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博 田立新
摘 要:本文以黑龍江能職業學院礦山測量技術專業“礦山測量學”課程教學建設為例,從教學模式、實習實訓室建設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詳細論述了具體的改革措施和方法,經過實踐教學證明“礦山測量學”課程教學改革,對于培養礦山測量技術專業學生成為滿足社會和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礦山測量;實習實訓;項目式教學
1引言
高職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同時更要注重技能的培養,特別是礦山測量技術專業是一個動手能力極強的專業,因此《礦山測量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在注重教學理論的同時,更加注重實踐操作,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課程改革時,需要制定好的教學模式,編制適應課堂教學的項目式教才,精心設計每一個項目中的子任務,每個任務都要貼近現場工作崗位的要求。同時要使項目式教材發揮更好的效果,就要以配套的實習實訓場所為依托,以硬件設施為保障。但是好的教材與實訓室想要充分發揮其教學作用,培養出合格的“雙師”型教師是其中的核心所在。
2教學模式改革
傳統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知識的講授,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情況,而且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開進行,沒有考慮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教學效果較差,培養學生難以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為了解決教學與生產實踐脫軌,讓學生由授課過程中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求,因此我校教師聯合企業專家和行業監管部門專家將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內容相結合,共同制定《礦山測量學》課程標準,按照課程標準要求,確定了典型工作任務,進而對教學內容進行選取和整合。從崗位工作分析著手,通過對知識、能力、態度分析,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了以項目為導向,以工作任務教學為主體的課程體系,編寫了《礦山測量技術》課程教材。本教材依據礦山測量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設計教學項目,依據任務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來選擇和組織內容,注重強調工作任務和崗位能力與知識的聯系。全書緊密圍繞礦山測量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將其分解為八個項目,23個相對獨立學習任務,充分體現了工作過程的完整性。每個任務主要由工作任務、相關知識、任務實施、任務工單、考核評價等部分組成。為了加強實踐教學效果配套編寫了《礦山測量實踐指導書》。
3實習實訓室建設
3.1 礦山測量一體化教室建設
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建立了礦山測量“教學做一體化”教室,一體化教室分為學習區、討論區、實踐操作區,滿足現場教學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儀器認識與操作時,教師可以現場演示,學生可以及時動手操作,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體化教室不僅可以完成日常教學中的測量儀器認識和操作,水平角、豎直角測量等簡單實訓,還可以完成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中腰線標定、激光指向儀安裝、數字化地形圖測繪六項實訓。
3.2礦山測量模擬實訓室建設
整合校內現有礦山測量相關實習實訓設備及場地,以學院一號教學樓地下一樓礦山模擬巷道為依托,建立了礦山測量模擬實訓室,該實訓室能夠模擬礦山生產工作情境,使學生再其環境下完成井下導線測量實訓、井下高程測量實訓、陀螺全站儀定向實訓,以及貫通測量實訓等大型綜合實習實訓項目。
3.3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與培養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是課程改革的保證[1],通過“外引內培”,建立一支技術服務型“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通過專業帶頭人培養、骨干教師培養、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青年教師培養,建立形成了一支技術服務型“雙師結構的教隊伍”。其學歷、年齡、職稱都較為合理,教師具有碩士研究生40%,高級職稱40%,雙師50%,
3.4青年教師培養
培養出理論扎實生產實踐經驗豐富的青年教師是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礦山測量”課程教學的未來與發展歸根到底是青年教師培養。對于青年教師的培養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一對一的教學指導,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新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如作業批改,指導學生實踐,作為新老教師搭配指導高職學生測繪技能大賽的日常訓練。
2)開展各種形式的青年教師比武競賽,如學校舉辦程設計競賽、教案設計競賽、講課競賽等,從中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參加省級以及國家級教學競賽,通過教學競賽,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
3)讓青年教師到企業一線崗位鍛煉,給青年教師聯系相關企業進行崗位鍛煉,在企業相應崗位上進行本專業的生產工作,完成企業布置的工作任務,學校和企業進行聯合考核,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生產工作經驗,培養出合格的“雙師型”教師;
4)鼓勵青年教師參加短、中、長期等不同形式的專業培訓,如參加行業協會組織的短期培訓,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參加教育部高職師資培訓,選派教師到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進行交流學習,如到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使青年教師開闊視野、提高職業素養。
4結論
我校以礦山測量技術專業《礦山測量學》課程為例進行改革,從教學模式改革,實習實訓室建設,教師培養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與嘗試,從教學效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課程教學的改革任重道遠,因此我們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要尊重教學規律,大膽創新將信息化、智能化融入教學當中,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柴華彬.礦山測量學課程改革與實踐[J]礦山測量學.2009(4):89-90.
(作者單位:黑龍江能源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