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成,黃 學
(貴港市人民醫院,廣西 貴港 537100)
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又被稱為案例式教學法。此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對真實的病例進行講解來提高教學的質量。近年來,此教學方法在對住院醫師進行培訓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顯現出良好的效果[1]。本文對在貴港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進行培訓的50名住院醫師的培訓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究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在對消化內科住院醫師進行培訓中的應用價值。
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貴港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進行培訓的50名住院醫師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培訓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25名)和觀察組(25名)。對照組學員中有男性學員12名,女性學員13名;其年齡為20~28歲,平均年齡(24.21±2.57)歲;其中學歷為本科的學員有18名,為碩士研究生的學員有7名。觀察組學員中有男性學員14名,女性學員11名;其年齡為22~26歲,平均年齡(24.41±2.82)歲;其中學歷為本科的學員有19名,為碩士研究生的學員有6名。兩組學員的年齡、性別、學歷等基本資料相比,P>0.05。
1)年齡在20歲至28歲之間。2)培訓資料完整。
1)不能正常地配合培訓。2)參加過相關的培訓。
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對對照組學員進行培訓,包括向學員講解各種消化內科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采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對觀察組學員進行培訓。方法是:帶教老師用1課時向學員講解消化內科疾病的總論。之后向學員發放相關的臨床病例資料及參考書,并指導學員掌握查閱相關文獻的方法。向學員提出有關消化內科疾病病例的問題,讓其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對該問題進行分析。指導學員進行分組討論。在學員進行討論期間,帶教老師進一步向其提問。在完成分組討論后,指派幾名學員代表對上述問題進行總結。之后,帶教老師對每名學員的表現進行點評[2]。在完成培訓后,對兩組學員進行消化內科疾病基礎知識考試和消化內科疾病病例分析考試。
比較兩組學員進行消化內科疾病基礎知識考試的得分(滿分50分)、進行消化內科疾病病例分析考試的得分(滿分50分)及進行上述兩科考試的總得分。統計并比較兩組學員對教學的滿意率。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學員進行消化內科疾病基礎知識考試的得分平均為(44.43±13.02)分,對照組學員進行消化內科疾病基礎知識考試的得分平均為(45.89±18.78)分。兩組學員進行消化內科疾病基礎知識考試的得分相比,P>0.05。觀察組學員進行消化內科疾病病例分析考試的得分平均為(46.31±17.70)分,其進行上述兩科考試的總得分平均為(90.93±17.75)分。對照組學員進行消化內科疾病病例分析考試的得分平均為(34.53±16.31)分,其進行上述兩科考試的總得分平均為(79.89±19.84)分。觀察組學員進行消化內科疾病病例分析考試的得分及進行兩科考試的總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學員,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學員進行考試的成績(分,±s)

表1 比較兩組學員進行考試的成績(分,±s)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進行消化內科疾病基礎知識考試的得分進行兩科考試的總得分觀察組 25 44.43±13.02* 46.31±17.70* 90.93±17.75*對照組 25 45.89±18.78 34.53±16.31 79.89±19.84 t值 0.319 2.447 2.074 P值 0.751 0.018 0.044進行消化內科疾病病例分析考試的得分
觀察組學員對教學的滿意率為92%(23/25),對照組學員對教學的滿意率為72%(18/25)。觀察組學員對教學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學員,P<0.05。
培養住院醫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對其進行培訓的主要目的[3]。實施病例導入式教學主要是通過指導學員分析討論真實的病例來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其所學的知識[4]。為了探究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在對消化內科住院醫師進行培訓中的應用價值,筆者對在貴港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進行培訓的50名住院醫師的培訓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員進行消化內科疾病病例分析考試的得分〔(46.31±17.70)分〕及進行兩科考試的總得分〔(90.93±17.75)分〕均高于對照組學員進行消化內科疾病病例分析考試的得分〔(34.53±16.31)分〕及進行兩科考試的總得分〔(79.89±19.84)分〕,P<0.05。觀察組學員對教學的滿意率〔92%(23/25)〕高于對照組學員對教學的滿意率〔72%(18/25)〕,P<0.05。
綜上所述,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在對消化內科住院醫師進行培訓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