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于靜蕊
(錦州市中心醫院,遼寧 錦州 121001)
身體約束是指使用任何物理或機械性設備、材料或工具附加在或鄰近于患者身體,患者本人不能輕易將其移除,用以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動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近自己身體的方法[1]。非計劃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經醫護人員的同意患者自行拔出導管,或因其他原因造成的導管脫落,又稱意外拔管。一旦發生非計劃拔管可能會對患者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增加治療費用甚至造成患者投訴[2],降低患者滿意度。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中,為防止非計劃拔管的發生,常對患者進行物理約束,但有時患者或家屬特別是對于清醒患者,對此保護性措施產生誤解,導致患者滿意度降低甚至引發醫療糾紛[3]。為比較在對患者物理約束前實施告知程序是否能在降低非計劃不管率的同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我院在外科清醒患者中進行了研究,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擇于2016年1~9月入住錦州市中心醫院外科且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1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納入標準為:①外科置管(包括引流管、胃管、尿管等)的清醒患者;②需要進行物理約束的患者;排除標準為:意識障礙且無家屬的患者。根據入院的先后順序分別納入到未告知組和告知組,每組80例。
1.2 研究方法:未告知組中醫護人員根據治療護理需要直接對患者進行物理約束;告知組中醫護人員在約束前向患者或家屬解釋使用物理約束的方法與利弊,征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后進行約束,同時囑咐家屬或患者不要隨意解開約束帶。兩組患者采用的相關導管固定方法和約束方法方法均一致。在約束結束時,記錄約束期間出現的非計劃拔管種類及例數,同時對患者或家屬進行滿意度調查。
1.3 評價指標
1.3.1 非計劃拔管率:非計劃拔管率=約束中出現拔管的患者例數/約束置管的患者總例數×100%。
1.3.2 滿意度評價[4]:①非常滿意:患者或家屬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且沒有發生醫療糾紛;②較滿意:患者或家屬對護理服務沒有抱怨,且沒有發生醫療糾紛;③不滿意:患者或家屬對護理服務極度不滿,且與護理人員發生沖突,有醫療糾紛發生。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統計學檢驗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采用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未告知組中男性48例(60.0%),女性32例(40.0%);年齡(66.31±11.16)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23例(28.8%)、消化系統22例(27.5%)、心腦血管系統13例(16.3%)、泌尿系統19例(23.9%)、其他3例(3.8%);鎮靜—躁動評分(5.03±0.69)分。告知組中男性44例(55.0%),女性36(45.0%);年齡(69.56±9.80)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13例(16.3%)、消化系統26例(32.5%)、心腦血管系統18例(22.5%)、泌尿系統14例(17.5%)和其他9例(11.3%);鎮靜—躁動評分(5.19±0.70)分。兩組在性別(χ2=0.409,P=0.522)、年齡(t=-1.958,P=0.052)、疾病類型(χ2=7.675,P=0.104)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患者非計劃拔管情況的比較:告知組患者的非計劃拔管率(3.7%)低于未告知組(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非計劃拔管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告知組患者的總體滿意度比例(95.0%)高于未告知組73.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非計劃拔管(UEX)不僅擾亂治療計劃,還可能導致患者住院天數和醫療費用的增加,為了預防非計劃拔管,物理約束通常被作為措施之一[5],目前國內約束多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而國內外研究表明物理約束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對患者軀體造成傷害,包括神經損傷等,有時對清醒患者心理也造成影響。同時患者或家屬會對約束存在誤解,因此產生醫療糾紛,需要我們針對此種情況采取相應措施。本研究表明在約束前告知患者或家屬,征得其同意,此項措施不僅能降低患者的非計劃拔管率還能提高患者滿意度。
本研究中告知組患者非計劃拔管率低于未告知組,說明在約束前告知患者約束相關情況能夠減少非計劃拔管事件的發生。在對清醒患者進行約束前,告知患者或家屬約束目的和利弊,征得患者或家屬同意,使其意識到約束對其治療和防止拔管的重要性,讓其主動參與到接受約束與預防拔管護理中。不僅能夠使患者心理上接受約束,減輕患者身體和心理上的抗拒,還能主動配合導管固定,避免患者或家屬不了解情況而自行拔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計劃拔管的發生。
本研究中告知組患者滿意度總體高于未告知組,說明在約束前告知患者約束相關情況能夠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患者意識清楚,在約束前說明約束目的與利弊,征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患者能夠理解告知內容。告知程序體現了護理人文關懷,患者或家屬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也能夠對醫護人員表示理解與配合。另外患者或家屬已了解約束的利弊,即使由于不可控原因出現意外情況,患者或家屬能夠給予一定的理解,進而出現對護理工作不滿意和發生醫療糾紛的情況。綜上,對清醒患者約束前告知約束的相關情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非計劃拔管的發生,同時能夠提高患者滿意度,所以臨床工作中在對患者進行約束前應先執行告知程序。護理管理者還應制定約束帶使用相關指南和約束帶使用知情同意書等書面文件,從而使告知程序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