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村落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家園,難以數計的物質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都在村落里,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樣性都在村落里,在開發和利用古村落時,我們必須“有道有法”,以傳承文化的視角,使古村落能夠結合新時代綻放新色彩。
關鍵詞:文化傳承;古村落;開發;利用
古村落,歷史久遠,特色鮮明,承載著濃厚的歷史印記,是人類生活發展最直接的表現者,是農業文明的一大重要文化標志。眾多的古村落他們來自于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建筑風格、生產方式,民風民俗等,這樣的古村落在當今的經濟社會條件下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使越來越多的人想開發和利用古村落。
但我們不能罔顧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單純的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去破壞古村落原本的生態環境。所以必須采用保護與傳承的方式方法去開發與利用古村落,能夠讓古村落的文明得以延續與宏揚,能夠在發揚與傳承文化的基礎上讓古村落的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碰撞、讓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碰撞,從而使古村落重現生機。
一、以古村落文化生態理論為指導開發與利用古村落
文化生態理論是美國人類學家斯圖爾德以及后續的研究者所提出的一種理論,該理論強調文化特色的生態學應該融合多種文化關系,并且應該具有特殊環境以及居住地的自然特征。所以特定的地理生態環境以及歷史文化傳承就能夠造就不同文化信息之間存在區域性的差異。
該理論強調對古村落的開發應該保持著文化傳承完整性以及文化與經濟的平衡性,要可持續發展的開發古村落,而不是為了經濟發展盲目開發。也不能夠想要創新古村落文化,必須注重保留與傳承古村落文化。因為古村落文化具有特殊性,基于特殊環境影響造成,他們必須得到完整的保護。
目前我們不乏看到一些古村落以及旅游景點的開發存在著許多尖銳的矛盾,譬如文化無法完整地傳承,文化生態遭到破壞,注重經濟效益高于文化效益等等。這些諸多的問題不僅讓文化無法很好的發展,也讓經濟無法迅速的發展,并且導致經濟沒有持續穩定增長的能力。
我們在開發和利用古村落時,一定要以文化生態理論為指導,認真考量開發和利用古村落的方向,盡可能的在追求古村落大自然和原始文化的基礎上開展以大自然為需求的旅游活動。并且要針對不同古村落的現實情況和環境加以考量,在環境保護下不斷地保護古村落,以在促進區域生態可持續發展下讓古村落不會被“踐踏”。有些特殊的古村落原始氣息濃郁,古韻風貌、文化遺產的根基牢固,在開發和利用古村落時應著重以保護為主,而不是以開發為主,面對這樣的古村落應該放棄開發,才能夠實現生態平衡,確保古村落的開發能夠保護文化并且傳承文化、研究文化。
二、強調保護意識和文化傳承意識,加強實地調研活動
為了有效的開發古村落和利用古村落,必須加強宣傳教育,運用各種輿論手段來將保護和文化傳承意識的重要性發給古村落居民以及游人,進行主動宣傳,讓每一位來到古村落的人都知道應如何去保護古雅村落;例如我們可以下發有關《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資料,讓眾多人認識到古村落所存在的歷史文化價值及其重要性,建立自發的保護機制,讓古村落的開發能夠在保護意識和文化傳承意識下不會遭到破壞。
國家作為總領全局的領導層面,必須對古村落的開發和利用秉持重視態度。在行政上積極支持該項活動,相應的制定一些法律法規,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嚴格的保護制度,讓古村落的開發與利用能夠得到合理的利用與傳承。
必須明確我國現階段重要和珍貴的古村落,在群眾的積極配合和相關人員的努力下,盡可能將所有的歷史文化古村落記錄在檔案之中,以更好的確定保護對象,讓古村落能夠得到積極地挖掘與利用,有效地傳承與宏揚,能動地保護與開發。
三、積極挖掘古村落文化內涵,在開發和利用中傳承文化
古村落中蘊含豐富的文化價值,經過歷史的沉淀有著非同一般的風貌與內在含義。所以在開發和利用古村落的過程中,為了實現文化傳承,必須積極的挖掘古村落其中的文化內涵。委派專家和專業人才共同開發古村落活動,以在開發中研究,在研究中傳承。
不同的古村落存在不同的文化,有些文化或許與我們當今的價值觀念不相符合。但文化本身“和而不同”,所以我們必須在挖掘古村落文化內涵和傳承古村落文化的過程中以客觀的態度來面對文化,在看待其褒貶不一的同時,正確認識其中存在的優秀價值。如蕭王廟廟會過去主要是為了紀念北宋時期蕭縣官的世家顯赫,這雖然具有一定的迷信行為和惡風陋習,但它也存在積極的一面。所以我們在挖掘古村落文化內涵時要堅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讓優秀的古村落文化內涵得以傳承和宏揚。
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從文化角度開發其經濟效益
許多古村落中有著鮮明的文化特色,譬如一些地方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就可以成為這個地方的額文化品牌,也是古村落進行經濟開發與利用的一大出發點。如上就山古村落特色受儒家思想影響十分深厚,所以該地區的民俗風情都與儒家所倡導的額行為觀念相匹配,這就是該古村落的文化特色之一,所以從該角度出發去開發經濟效益,不僅能夠將該古村落的特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更能夠讓該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而不是被經濟的開發所掩埋。
五、大力招攬優質項目和優秀企業,讓古村落能夠有發展依靠
古村落的開發與利用不能夠做花架子、擺假設,脫離古村落的根基,以利益為目的而做文章,為了讓古村落能夠實現真正的依托生態、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優勢,古村落在進行開發與利用時必須積極的招攬幼稚項目和優秀企業。讓眾多的項目企業能夠來實地考察,并且對各種項目進行分析研究,以做好古村落的開發利用工作,保證古村落的開發不會走入“誤區”。在開發與利用古村落的過程中,注意方法和手段,除了旅游、民俗風情、當地文化之外,還可以利用強大的互聯網來進行文化宣傳與引擎,讓“互聯網+古村落”成為古村落文化傳承與開發利用的一大切入點,從而讓古村落的開發與利用能夠真正從文化傳承視角下落到實處。
結束語
古村落彰顯著我國輝煌的歷史文化,必須得到重視、保護與合理開發。古村落因為歷史的變遷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文化研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所以在開發和利用古村落的過程中,必須以正確的理念做指導,不斷地尋求新方式與新方法,要盡可能的傳承文化和保護文化。決不能盲目的追求經濟效益而枉顧祖宗的文化,要從文化傳承的視角,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平衡文化價值,在生態平衡下讓古村落的開發與利用能夠沿著自然正確的方向進行,以保護古村落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和古村落歷史記憶為目的,保護好古村落也就保留住了時代的經典。
參考文獻
[1]王瑜.古村落及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策略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2)
[2]吳艷嬌.古村落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研究[J].知識文庫.2017(18)
[3]吳昊.安徽古村落文化傳承與現代文創設計研究[J].安徽工程大學
[4]范钘旭,萬藝佳,郭錕.傳承中國夢——古村落的影響傳承與保護[J].明日風尚.2016(06)
[5]張玉柱.蘇州古村落群吳文華保護與利用研究[J].蘇州科技大學
作者簡介
葉仙,1962-,女,單位:衢州學院檔案室主任,職稱: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從事當地史記、家族家譜、檔案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16NDFC291YB)
(作者單位:浙江衢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