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很多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由于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地域環境等不同,這些民族的舞蹈藝術也各具特點。我國的舞蹈工作者在經過長期對各民族舞蹈采集、挖掘和整理后,使得許多少數民族舞蹈從區域化的自娛自樂發展成為極具觀賞性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的舞臺藝術。隨著時代發展,民族舞蹈的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關鍵詞:民族舞蹈 現代 創新
一、新形勢對民族舞的影響
民族舞蹈是指具有特定民族特征的藝術舞蹈,它起源于人們生活當中的肢體動作語言,是一種以日常活動為原型而變化的表現形式。因民族與地域的不同,呈現出各自的色彩。民族舞在不同的時代也有著不同的發展。
(一)民族舞蹈最開始的意義
民族舞最開始的意義其實就是一個民族要表現本民族的一種活動時所使用的一種方式,像祈福、慶豐收、婚嫁、喪禮等等。如我國朝鮮族地區在豐收以后表演的“農樂舞”就是慶祝豐收的,我國苗族的“婚禮舞”是為了表現婚禮的喜慶的。其實這些都是他們在表現某一種情緒時所跳的舞蹈,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是他們民族的典型的代表。
(二)民族舞蹈從生活走向舞臺
上世紀50年代初,舞蹈文化的收集整理與不斷發揚受到了國家的重視,這使得舞蹈文化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我國老一輩的優秀舞蹈家對各民族的舞蹈進行了挖掘、采集、篩選、整理后,將這些舞蹈元素搬進了課堂,在進行藝術加工后將其搬上了舞臺。這樣就使自娛自樂性的舞蹈成了專業的舞臺表演形式。經過提煉、升華后的民族舞蹈因為舞姿更優美、表達內容更貼近群眾、更能體現情緒的變化,深受百姓的喜愛和認可。例如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的代表作、經典民族舞蹈《雀之靈》,在表達手法上擺脫了民族舞蹈中通常沿襲的描摹和再現生活的模式,它不僅生動地表現孔雀的活動,而且重點突出表達孔雀的活動情感,使觀眾透過作品看到編導“以心造舞”所營造的“生命的頌歌”。
(三)民族舞蹈進入現代化的發展
進入21世紀以后,經濟飛速發展,與此同時,文化也相應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隨著西方文化思想大量涌入,許多西方的觀念也滲透到一部分人的生活。在一些人的眼里,中國傳統的就代表著土氣、落后、跟不上時代,是老古董,許多人都覺得民族舞很落后。所以,現在我們很多的舞蹈編導根據時代的發展在不斷地對民族舞進行創新。這種大膽的創新是將民族舞與現代舞相結合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就是在傳統的民族舞中融入現代舞蹈元素。例如四川省歌舞劇院的作品《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就是這類作品的一個典型。它將傳統的藏族舞蹈元素和具有現代氣息的造型、構圖以及服飾、音樂結合在一起,使作品給人以“現代藏族舞蹈”的感覺。
二、新形式民族舞蹈的結構和特色
社會的不斷進步,帶動了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舞蹈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民族舞蹈本身就是結合地方特色的有代表性的表達形式,它也會隨著社會的前進而不斷地變化,這樣就形成了新的民族舞蹈形式。新的民族舞蹈形式將民族和現代有機結合,把民族舞蹈和現代舞蹈的元素相融合,轉變為新的舞蹈結構。這種舞蹈是從它的音樂、舞美、舞蹈形態的表達等方面,將傳統的民間舞蹈和現代舞蹈元素融合在一起。其特色就是具有代表性,舞蹈動作新穎、創新性強,使民族舞蹈在傳統的基礎上有了更加豐富多彩的變化。
如《新阿里郎頌歌》就屬于這一類型的舞蹈,它由朝鮮族舞蹈和現代舞蹈結合而成,以現代舞蹈的編技法為主,其中運用了大量現代舞蹈元素,所表現的亂中有序、豐富的地面動作都使舞蹈看起來很新穎。在音樂方面,它將朝鮮族民歌《阿里郎》這首傳統舞曲加入了現代流行的鼓點、說唱等元素,讓原本溫婉的朝鮮族民歌聽起來更具時代感,也讓音樂與舞蹈動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舞美和服裝兩個方面來說,白色是朝鮮族最喜歡的顏色之一,它象征著純潔、善良、高尚、神圣。朝鮮族自古就有“白衣民族”的稱號,自稱“白衣同胞”。服裝的款式則有了變化,以往朝鮮族的女生服飾都是落地長裙,而在這個作品中則改成了裙褲,在服裝方面與以往的朝鮮族舞蹈有很明顯的區別。這種將現代舞蹈和民族舞蹈相結合的產物既新穎又大膽,讓民族舞看起來更具時尚氣息。
綜上所述,當前形勢下,民族舞的現代化創新是文化需求,也是社會需求。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下,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蹈越來越緊密結合,從而產生具有視覺沖擊的、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風格多元化的新形式舞蹈。民族舞蹈的現代化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持久的、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在舞蹈工作者的堅持下,我們相信民族舞蹈的發展一定有著光明的前途。
(作者簡介:劉晶珠,女,新疆石河子群眾藝術館,中級館員,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