請他留下把課上所學的內容補學,及時取得與家長的聯系,共同教育,利用每周的班會課,組織學生辯論,責令他服務班級1天等。但要避免懲罰過重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同時還要使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使其他學生感受到公平公正,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在學生取得進步的時候,教師要采取適度的鼓勵與表揚,及時進行準確評價,鼓勵學生繼續努力,防止學生產生自滿情緒。由此可見,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要求,適當的進行激勵策略,恰當獎懲,尊重學生情緒變化。
結束語:
總之,為了進一步保證小學生接收良好德育教育,作為小學班主任,應該積極研究如何構建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以此進一步結合學生實際,有效的進行教學實踐開展,從而進一步實現班主任工作的價值,以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天賦.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47.
[2]曾柳娟.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03):192.
[3]賴則秀.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7(04):31-32.
[4]姚中華.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才智,2015(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