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昆
摘要:內部控制是建立健全內部科學管理制度,對企業經營效益、效率和效果至關重要。內部控制是衡量企業管理的重要標志。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應統一規范、全面構建整體框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中小企業發揮著不容小覷的重要作用。以此為背景,中小企業理應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和完善。
筆者在本文中針對內部控制的概念、內容以及其發揮的作用進行概述,然后對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做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和探討,針對客觀存在的不足和缺失,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方針策略以及改善思路,從而希望通過內部控制的進一步完善能夠大力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關鍵詞:內部控制;中小企業;制度;改進
一、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一)內部控制概述
內部控制多從控制環境、風險預估、活動設計、信息溝通以及監督管理等方面予以實施,其中控制環境為其實施做了良好的鋪墊,對企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達成的作業目標引起的相關風險,建立風險措施等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二)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
企業內部控制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其中有組織結構、授權批準以及會計記錄控制等等,且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必須將不相容的職務嚴格分離。企業的經濟活動包括了授權、記錄、核準、執行、簽發等一系列詳細的環節。由相對獨立的部門或人員對其進行授權批準,實施這五個環節中的相關流程,保證組織結構控制中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對于內部控制的有效發揮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企業的會計記錄控制初期,企業的會計管理部門必須對企業的會計人員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通過記賬等對經濟業務的一系列憑證進行嚴格登記,確保登記必須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員進行,防止經濟業務出現遺漏或者重復的現象,從而能及時發現企業經濟業務中出現的一系列不足之處。
二、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依然停留在原始的階段,以為內部控制等同于內部監督,還有的中小企業把內部控制當做是各類手冊、文件以及有關的制度;很多企業在實踐環節將企業資產安全、費用成本等均納入到了控制范疇內;另外,在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尚未分離的現實情況下,并未健全完全意義上的企業法人治理機構,忽視了授權和監管,很多中小企業要么尚未建立內部控制機構,要么已經建立的內部控制機構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依靠現代管理技術來監督經營的全過程,由于對內控制度認識上存在偏差,造成企業的管理混亂。
經過調查發現,我國很多中小企業不具有較強的風險控制意識,同時抵御外界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弱。
三、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約束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
客觀而言,在中小企業中,企業經營者和投資者往往是同一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領導集權的現象比較常見。受傳統經營理念影響,多數中小企業在管理層面具有明顯的“家長式”特點,此舉不利于中小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支持力度不足。
財務會計人員對內部控制知識也非常匱乏,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動比較單一,經營規模也比較小,人員的配置往往不能夠做到職責分明、各司其職。經常出現身兼數職的現象,導致中小企業的崗位設置缺乏牽制性。
(二)內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第一,中小企業沒有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僅僅注重企業的經營而忽視了管理,控制制度給企業業務的發展讓步,此舉壓縮了企業內部控制的作用范圍;第二,不具有未雨綢繆意識,在實踐過程中忽視了事前控制以及事中控制。
(三)內部審計機構監督不力
大多數企業都沒有認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導致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無法實現。在現階段,我國內部審計功能不全,專業人員數量較為匱乏,且缺少相應的審計技能,內部審計機構大多是與其他部門平行,缺乏權威性和獨立性。
四、構建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改進措施
針對當前一些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內部控制環境差、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管理權責不清”等問題,提出以下幾條措施:
(一)增強中小企業對內控制度的認識,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
平心而論,在中小企業內,內容控制環境和企業管理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同時,企業內部控制的成功與否,是同中小企業的管理者重視程度、表率作用存在非常大的關系。因此,必須要提高中小企業管理者的自身的業務素質,使企業領導深刻的認識到,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內控制度的重要性。
在會計控制中,會計人員作為其中的主體,其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對于會計控制工作質量的保持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重視會計從業人員再學習以及其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健全以財務管理為主的管理制度,堅決規范會計工作秩序
首先,應在遵守我國相關法律條例的前提下來對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做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就其薄弱或待改善環節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在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中嚴格貫徹執行。在執行企業內部牽制制度中,必須做到職務互相分離原則,財務公開,有效地杜絕違法行為。
(三)完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重視企業內控監督體系的創建和完善,以此為基礎形成內控管理閉環。就崗位職責以及流程標準進行規范,設計與之相骨干的檢查辦法與評價方式,重視評估結果和績效考核的結合,從而形成事前確定標準、事中重視檢查、事后予以總結的管理閉環。內控檢查主要是對業務流程內的各個關鍵節點進行查漏補缺,內控效果評價則是以目標和效率為中心進行設計。
對企業內控監督體系進行更新和完善,一方面需要從源頭開始,嚴格管理和考核財務管理中的基礎性工作,定時定期對其進行檢查,實現規范、科學以及常態化的管理;另一方面,針對原材料、設備、公式等進行嚴格審核,立足于現實,深入優化分析、核算制度,有利于人、財、物的合理利用與有效配置。通過上述舉措,切實更新和完善中小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積極推動和落實獎優罰劣制度。以此減少或避免錯誤的發生,從而防止中小企業財產的損失,提高中小企業管理水平,增長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改善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控制是企業的管理層為履行企業的戰略目標而編制的一系列規劃,首先我們可以先從企業管理結構予以開始。一個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為內控體系作用的發揮奠定良好的基礎。此時,委托代理制度若是能夠得到全方位的落實,那么則能夠起到彼此牽制的效果,為審計部門、監督委員會作用的發揮做應有的鋪墊。健全對經營者的約束與激勵機制,重視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加強控制。以此為基礎,存在于崗位之間的牽制性則顯得愈加重要。
筆者認為,作為企業管理者可以選擇化整為零的方式將總的任務指標予以拆分,然后一一落實到具體員工身上,然后將權限交由部門負責人,及時考核其職責履行現狀,對考評成績比較高的部門要采取獎勵措施,反之則采取一些懲戒措施,此舉有利于激勵機制作用的有效發揮。
中小企業必須定期對重要財產進行清點,安排專人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并提出有效的建議。另外,企業應對提出有效意見的員工在精神或物質方面給予一定的嘉獎,以示鼓勵。
綜上所述,作為中小企業需要立足于現實,結合企業運營現狀和發展目標,重視預算控制的創建。在實踐環節,安排授權人員負責預算的調整,希望縮減預算與實際之間的差距。另外,針對預算的執行情況應進行全面監管,重視反饋信息的分析再利用。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小企業如果能夠在企業內部主動創建一套相對完整和健全的預算控制系統,那么能夠給企業財務活動、資金利用等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企業經濟效益的持續遞增。
參考文獻:
[1]李燕.淺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貿,2014 (19):124-125.
[2]張養恩,鄧平.涉農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問題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4,60 (4):88-91.
[3]雷永欣.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價值工程,2014 (12):186-186,187.
[4]周公明.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中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商貿,2014 (31):60-60,61.
[5]武春梅.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問題研究[J].前沿,2013 (19):141-144.
[6]許義燕.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商業會計,2013 (18):38-40.
[7]曹莉君.淺論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問題與對策[J].科學咨詢,2014 (26):57-58,59.
[8]李光耀,李冰琨.淺議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會計,2014 (2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