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普及,大學生成為應用新媒體的主力軍。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應充分利用新媒體這個新平臺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谛旅襟w時代大學生呈現出的新特點,探索性地提出三種提高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以期能為高校輔導員在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8年1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 《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要群體,比例達到73.1%。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30.0%,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最大。武漢大學的王曉霞對當今大學生網絡運用狀況進行調查,發現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在大學生群體中基本實現全覆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指出,高校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受新媒體的影響,大學生呈現出了一些新特點:一是信息來源廣而快,但不懂甄別好壞;二是交際途徑豐富而方便,但現實交流能力下降。這為高校學生工作提供了新的舞臺,但同時也提高了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的難度。要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就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保障機制上進行創新。
一、理念創新
首先,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課堂教育為主要渠道,新媒體的興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和平臺。習總書記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曾講到“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币虼?,高校輔導員要在思想上保持敏銳度和開放性,主動改變原來面對面的教育模式,積極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新態勢,善于敢于應用新媒體開展工作,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其次,在享受新媒體便捷性的同時,要時刻把握新媒體運用的“度”。輔導員必須明白,新媒體的產生與運用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面對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我們輔導員積極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網上進行,是想用學生喜歡的交流方式達到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目的,從而把學生拉到現實生活中來,解決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們不僅要占領這些陣地,更重要的是能夠把學生從網絡上拉到現實中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方法創新
(一)建設并維護好新媒體網絡平臺,弘揚主流觀念價值。在對新媒體公眾平臺進行建設時要堅持“三貼近”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找準與學生思想的共鳴點、與學生利益的交匯點,堅持聯系實際,加強分類指導。要善于運用師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做到指引性、趣味性與實用性相結合。例如,可以運用“易班”這種新的綜合性互動社區,發揮其公共討論空間共享性的優勢作用,不斷激發師生的內在需求,激發師生學習和運用新媒體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利用重要時間點組織線上活動,傳播社會正能量。高??衫妹褡鍌鹘y節日、重大紀念日、祭奠日等,開展一些公益廣告設計、微電影拍攝等比賽,以及網上簽名、網上問卷等活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到以新媒體為載體的、學生們樂于參與的形式中,寓教于樂,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精神文化需要,充分運用新媒體這一有效載體弘揚主流觀念價值,傳播社會正能量。
(三)提高新媒體的規模化和專業化水平,創建網絡文化品牌。高校輔導員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提高自身使用多媒體的技能和意識,促進新媒體規?;蛯I化水平的提升。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新媒體產品和服務,形成一批具有時代精神、大學氣派的網絡文化品牌。
三、保障機制創新
(一)重視管理和監督,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新媒體的豐富信息量和高度開放性,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提出了安全方面的挑戰。高校要重視對新媒體運用的管理與監督,完善規章制度與獎懲機制,把好網絡安全關,加強學生網絡素質培養,積極防范新媒體時代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失范行為。要重視對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教育,謹防不良信息對學生的滲透以及“校園貸”類事件對學生的侵害,營造健康良好的網絡氛圍和環境。
(二)鼓勵開設個人網絡平臺,完善考核制度。鼓勵思想政治教育者,包括高校學生工作領導、輔導員、班主任開設個人博客、公眾號,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撰寫相關文章開展教育工作。高校應積極鼓勵支持輔導員在網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將其作為輔導員年終考核項目,從制度上保證輔導員在網上開展思政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健全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學生骨干的作用。要充分依靠學生組織,建立健全由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等組成的網絡輿情管理隊伍,完善思想監測的全面性。學生會團委成立新媒體中心,并派有專人負責,針對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學生關心的話題、突發性和群體性事件積極主動地回應,給予恰當的引導,弘揚主旋律,營造健康的社會輿論環境。每學期結束時要對負責該項事務的學生組織或個人實施考評獎勵機制,充分發揮好學生骨干的新媒體管理與監控作用。
新媒體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影響著高校的未來發展。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方式、新途徑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輔導員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時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心骨,貫徹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各方面。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R].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8.1.
[2] 王曉霞.當代大學生網絡運用狀況的調查分析[J].實踐研究,2018(02):111.
[3] 張博,劉巖冬,夏欣.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02):126.
作者簡介:何瑩(1987- ),女,山西太原人,專職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