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
許多人對秋季的“清補”與“涼補”不太明白,有些人認為“清補”就是“涼補”,其實二者不是一回事兒。
清補——全身調理
秋季“清補”的重點是強調補養,只不過飲食在補養的同時兼解熱除燥的功用,以對抗秋天干燥的氣候。尤其是老年人,因為舌面上的味蕾減少,嗅覺細胞更新緩慢,加之燥熱引起機體的一系列生理改變,會使食欲進一步減退。如果飲食過于清淡,反而會沒有食欲。況且,老人、兒童、身體虛弱及運動量較大且出汗較多的人,一味進食蔬菜和瓜果,清淡是清淡,可人體對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就會不足,勢必會削弱機體的抵抗力,達不到補養的目的,也許會導致機體免疫能力下降,引起一系列營養不良性疾病。
“清補”的正確做法是,在這個季節里,可適當多吃點鴨肉(具有補虛清熱、滋陰養胃、利水消腫、除濕解毒的功效)、魚(營養價值極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泥鰍(具有滋陰清熱、補中益氣的功效)等。其次,吃瘦豬肉、海產品、豆制品等,也可起到一定的清補作用。如果能在中醫師的指導下,取西洋參1~2克,泡開水代茶喝,可起到一定的扶正氣、降火、生津液、除煩倦等作用。
涼補——扶正陰虛體質
“涼補”,并不完全等同于“清補”。人的體質通常有氣虛、血虛、陽虛及陰虛四種,對于前三種體質,一般以溫熱的藥物滋補身體。而陰虛的人因火旺,“陰虛生內熱”,故體質上較為虛熱,所以需要用涼性的藥物滋補。因此,“涼補”的主要對象是陰虛體質的人。
適合“涼補”的藥物不少,有天冬、麥冬、沙參、玉竹、天花粉、甘草、粟米、白木耳等,這類藥物有滋養陰液及降火的功效,在秋季對陰虛體質的人來說,能達到調養的作用。
當然,“涼補”并非只適合秋季,對于陰虛體質的人來說,什么時候都可以“涼補”,只不過秋季更合適罷了;另外,陰虛的人,除了“涼補”外,還要有充足的睡眠,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巧克力、花生及辛辣干燥的食物。
由此可見,“清補”的范疇較大,適用于中醫上所說的“溫燥”、“涼燥”及機體本身的“內燥”等;而“涼補”的范疇較小,主要適用于陰虛體質的人,如是陽虛或氣虛、血虛體質的人,誤用涼補食物或藥物,則會越補越糟。如果您想“涼補”,最好咨詢一下中醫師,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涼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