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姝
作為16世紀英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威廉·莎士比亞不僅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也是近代歐洲文學的奠基人之一。莎士比亞對英國的文學與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作品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至今被人誦讀,廣為流傳。鑒于此,本文主要根據《哈姆雷特》這部作品來探討莎士比亞的人文精神。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劇作家,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作品可以將人物性格鮮明地刻畫出來,打破了傳統的寫作思維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莎士比亞的人文精神在作品中得到深刻表現,這與他的生活密切相關。
一、人文主義概述
作為一種普遍的人文關懷,人文精神主要表現在尊重人的尊嚴以及對命運和價值的維護與關切,同時對人類精神文化給予高度重視,塑造理想人格。人文學科則主要表現為知識教育層面,其所關注的是人的精神與價值表現。從本質上講,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人有思想,有獨特的人文精神。文藝復興思潮下的核心思想在于,關心人,堅持以人為本,對人的價值非常重視,反對壓制人性。簡單地說,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其人本性,即將人放在第一位,尊重人、維護人的權益。
從歷史淵源來看,人文主義的理念和思想觀念最早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這一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在反教會、反封建斗爭中創造出一種新的思想體系,開始創作進步文學,人文主義思想雛形逐漸形成。在他們看來,一切都應當堅持人本主義,反對封建權威和宗教壓制,將人從神學的思想枷鎖中真正地解放出來,成為思想獨立的人;同時,宣揚解放天性,追求和享受人生之幸福,講究自由平等、崇尚理性。
文藝復興的宗旨和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它不僅是新興資產階級反斗爭的社會思潮,更是資產階級在反封建斗爭中探索出的人道主義形式。人文主義肯定人性以及人的價值,要求人享受歡樂,而不是一味地依賴所謂的“神”,要求人必須解放個性和追求自由平等,將感性認知與理性思維結合起來。人文主義作為一個歷史概念,其主要是指是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思想體系、世界觀或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目前,歷史學家普遍將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和社會變革等稱為文藝復興,教育變革稱為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很多作品就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內涵,如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二、從《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亞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主義的閃光點
《哈姆雷特》是一部長篇劇作,其采用了悲劇的寫作手法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復雜的人物及其性格,是文藝復興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作品之一。哈姆雷特作為丹麥王子,自幼受人尊敬并接受了良好的貴族教育,生活可謂無憂無慮。盡管出身王室,他卻就讀于當時新文化的中心德國威登堡大學,因此深受人文主義思想影響,對未來持有美好的理想。
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哈姆雷特認為一切都是并應當是美好的,世界上沒有丑陋和黑暗的一面。然而,家庭的變故導致哈姆雷特的生活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在親眼目睹社會黑暗面和殘酷的現實后,他逐漸對親情、愛情產生質疑,從最初的彷徨到最后的絕望,變得非常偏激,而且遠離眾人。
從本劇的寫作意圖來看,哈姆雷特屬于悲情英雄的角色,即便內心充滿仇恨與憤慨,他依然能夠堅持原則,從不濫用權力或采用暴力手段對待他人。事實上,哈姆雷特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不斷的磨煉中思考人生并改變自己,他開始變得堅強和果斷,決心通過個人的努力來改變命運。雖然最終他成功實現了復仇,但為了堅持正義而被奸人害命,所有的愿想都落空了。哈姆雷特是悲情人物,然而莎士比亞確通過藝術手段賦予其人文精神,這是人文主義的閃光點,旨在喚醒人們麻木、沉睡的意識。《哈姆雷特》一經問世,便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反響,人們獲得了巨大的思想解放,開始追求自由和平等,與封建統治階級展開斗爭。
(二)非人文主義的陰暗面
劇中,克勞狄斯是最為典型的反面人物形象,他不僅是封建邪惡勢力的象征,也是反動王權的代表。為了獲得權力,克勞狄斯殘忍地殺死王兄,并霸占了自己的嫂子,成為邪惡的君主。完成陰謀以后,為了隱瞞罪行,克勞狄斯竟然設計圈套企圖將哈姆雷特殺死,并通過輿論來宣揚自己的功德。克勞狄斯極度自私,而且有很多的陰謀詭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陰謀家。哈姆雷特不明真相之前,克勞狄斯并未打算殺害他,而是想通過其父親的死和母親改嫁等方式打擊哈姆雷特,使其消沉并喪失影響力,從而鞏固君主地位。
當發現哈姆雷特得知父親之死的真相后,克勞狄斯便費盡心思地設計來除掉哈姆雷特。然而,惡人終有惡報,最后他死于哈姆雷特之手。在莎士比亞筆下,克勞狄斯是一個非常陰險的人,從不外露行蹤和內心想法,隱性暴徒的形象非常鮮明。克勞狄斯殺害了王兄,篡奪了王位,并試圖將哈姆雷特除掉,卻在眾人面前褒獎哈姆雷特。這一人物是文藝復興最為常見的封建貴族形象,同時也是非人文主義陰暗面的集中體現。
三、結語
作為歐洲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哈姆雷特》被多次改編成舞臺劇、歌劇和電影等作品。它能夠位居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首,原因有二:一是作品最后的悲慘結局,二是作品給人帶來沉重的反思,包括對哈姆雷特命運的反思和對文藝復興時期社會背景的反思。而主人公哈姆雷特最后的結局,則是整個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預示著人文主義的覺醒,其個人犧牲也是作品發展的最終結局。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悲劇不是不幸,而是某種意義上的美。莎士比亞所著的《哈姆雷特》,鮮明地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追求的人文精神,其中蘊含的人文哲理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宿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