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琪
摘 要:圖書館是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其作為第三空間的理論和實踐近年來在國內外受到普遍關注。以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為代表的已經打造出全新服務模式,并且取得顯著成效。文章從不同方面展開論述,體現出具體的優勢,從而促進圖書館事業更好發展。
關鍵詞:圖書館第三空間;創新服務;實踐探究
圖書館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起著傳承文化、信息交流的作用,必須非常重視。針對于高校而言,學生除了宿舍和教室兩個空間之外,圖書館就是第三空間的最佳載體。因此要立足于實際情況,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不斷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
1 第三空間構建策略
空間定位,要建立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范式,集文化交流空間、學術空間、社交空間、休閑閱讀空間、體驗空間于一體,拓展多元文化服務,促進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交流合作。服務群體主要是面對廣大師生,尤其是和國際文化交流機構、留學生等,通過相互學習實現共同進步。服務目標要堅持交流、融合、創新的理念,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總體設想,加強不同國家之間文化交流,讓圖書館成為學術交流的重要場所。服務模式,要建立健全相應制度,體現出開放性、自主性、包容性的優勢,享受更高品質的服務。
2 空間規劃及服務拓展
同濟大學德文圖書館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建設,整體建筑造型設計遵循現代、簡約、動態、流暢的原則,注重空間陽光感、流動感和體量感,充分體現出材質的輕重、粗細、虛實對比。項目室內空間建設的特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延伸室外建筑造型引入室內空間,不僅擴大了容量,而且更加的開放自由。其次要和德國文化元素有機結合在一起,主要是追求品質、色彩明朗、簡潔時尚。最后是合理分布流線、動靜分區,給讀者提供舒適、安靜、自由的學習交流環境。對空間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體現出人性化的特點,讀者有不一樣的體驗。
文化空間:要創建文化交流平臺,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傳播優秀國際文化,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借鑒。針對于德文圖書館而言,要體現出德國文化特色,這樣會讓人感覺到更加真實,通過開展主題展覽、小型音樂會、文化影視欣賞、中西文化交流、德語學習交流等活動,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不斷提升讀者的知識素養,讓視野變得更加開闊,用發展眼光去看待問題。例如可以針對中國和德國對于事物的不同看法展開討論,過程中能夠增進彼此了解程度,互相學習優秀的地方,有利于實現共同進步。文化空間要發揮出自身職能,成為加強文化交流的主要場所。
學術空間:創建出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斷拓展多學科之間的交流,從中可以學到新的東西。德文圖書館圍繞德國文化主題展開討論,例如舉辦沙龍活動、感受德國講座、文化交流課程、留學生技能培訓、德國教育文化研討會、智庫支持服務等,有利于促進學術文化創新。剛開始相互之間是比較陌生的,往往是通過資料進行了解,這種方式太過于片面和淺顯,根本學不到有用的東西。不同國家的學者通過相互交流可以增進了解程度,了解具體的情況,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術空間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成為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在相互探討中總結出有價值的東西,為更好交流打下堅實基礎。
休閑閱讀空間:創設休閑優雅的閱讀空間,可以增加閱讀的人文性、藝術性、創新型,積極開發個性化的閱讀服務模式,滿足每個人的要求。充分利用德文圖書館休閑閱讀區、報告廳、影音區等空間,圍繞德語閱讀主題開展活動,主要包括最美圖書分享、德語閱讀會、德國電影欣賞等環節,體現出德國文化的特色,提升國際文化閱讀品牌。閱讀并不是枯燥無聊的,而是充滿興趣的,在快樂中學習豐富知識,時刻保持著積極情緒。休閑閱讀空間會讓人身心得到全面放松,起到勞逸結合的作用,減輕精神上的壓力,讓思緒更加清晰,從而不斷提高知識吸收率,取得最佳閱讀效果。
社交空間:在圖書館內部要營造出輕松、活潑、文明的氛圍,成為廣大師生交友、談心、休閑的社交空間。同時發揮出學生社團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調動起大家參與積極性,加強中西讀者之間的交流,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例如在討論一個問題的時候,中西方學者會提出不同的見解,通過整合能夠得出最合理答案,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程度。體驗空間:引入新媒體技術和先進設備,打造知覺體驗、思維體驗、視覺體驗為一體的體驗空間,能夠滿足師生個性化空間需求,通過影視欣賞、多媒體展示等提供德文圖書館的創新體驗,對讀者會產生強大吸引力。
3 創新服務模式
3.1 創建國際文化服務品牌
制定文化服務品牌戰略,充分利用文獻資源平臺,開放的交流空間,優質的服務內容,提高圖書館的社會知名度,有助于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提升圖書館在讀者心目中的品牌認知度,努力打造德文圖書館第三品牌空間。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各國之間文化交流更加緊密,所以要提高國際影響力,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國際文化服務品牌創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漫長的過程,在不斷改進中走向完善,逐漸呈現出成熟的模式。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場所,要加強各國學者之間的交流,在相互學習中實現合作。
3.2 讀者自導式的服務模式
服務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出人性化特點,感受到更好品質的服務。
讀者通過自我管理實現個人的自覺、自主、自律行為,遵守制定的規章制度,保持內部安靜的環境。通過自我管理可以實現整個德文圖書館的服務和運行,創建輕松、活躍、文明的氛圍,完善激勵機制推進讀者的自主管理和服務創新。要積極聽取讀者對圖書館各方面服務的建議,制定出有效措施進行調整,從而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每個人對閱讀需求都是不一樣的,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可以對整體有全面了解,這樣可以更好配置圖書資源,滿足多元化的需求,為讀者節省大量的時間。
3.3 虛實結合的開放性、一站式服務體系
在提供實體空間服務的同時,也要重視虛擬咨詢服務、知識信息服務、智庫支持服務等,對網絡化、全球性、開放性、共享化資源進行充分利用。進行服務功能整合,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實現德文圖書館物理空間、虛擬空間的一站式服務體系。因為讀者的要求是多種多樣的,如果逐一去解答不僅會耗費大量時間,而且效果也很難保障。通過建設一站式服務體系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把讀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難題,獲得更好感受。未來會面臨更加復雜的環境,需哦一虛實結合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滿足更好品質的追求。
3.4 管理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健全制度是保證一切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因此要不斷進行完善。圖書館第三空間管理制度建設要融入人文因素,注重公平和自由,采用人性化管理方式,提高讀者的認同感和接受程度,對制度更加自覺遵守。同時制度內容要盡可能細化,體現出較強的執行力,在實際中發揮出具體效果,解決遇到的難題。引入自助管理、評議管理、捐贈管理、志愿者管理等科學機制,最終促進德文圖書館的價值實現。制度要及時更新和補充,保持自身的先進性,起到正確指導作用,推動圖書館第三空間建設。
4 結語
綜上所述,第三空間的圖書館應該是知識共享、交流互動、休閑社交、創意展示、文化共同體的場所,注重環境、資源、服務三方面協調發展。未來圖書館體現出較高的服務水平,為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參考文獻
[1]史艷芬.圖書館第三空間建設及創新服務實踐研究[J].圖書館,2016(06):80-82.
[2]李紅培,鄢小燕.國內外圖書館第三空間建設進展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5(16):16-20.
[3]馮天宇.“第三空間”視閾下的圖書館創新服務再思考[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