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能力是當今社會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背景下,良好的創新能力既是學生走向社會、實現就業的敲門磚,又是保證學生保持長久的發展潛力、發展后勁的必備要素。創新能力是一種復合型能力,論文寫作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研究能力、寫作能力及綜合能力的重要學習環節和鍛煉平臺。本文以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為例,就新聞傳播類專業論文寫作階梯化培養體系進行研究,主要包括專業論文寫作階梯化培養體系的含義、培養體系建構、評價體系建構等三部分內容。
關鍵詞:創新能力;專業論文寫作;階梯化培養體系;階梯化評價體系
在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構建“豐”型人才培養體系所包含的“廣學識、精專業、凝特色、強實踐、重創新、多面向、豐成果”的7個方面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創新能力也是核心培養能力之一。創新能力是一種復合型能力,包含學習能力、研究能力、整合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既是學生綜合素質和整合學科知識能力的體現,又是長期的專業思維和研究訓練的結果。而論文寫作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研究能力、寫作能力及綜合能力的重要學習環節和鍛煉平臺。結合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多年來的人才培養實際,本文就新聞傳播類專業論文寫作階梯化培養體系進行研究。
一、專業論文寫作階梯化培養體系的含義
專業論文寫作的階梯化培養體系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培養能力的階梯化設計,二是培養體系的系統性要求。培養能力的階梯化設計是指按照學生入學的不同學習階段,根據其專業學習的難易程度和學習水平、研究能力的實際情況,結合相關專業的學習目標和內容,對學生的專業論文寫作能力進行分層次的、階梯化的培養設計。具體分為課程論文、學年論文、“五四”論文和學位論文四個階段,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能力養成要求和評價指標,總體上呈現出由易到難的階梯式發展過程,使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專業論文的研究和寫作能力也能隨著專業知識能力的儲備和增長而獲得相應的加強。培養體系的系統性也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指創新能力的復合性,二是指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創新能力的復合性是指通過長期的專業論文寫作訓練,我們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復合能力,這些能力統一到一起,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培養學生的最終目標,即創新能力。雖然,在指導學生專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培養重點和要求,但同時,對培養學生多方面復合能力的追求要貫穿始終。培養目標的一致性是指各階段培養要服務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終目標的系統性要求,各個培養階段既是獨立的,有獨立的要求和評價指標,但同時,又是統一的。各階段的培養要從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的根本目標和長遠眼光出發,既使每個學習階段都有相應的能力培養側重點和目標,又要從根本上統一服務于培養的最終目標。
二、專業論文寫作階梯化培養體系的建構
專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所錘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包括問題意識、思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等,即是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創新能力的養成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經過長期有效的訓練。根據人類思維發展以及能力養成由易到難的規律,我們對學生的專業論文寫作培養進行階梯化的設計。
(一)分專業論文選題指南和選題庫的建設
論文選題指南是指由各專業發布的供學生選擇的論文題目。為了滿足階段培養的系統性和連貫性要求,要建設能夠體現長效性培養的論文選題指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進行:
1.分專業建設包含一定數量論文選題的選題指南。為了保證專業論文寫作培養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改變以往每年在“五四”論文和學位論文階段,由老師推薦選題、學生選擇撰寫的實際情況,建議由各專業老師推薦一定數量的論文選題,形成各專業的選題庫。選題庫不僅面向“五四”論文和學位論文寫作的高年級學生,也面向低年級學生,引導學生從課程論文選題開始,樹立為后期的“五四”論文、學位論文打基礎的長遠眼光。主動發現培養學術興趣點,及早固定選題范圍,確定選題,有意識地積累資料并針對話題不斷挖掘和深化,達到一個選題經由課程論文-學年論文-“五四”論文-學位論文的持續打磨、不斷深化的過程。學位論文是在前期課程論文的基礎上,又經過學年論文、“五四”論文長久的思考、修改、深化之后完善而成的,學生的研究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將在長期、持續的思考與寫作中得到有效的鍛煉。
2.選題的穩固性和追隨學術熱點的更新相結合。選題要有長遠眼光,使選題庫保持一定的穩固性。同時,社會的發展進步又會隨時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課題和挑戰,尤其是新聞傳播類專業,學科專業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更新較快,選題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主動追隨學術熱點,積極進行調整。選題庫也相應要根據學術熱點的更新和社會的發展隨時進行補充和調整。
3.選題的理論性和實踐應用性相結合。選題既要能體現出一定的理論和學術深度,又應緊扣傳媒學院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選題應盡可能面向社會,選題要有可行性,要突出現實應用性。
4.教師提供選題和學生自選題目相結合。教師提供選題是目前各大高校比較通行的做法,可以更好地保證選題質量的穩定性。但同時,對于一部分專業素養較高的學生,要做到教師指導選題與自主選題相結合,使論文寫作真正符合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研究質量和水平。
(二)專業論文寫作階梯化培養體系設計
階梯化培養是指按照學生各個學習發展階段的不同特點,分階段、分層次、有重點地培養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各種能力,最終這些能力形成合力,全面養成學生的研究能力、思辨能力、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按照學生的學業進程由低到高,分為幾個階段。
1.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課程論文主要針對大學一、二年級學生,是學生根據本門課程所學相關內容,以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課程重點內容寫作的專業論文。課程論文是專業論文指導培養的第一站,是學年論文、學位論文的重要演練和準備。課程論文既能檢驗學生對本門課程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檢驗學生對課程延伸內容的深入思考程度。
