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輝
摘要:審美是一種能力可以通過美術課得到培養。在美術課上所涉及到的每一幅作品,都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美術課上學生不僅要會畫畫還要會觀察圖畫,觀察形狀、顏色、形態等等。初中學生的創造力正處于高度發展的時期,有著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學生通過自身的能力使得自己的審美有著自己的特色。
關鍵詞:初中美術;審美;教學策略
在基礎教育中,美術課程一直處于不太重要的位置。由于受到升學考試的影響更是處于忽視的地位,受不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但是美術的課的實際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所以,學校的教師和領導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把美術教學提升到跟文化課同樣的位置,把美術教學重視起來,給學生的情感發展找到一個有效的路徑。另外,教師對美術教學的不重視,學校領導對美術課的不重視導致教師對美術課也重視不起來,美術課不同于文化課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所以教師和學生就把美術課當做一種放松的課來上,教學態度不端正。再次,美術教育比較抽象。美術課充滿著抽象的意味,需要學生極大的想象力。最后,美術教學的變化性。一定的社會存在決定著一定的社會意識。也就是說時代的不同決定著人們的思想意識也是不同,藝術的發展跟時代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優化,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方面的能力
美術的學習需要想象力來輔助。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要給學生創設一種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理解作品的內涵。學生光具備了想象能力還不夠,還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呈現在畫紙上,逐步描繪出自己的想象。美術課堂上的欣賞教學也是一種審美的重要方式。例如:組織學生欣賞一些大師的作品。在進行美術賞析教學時,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可以是繪畫對比,尤其是在繪畫技巧和藝術形式等方面的對比。在開展賞析教學時,教師只是簡單的給學生講解繪畫的內容、背景、繪畫技巧等方面,學生就會覺得美術課很枯燥無聊,提不起一點興趣。初中生的知識是有限的,生活閱歷也不是太豐富,對于教師的有些專業講解不太理解,很多的專業詞匯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這就造成了美術賞析課上起來很深奧,學生也不愿意聽下去。這樣的教學模式需要改變,教師可以采用直觀的教學模式,把一些要講解的作品拿到課堂上來,教師口頭的描述作品學生可以用眼睛欣賞作品,甚至可以用手指來感受作品。把作品直接擺到學生面前的教學形式,學生感受作品更加形象具體,作品的價值也被充分的表現出來。這樣比教師的單純講解更加有效果。
二、注重美術的課堂教學過程,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和美術學習能力
(一)學習內容要多樣化
藝術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美術就是其中的一種藝術形式。在初中階段,學校給學生開設美術和音樂等課程,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其中的美術課就是鍛煉學生感受美的能力。美術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激起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調動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激情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進而使得學生的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為以后的情感陶冶奠定基礎。2.帶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教師在引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要教給學生欣賞的方式方法,給學生留出足夠的審美空間,進而逐漸地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最后,鼓勵學生獨立地進行作畫。學生只有能夠獨立的進行作品的創作了,美術教學的目標就算實現了。
(二)注重開放性教學
現階段都在提倡開放性課堂教學,美術課堂當然也不例外。開放性課堂,教師就要給自己扮演的課堂角色有一個準確的定位,轉變傳統的主導角色,變為輔導者的角色,使得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例如:學生在進行自主創作過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創作進行點評,指出學生那里畫的比較好,那里畫的不好,幫助學生提升美術繪畫的能力。美術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的想象力來輔助,美術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跟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美術中有一種術語叫做“寫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創作,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美感。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這種課外創作,可有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使得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三)加強課外擴展
課外的擴展就是對課上教學內容的擴展延伸,在課堂之外的所有實踐活動和理論學習都是課外延伸。一周之內美術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但是美術的學習內容又是很寬泛的,只通過美術的課堂這一種途徑是很難達到一種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所以,就涉及到課后的練習,運用課外時間學習知識。課后的學習是對課上知識的總結概括,課后實踐就是理論練習實踐的過程。在初中美術的學習課堂中,教師是處于主動的地位,學生是處于被動的地位,但是在課后的學習階段,學生和教學之間可以有效的交流,和教師展開的交流會使得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新的感悟,在和教師的交流中學生可以及時給教師反饋自己的是否了解了所學。給教師的反饋也方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增強了師生了之間的互動交流。
總結: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進而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毅.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5):213.
[2]高鵬宇.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研究[J]. 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