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光
摘 要: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及相應技術手段對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進行改進與升級,構建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解決當下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突出問題,提高大學生誠信意識、規范大學生誠信行為。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建設
基金項目: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青年項目(課題編號:NC2017B003)。
當前,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行業的滲透,促進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ヂ摼W技術手段和互聯網教育理念對大學生誠信教育提出了新需求,進而推動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建設進入了新的關鍵時期。高校應充分利用這個契機積極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互聯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去提高大學生的整體誠信水平,為社會提供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國家誠信建設出一份力。
1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誠信現狀
1)人際交往方面的誠信問題。網絡交際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人際交往主要方式,在網絡交流中,很多大學生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刻意虛構個人信息、編造虛假人生經歷等。
2)學業方面的誠信問題。在學業方面,很多大學生為了能通過相關考試,會在網絡上尋求高科技作弊手段。還有一些大學生學術造假情況嚴重,利用網絡便利,抄襲他人學術成果,謀求不正當利益。
3)就業方面的誠信問題。網絡求職現在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部分大學生依靠網絡技術手段來編造各種虛假信息來獲得面試或就業機會。
4)日常網絡行為的誠信問題。部分大學生因為缺乏誠信意識,會在網絡上做一些不道德甚至違法的事情。如在網絡上大肆傳播謠言、炒作色情、暴力、怪異等低俗內容;在網絡群或論壇里詆毀、謾罵他人等。
2 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1)高校對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認識不足。首先,對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必要性不夠重視。其次,對“互聯網+”新形勢認識不足。最后,對“互聯網+”思維與誠信教育聯系認識不足。
2)高校誠信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滯后。高校開展誠信教育還是以傳統課堂理論講授為主,沒有與理論配套的實踐課環節。在課程建設方面,沒有系統完整的誠信教育內容。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下,這種教育方式顯然無法達到應有效果。
3)校園誠信文化建設不足。現今高校開展的誠信文化建設存在很多問題,如內容枯燥、千篇一律、說教為主;采用的方式單一、覆蓋面??;活動設計不符合新時代形勢,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誠信制度不完善。由于高校對大學生誠信制度建設不夠重視,對它的價值和意義認識不足,致使很多高校至今沒有詳細的大學生誠信制度,而部分高校以前制定的誠信制度也沒有及時修訂,無法跟上現在的社會發展形勢。
3 “互聯網+”背景下如何進行大學生誠信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首先,高校應當重視誠信教育建設,完善誠信教育課程體系,創新誠信教育方式。高校應借鑒案例、研討、辯論等情景引導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對誠信問題深入思考。同時,將大學生非常關注的網絡熱點事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誠信教育吸引力和實效性。
其次,認真落實《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將誠信教育作為重點實踐內容。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手段,設計一些能夠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濃厚興趣的誠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最后,優化誠信教育課程評價體系,提高誠信教育實效性。要充分調研、多方論證、合理安排,將學生學習、生活、人際、求職中的各項誠信相關指標納入其中。
4 “互聯網+”背景下如何進行大學生誠信活動實踐體系建設
發揮學生社團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作用,鼓勵學生社團開展誠信實踐活動,如舉辦誠信主題辯論會、演講比賽、志愿活動等,讓學生通過社團活動踐行誠信理論。
高校學生管理部門積極開展信主題作品征集、誠信主題講座、誠信主題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能全方位參與到誠信實踐中來。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還應該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研發線上誠信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網絡空間中踐行誠信行為。如主動撰寫或轉發誠信主題的文章,在網絡購物、網絡社交、網絡信息發布與傳播中誠實守信。另外,可以有針對性的研發一些大學生喜聞樂見、互動性強的手機APP,鼓勵學生在網絡上進行每日進行誠信行為簽到,完成誠信小游戲等。
5 “互聯網+”背景下如何進行大學生誠信校園文化氛圍建設
1)加強正面引導,樹立誠信榜樣。樹立誠信榜樣,可以促使學生努力向榜樣靠近。誠信榜樣可以是網絡上的熱點人物,也可以是學生身邊的先進代表。根據實際情況,選定學校特色或專業特色的誠信榜樣,并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宣傳,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
2)大力開展誠信活動,豐富校園誠信文化氛圍。為營造校園誠信文化氛圍,應當開展豐富多彩的誠信宣傳活動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受到多層次、多維度、多途徑的誠信文化洗禮。如學生社團可開展誠信知識宣傳,班級可組織班會團會形式的誠信學習。學?;驅W院層面可進行誠信主題作品征集或邀請模范代表和專家進行誠信主題講座。在寢室、教室、食堂、圖書館等學生主要活動場所張貼、懸掛誠信宣傳資料。在校園宣傳欄設置醒目的誠信宣傳標語、海報,提高誠信文化氛圍。
3)教職工誠信為范,筑牢校園誠信文化基礎。教職工是校園里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一個群體,高校應倡導教職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充分落實“三全育人”的精神。教職工積極樹立誠信范本,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誠信氛圍,為校園誠信文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4)群策群力,積極創建校園誠信人文景觀。誠信校園文化包括誠信教育學術思想及主張,蘊涵著誠信內涵的校訓、院訓或專業特色口號和誠信文化景觀等。
6 “互聯網+”背景下如何進行大學生誠信約束和懲戒制度建設
2017年年初,教育部發布最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其中突出高校立德樹人根本要求,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考核,強調恪守學術道德,開展誠信教育,建立對失信行為的約束和懲戒機制。但是現今各高校的《學生手冊》、《學生違規處理辦法》等校紀校規中,關于失信行為的條款已盡遠遠跟不上社會發展,實施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所以,高校應該多方調研、與時俱進,針對“互聯網+”背景下的社會趨勢和教育理念,完善失信行為約束和懲戒制度。對于學生失信行為,不能簡單敷衍了事,應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這種檔案小到學生網絡發布不實信息,大到學生學術不端,違紀違法等情況詳細記錄,并通過相應公式計算出大學生在校期間信用值。在學生走上社會后,誠信檔案將跟隨他一生。在失信行為的處理上,高校也需要認清事實,不因擔心影響學生就業或深造而不如實記錄學生失信行為,要真正的把制度管理落實。但處罰不是目的,大學生誠信制度建設,是通過他律方式促使其形成誠信自律意識,使誠信成為新時代大學生行為習慣,爭做誠實守信之人。
7 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全方位走進當代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在教育領域,互聯網必將更加深入影響和融入到學校教育各個環節和過程中,對育人的方方面面產生巨大影響。在當今社會形勢,高校必須充分重視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誠信教育,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先進技術,提高大學生誠信意識、規范大學生誠信行為,這對我國未來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明民.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及對策分析[J].開封大學學報,2006,第20卷,第3期.
[2]熊建設,冷先福.大學生誠信教育的若干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5(5).
[3]鄧紅彬.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1(1).
[4]曹國杰.談談大學生誠信意識缺乏及誠信教育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