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娜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全面闡述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明確指出了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梢哉f,十九大報告為我國未來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
作為環保部門,在踐行大環保概念的情況下,如何圍繞部門職責,如何立足本職工作參與到社會綜合決策和工業企業的監管中,為綠色發展做出自身貢獻?這其中涉及的內容很多,本文筆者將選取黨的建設對環境治理工作的推動作用進行討論。全面推進綠色發展,黨的建設是根本保證。作為環保部門,要牢牢把握關于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總要求,緊緊抓住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深入推進黨建創新工程,著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為環境治理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一、張家港市黨建工作與環保工作的結合成效
以張家港為例,多年來,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一是創新了理論武裝模式,在轉變思想觀念上有所作為,通過將生態文明理念加入到黨員干部年度理論學習中,更新提升思想觀念,提升思想意識;二是創新了科學決策的體制機制,出臺了生態文明績效考核機制和生態文明離任審計,以實打實的考核來監督領導干部不能只看經濟成績,更要看綠色成績;三是創新了生態文化宣傳方式。在教育上,將生態文明理念引入中小學課堂,打造“生態課堂”,開展綠色科普實踐活動。在面向企業上,公開企業環境信用評級。在群眾中,成立了環境保護協會,由群眾自發報名建立了義務監督員隊伍,做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員,等等。
二、黨建工作與環保工作結合存在的問題
張家港市的黨建工作對環境保護的推動上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隨著形勢的深刻變化,黨的建設與環保行業“高關注度、高壓力感、高風險性、高擔當率”的時代發展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仍面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認識上的偏差。重業務輕黨建的思想仍存在,認為業務工作是硬指標、黨建工作是軟任務,重完成業務工作輕思想意識教育,認為把工作抓好了,污染減少了環境好了就達到目的了,沒有思考到如何通過黨建工作,扎根思想意識教育,把環境污染治理、改善的思想真正融合到工作中。二是隊伍上的不足。在目前,環保處于社會關注度極高的行業部門,環保督查深入開展,環保隊伍的大部分人員都深入到一線開展環境監察工作,查找污染問題,使得本就人員不足、人手緊張的環保部門無法抽出更多力量配備形成專職黨建工作隊伍,沒有專門科室無法形成良好隊伍,沒有多余時間精力用于思考、創新如何提高全員工作積極性,用新辦法處理在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三、環保部門黨建面臨的新任務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載入黨章,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不僅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與黨的使命宗旨直接相聯,而且把它們提升到了非常高的政治高度,分量很重,引人深思。這標志著建設生態文明已上升為黨的意志,成為全黨的行動綱領。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部分,環境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突破都對生態文明建設有積極意義。加強環境污染治理,推動環境質量改善是深入貫徹黨的精神,把黨的意志轉化為基層環保部門、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重點要在將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重點,緊扣習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學、深入學,學透徹、出感悟,從而才能創新黨建思路,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黨員干部公信力,實現黨建工作與環境保護工作的完美融合。
(一)開展黨建工作,以提高思想意識為重點。在中央生態環保督查工作深入開展之際,環保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工作也在深入開展。作為基層環保部門,要深刻認識到環境污染治理已上升至政治層面,認識到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實擔負起環境質量改善的政治責任,提高用新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對地方來說,可以一方面在選人用人上下功夫,用科學合理的生態文明考核評價體系和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獎懲的重要依據,并對在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實績突出的干部,優先提拔任用。另一方面,強化人大對政府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視察和監督。增加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來自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成員名額。對于在生態環保方面存在問題的人應不允許其擔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二)開展黨建工作,以環保督查為抓手。通過加強黨員黨性教育,深刻認識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在中央開展環保督察的同時,基層自行也要針對地方產業結構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專項督察和行動,提高生態環保在地方宏觀調控中的地位和權威,實行更嚴格的生態環保獎勵和處罰制度。
(三)開展黨建工作,以社會共同努力為方向。在基層環保部門開展環境監察工作的時候,加強環保執法力度,由司法制度給予環保執法的支持。讓企業經營者認識到污染環境的嚴重后果,從而在社會上形成不敢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震懾效果。通過建立和發展社會組織、公眾個體等在內的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力量,廣泛吸取全社會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呼聲和建議,建立共同認知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在社會上形成一種聲音,獲得全社會的支持,讓老百姓認識到不僅不能污染環境,還要人人都做保護環境的監督者,為社會環境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