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謝優雨
摘要:圍繞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活動師幼互動這一主題,筆者對2003年至今的文獻進行研讀與梳理,試圖整理其研究脈絡與趨勢,以期對后續研究有所幫助與借鑒。
關鍵詞:科學領域教學活動 師幼互動 文獻綜述
教學活動的本質是通過教師與幼兒的相互作用,讓教師和幼兒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教育活動中,體驗和分享彼此的經驗與快樂,最終促進幼兒的發展。在科學領域活動中,幼兒通過與教師的對話和交流提升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在積累科學經驗的同時發展邏輯思維,在情感上也能獲得滿足。
一、關于師幼互動的研究
(一)師幼互動的類型研究
黃娟娟從社會學視角,根據教師行為對象,將活動中師幼互動類型劃分為師班互動、師組互動、師個互動;根據師幼行為屬性將師幼互動類型劃分為控制型、容許型、拒絕型、接受型。弓箭從情感的角度,將師幼互動分為肯定性互動、中性互動、否定性互動。黃瑾根據行為發起者不同,將互動分為教師主動發起和幼兒主動發起兩大類型;根據互動目的性和計劃性的不同,將互動分為正式互動和非正式互動。
(二)師幼互動影響因素的研究
高質量的師幼互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要想提高師幼互動有效性就需要找到影響師幼互動的因素。馬玲亞指出,從幼兒園師幼互動的現狀看,幼兒教師經常要求幼兒聽從指令、遵守常規,幼兒欠缺自主性;從師幼互動內容來看,教師重視傳遞知識與技能,忽視對幼兒情感與社會性的培養;教師對幼兒的鼓勵與夸獎少,批評與指責較多,沒有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這些狀況直接影響師幼互動的有效性。翟艷認為教師依據幼兒性別、身體特征、平時的表現、能力表現以及家庭背景,在頭腦中對幼兒形成總的印象,從而對幼兒產生不同的期望標準,教師受到這些不同期望的影響,對不同幼兒采取不同的互動方式,教師對待幼兒的態度會被幼兒感知到,對幼兒的發展產生不同影響。楊麗珠、李淼等人從個體和班級兩個層面研究教師期望對幼兒人格的影響,考察師幼關系的中介效應,發現教師期望會影響師幼關系,進而影響到幼兒的自控、親社會性、情緒穩定性等人格。周欣認為師幼互動的質量與教師的學歷有關,提出幼教老師學歷越高,掌握專業化知識越多,與幼兒的互動質量就越好。
(三)提升師幼互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王育維認為積極的師幼互動策略應以情感交流為基礎,教師應情緒飽滿地引導幼兒;要靈活轉換角色,調整教育行為;要有創新思維,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創造;要尊重幼兒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黃瑾提出三種支持師幼互動的策略:激勵式互動策略,包括情境感染、語言催化、情感分享;追隨式互動策略,包括環境創設、變換調整、耐心等待、及時反思;挑戰式互動策略,包括問題質疑、啟發思考、推動深化。侯云認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首先須認清和擺正教師角色,做幼兒的傾聽者、支持者、引導者;其次要以幼兒為主體,強調幼兒的主動探索和自由表達;教師還要與幼兒進行必要的情感交流,及時了解幼兒想法,開展平等對話;最后在使用操作材料上,教師應該讓幼兒先熟悉活動之后再投放材料。李會云主張教師要創造和諧、自由、寬松、愉悅的互動環境;要進行分組教學,減少班級人數,提供師幼互動的機會;要關注幼兒身心、捕捉幼兒情緒情感變化,創造條件進行師幼互動;要調整自身角色,有效引導幼兒;要尊重差異建立多元的互動模式;要正確處理師幼互動中公平與差異的關系,公正、平等地對待幼兒。
二、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研究
(一)教師觀念與教師行為的研究
教師的觀念與行為是教師在師幼互動中的直接表現。張博認為,教師在師幼互動中起引導作用,幼兒在教師指引下體現主體地位,實現主體價值。王燁芳研究發現教師觀念與教師的行為密切相關,教師偏向于某類幼兒或選擇性忽視某類幼兒都是由教師自身的想法所做的決定,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師幼互動觀念,公平地對待幼兒,同時,教師行為應先于教師觀念,這也是保證教師觀念與教師行為一致的方式。
(二)師幼互動特點研究
黃晶晶認為大班科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特點表現在:教師敏感性一般,忽視幼兒學習中的個別化引導;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豐富,幼兒興趣較大;教師注重聯系實際生活,但反饋質量一般;教師語言示范作用有限,不利于幼兒數學語言和思維發展。王一雯認為中班數學活動師幼互動氛圍積極,但幼兒主體性有待提升;教師教學敏感性較低;忽視幼兒的自主操作和探究行為和數學分析及推理、創造力的培養;數學教學中高級用語頻率低。
(三)師幼互動的策略研究
王燁芳從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出發,選取教師進行個案研究,提出教師要平等對待兒童;相關部門要制訂標準指導師幼互動;教師應結合幼兒發展水平提供恰當的幫助;教師要尊重幼兒個別差異;教師要多使用陳述性策略,促進幼兒自我探索;教師要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魏莉就科學活動中如何開展有效的師幼互動,指出教師要創造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氛圍;應主動參與幼兒活動,引導幼兒探究;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李丹就改善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的師幼互動提出,應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維護師幼互動中幼兒主體地位,減輕師幼互動壓力,加強與各級幼兒園的互助交流。石愛琴認為可以從豐富互動模式、重視回應幼兒發起的互動、注重寓師幼互動于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等方面提升數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關于幼兒園師幼互動方面,已有研究主要從師幼互動類型、師幼互動的策略、師幼互動的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探討,進而分析幼兒園師幼互動的現實情況和特點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教師教育觀念及行為、師幼互動的特點以及師幼互動的策略等方面,體現了對幼兒個體差異及主動探索的關注,強調教師應轉變教育理念,創造師幼互動的機會并在教學反思中不斷提升師幼互動的質量。這些研究成果為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現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黃娟娟.師幼互動類型及成因的社會學分析研究——基于上海50所幼兒園活動中師幼互動的觀察分析[J].教育研究,2009(07).
[2]弓箭.構建積極情感型師幼互動芻議[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9(12).
[3]黃瑾,主編.幼兒園數學教育與活動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4.
[4]馬玲亞.對幼兒園師幼互動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5(02).
[5]翟艷.教師期望對幼兒在教學情境中互動機會的影響[J].山東教育,2004(30).
[6]楊麗珠,李淼.教師期望對幼兒人格的影響:師幼關系的中介效應[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6(06).
[7]周欣.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內涵及其對兒童發展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03(7—8).
[8]王育維.淺析師幼互動模式與策略[J].學前教育,2005(10).
[9]侯云.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J].幼教研究,2011(12).
[10]李會云.如何在幼兒園活動中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J].教育教學研究,2010(03).
[11]張博.走向對話的幼兒教育:后現代幼兒教育觀[J].學前教育研究,2003(12).
[12]王燁芳.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對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個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50—53.
[13]王一雯.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68—71.
[14]魏莉.淺談數學教育活動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時代教育,2013(11).
[15]李丹.農村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活動的師幼互動分析——以咸安區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16]石愛琴.數學活動中增強師幼互動有效性的方法[J].學前教育研究,2012(07).
(作者簡介:周玲,女,碩士,湖南省懷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幼兒園課程、學前教育政策法規;謝優雨,女,湖南省懷化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