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股權激勵是讓管理者持有公司股份,參與企業決策,實現利潤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股權激勵措施,但實施效果好的企業較少。本文以青島海爾為例,對青島海爾的股權激勵實施方案進行研究,對其實施效果進行評價,進行相應的總結,為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提供補充和參考。
關鍵詞:青島海爾;股權激勵;效果分析
一、股權激勵相關概述
(一)股權激勵的概念及模式選擇
股權激勵是對員工進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其激勵對象包括公司董事、監事、高管人員及技術人員。它通過向員工提供股權或股份來激勵員工,讓激勵對象和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減少或消除激勵對象的短期行為。
股權激勵有多種實施方式,不同的模式在企業管理中發揮的效用不同,因此股權激勵模式的選擇非常重要。目前股權激勵的模式主要包括了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業績股票、股票增值權、虛擬股票等方式。企業在選擇股權激勵模式時,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狀況并結合各類影響因素進行選擇。
(二)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分析方法
在上市公司已公布的股權激勵方案中,財務指標一直是作為最核心的考核指標。但由于財務指標無法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故還應當結合一些其他的業績指標,全面地評價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因此,本文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結合,對青島海爾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評價。
二、青島海爾股權激勵案例分析
(一)青島海爾股權激勵的主要內容及實施情況
青島海爾自2009年推出股權激勵計劃成功以來,基本以每年一期的速度先后共推出了四股權激勵計劃。截止到2016年12月底,青島海爾的四期股權激勵計劃均全部實現行權。據整理,青島海爾在前三期股權激勵方案中都是采用股票期權的激勵方式,而在第四期激勵計劃中采用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權兩種方式結合的股股票激勵模式,激勵對象從高管激勵增加到現在的核心技術人員激勵。同時,青島海爾的四期股權激勵方案都按時行權。
(二)青島海爾股權激勵實施效果分析
1、財務指標分析
從盈利能力指標來看,青島海爾的凈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利潤率、銷售凈利潤率整體都保持著穩定上升趨勢。凈資產收益率雖從2013年開始出現下降,這主要是因為2015年家電行業不景氣,2016年開始回升。由此說明,青島海爾的盈利能力逐步增強。
從營運能力的指標來看,2010年至2017年,青島海爾應收賬款周轉率及存貨周轉率都呈下降趨勢,原因是青島海爾近幾年應收賬款不斷增加、回收的速度逐漸變慢、壞賬損失增加、存貨流轉變慢。由此說明,青島海爾應該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存貨管理,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從償債能力指標來看,在2009年至2017年間,青島海爾的流動比率保持在在1.3左右波動,速動比率維持在1左右,這兩項指標的變化趨勢都是比較平緩。筆者比較了同行業的競爭企業,青島海爾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均強于同行業水平。同時,青島海爾的資產負債率多高于60%,是由于隨著股權激勵方案的推進和落實,青島海爾在通過適度提高舉債比率來吸納更多的資金、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以促進企業發展。由此說明,青島海爾償債能力較穩定。
從發展能力指標來看,青島海爾自2009年實施股權激勵方案以來,凈利潤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均穩步上升。2015年青島海爾發展能力指標出現下降,其下降的原因是2015年全球經濟不景氣,住宅產業低迷,導致家電的需求量降低。至2017年,青島海爾的凈利潤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整體又出現了上升的趨勢。由此說明,青島海爾的發展能力較強。
2、非財務指標分析
根據對青島海爾股權激勵實施方案的整理發現,青島海爾在四期股權激勵方案中核心人員的參與數量不斷擴大,企業技術人員也在逐年增加,同時企業也注重人才的吸引。另外,青島海爾的費用化研發投和資本化研發投入均逐年上升。由此可見隨著股權激勵方案的不斷深入,公司對技術人員及高學歷的人才更加重視,同時研發費用的逐年增加也反映出公司對科研創新的重視。
3、實施效果總結
綜上所述,青島海爾在實施股權激勵方案后,其盈利能力得到明顯改善,營運能力隨受市場影響但仍舊穩定,償債能力方面表現良好,發展能力上表明企業規模逐步擴大,經營狀況良好。同時,在人才與創新方面,青島海爾重視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投入,通過股權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因此,青島海爾的股權激勵是說效果較好。
三、案例啟示
1、考核指標設置多元化
青島海爾公司在股權激勵時選取的業績考核指標僅為加權平均資產收益率和復合利潤增長率,這兩個指標是大多上市公司選擇的指標,但易造成管理層的短期行為。故建議多元化的設置業績考核指標,將非財務指標也納入業績考核體系,如市場占有率、創新力,顧客滿意度、履行社會責任等,全面、客觀地評價激勵效果。
2、設置合理的行權條件
青島海爾股權激勵方案采取固定的行權價格,該行權條件相對比較寬松,不能較好的激勵高管的工作積極性。建議青島海爾引入指數浮動法確定價格作為行權條件,相比固定行權價格,具有更強的操作靈活性,讓股權激勵行權價格的設置更具有意義。
3、完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行為
由于我國的股權激勵研究起步相對較晚,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因此我國應加強法律制度建設,一方面對股權激勵實施過程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監管,并給予嚴厲的處罰與警告。另一方面,應結合我國上市公司特點,制定更加完善的股權激勵會計處理方式和股權激勵信息披露方案。
參考文獻
[1]鄒越.股權激勵對公司業績影響的實證研究[J].企業導報,2010(10):58-60.
[2]蘇冬蔚,林大龐.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與公司治理[J].經濟研究,2010.11:88-100.
[3]劉曦騰.關于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公司績效的研究[J].新會計,2011(10):16-19.
[4]張東坡.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效果分析[J].財會月刊,2012,05:14-17.
[5]曹曉麗,楊敏.高管薪酬激勵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的實證研究[J].會計之友,2014,07:79-83.
[6]林麗萍,蔡永林,廖妍.創業板上市公司權激勵效果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5,03:49-59.
作者簡介
王涓酈 (1992.08-),女,四川,西南財經大學,碩士,攀枝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助教
(作者單位:攀枝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