主要分為幾個步驟:
開拓閱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既要教給學生專業知識,同時又要注意課堂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圍繞授課為學生推薦相應的拓展閱讀書目,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養成學術思維的習慣,提高學術素養。
搜集素材,選題策劃。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興趣發現有價值的話題,培養學生查找、積累、選擇、整理資料的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論文寫作。寫作的過程,是各種知識融會貫通的過程,也是考驗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過程。論文的寫作,既要觀點明確,又要思路清晰,剪裁得當,結構合理,表達清楚。
學年論文是整個學年學習的總結和檢驗,要求學生從學年所有課程論文中選取一篇深入挖掘,繼續完善。無論是課程論文,還是學年論文,都是學位論文的初級準備階段。
2.“五四”論文。“五四”優秀論文是山東政法學院為鼓勵廣大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舉行的每年一次的論文大賽。“五四”論文在內容上主要傾向于學術類論文,是學位論文的高級準備。
主要步驟有:
確定選題。在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的基礎上,從一、二年級的學年論文中選擇自己相對較滿意并感興趣的論文作為“五四”論文基礎。
指導修改。由指導教師按照學校“五四”論文的格式要求和學位論文的質量要求對論文進行反復指導,學生進行反復修改,直至定稿。
選拔、推薦。由系部統一對定稿論文進行選拔,擇優推薦參加學校“五四”優秀論文比賽。
評獎、獎勵。對獲得獎項的學生和指導老師進行獎勵,編輯出版獲獎“五四”論文集。
3.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是指為了獲得所修學位,按要求被授予學位的人所撰寫的論文。學位論文是學生四年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學生獲得學位的前提。
首先,要對論文質量嚴格把關,從選題方向、選題價值、觀點凝練、主題提煉、結構安排、語言表達以及格式規范等各個環節全面考察學生的科研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
其次,按照由開題-指導修改-中期檢查-定稿-答辯的流程,對各個環節進行規范化設計。
學位論文的優劣程度,與前期其它論文的寫作訓練息息相關,也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專業知識和寫作能力有關。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養成既按照學生學習進程和知識能力情況呈現階梯化設計,又通過由課程論文-學年論文-“五四”論文-學位論文在難度上逐漸增大的連續過程體現其系統性,全面提高學生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專業論文寫作階梯化評價體系的建構
階梯化的論文寫作是一個包含由方向初定到不斷打磨、調整明確的過程,它既是一個對學生進行分階段培養的過程,又是一個具有最終統一的目的方向性的過程。它要求學生在最初的選題階段,就具備長遠眼光,從最基礎的課程論文開始,明確地朝著學位論文的方向前進。分層培養和系統培養的體系自然要求分層評價指標和系統性評價指標的結合。
(一)分層評價指標
按照論文寫作的具體情況和各個階段培養的重點對學生能力進行分層評價。一、二年級對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進行評價,目標是教會學生發現培養專業興趣,學會如何選題,如何查找資料、積累資料等,對學生進行語言基礎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重點考察學生基礎性的寫作能力儲備和發現問題能力的初步養成。三年級重點在“五四”論文,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提煉、謀篇布局,重點考察分析整合資料的能力、文章結構能力、語言寫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四年級重點在學位論文,考察學生整合所有專業知識的能力和綜合創新的能力。
(二)系統性評價指標
完善評價體系的長效性、系統性,充分發揮評價反饋功能。“五四”論文和學位論文都有硬性的評價指標,“五四”論文可以以獲獎為評價指標,學位論文則以通過答辯和獲得系部、校級優秀論文作為評價指標。因此,“五四”論文和學位論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寫作態度也相對較認真。但是,傳統的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則存在許多問題,如學生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原因之一就是評價反饋的不健全和不及時,老師僅僅將課程論文、學年論文作為專業課學習考評的依據,而學生在選題、策劃、論證和寫作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優點、哪些缺點,完全沒有反饋。“之所以要高度重視對教育評價結果的反饋,是因為教育評價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及時反饋教育評價結果,使被評價的教育單位及時了解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措施,迅速改進,以不斷地向教育目標逼近。”學生在完成論文后無法得知自己在研究和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也失去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在鍛煉培養學生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的積極作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將課程論文、學年論文都納入學位論文的寫作和評價體系,使之成為考察學位論文寫作過程的一個環節,從而加強對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的管理,保證評價指標的長效性和評價反饋的及時有效性,防止流于形式。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不僅是課程考核和學年考核的一種形式,更是進行科研訓練,培養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方式。
作為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我們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階梯化的專業論文培養體系和評價體系的設計和研究還處于試驗階段,對這個體系的構建還有賴于在培養實踐中根據具體的實踐情況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完善,逐漸形成培養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良性循環互動。
參考文獻
[1] 陶西平.教育評價詞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78.
作者簡介:孟文彬(1974.05- ),女,漢族,山東龍口人,山東政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國文學、影視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