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蓉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產程中實施導樂分娩與體位護理矯正胎方位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住院產婦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進行常規生產,觀察組在生產過程中實施導樂分娩與體位護理矯正胎方位,比較兩組產婦的生產結果,結果:觀察組順產的產婦比對照組多,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行剖宮產的產婦比對照組少,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產婦生產過程中實施導樂分娩與體位護理矯正胎方位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的矯正產婦胎位,提高陰道分娩的幾率,并且能有效將難產轉變為順產。
【關鍵詞】:產程;導樂分娩;體位護理;矯正胎方位;臨床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1
胎兒頭部位置異常是導致難產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產婦無法自然分娩,值得行使剖宮產的主要原因,對于產婦與新生兒都有一定損傷[1]。及時的發現并正確處理,是改善胎位異常,降低難產的有效方法。將難產轉為順產,能夠減少對產婦的傷害,提高分娩質量。本研究探討了產程中實施導樂分娩與體位護理矯正胎方位的臨床效果,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住院產婦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產婦,對照組產婦的年齡在21歲至3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23±3.09)歲,產婦的孕周在38周至42周之間,平均孕周為(40.11±0.43)周。枕橫位產婦37例,枕后位產婦23例。觀察組產婦的年齡在22歲至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67±2.78)歲,產婦的孕周在37周至42周之間,平均孕周為(40.07±0.36)周。枕橫位產婦32例,枕后位產婦28例。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本院檢查確定為枕橫位或是枕后位。2)產婦均為單胎產婦。3)產婦均是頭次生產。4)新生兒頭骨對稱。5)產婦骨盆正常,妊娠期間沒有合并其他疾病。6)產婦均在傾向狀態下,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生產,觀察組在生產過程中實施導樂分娩與體位護理矯正胎方位。1)導樂分娩,觀察產婦的宮縮規律,并且及時給予導樂護理。根據產婦的文化水平,與產婦溝通,指導產婦正確面對分娩過程,緩解產婦對于分娩的緊張,恐懼情緒,提高產婦的配合度。根據產婦生理狀態,及時給產婦補充營養,水分,并且幫助產婦每三小時排便一次。2)體位護理,護理人員觀察產婦的宮口情況,子宮口不超過3cm時,產婦主要為坐立位或是半臥位。胎兒的頭部進入盆腔內,產婦則根據自己感受調節位置。活躍期幫助產婦轉換為側俯臥位,并且將產婦大腿上抬,并與產婦的脊柱形成90°。進入第二產程后,幫助產婦轉換為半臥位,對于骨盆傾斜以及恥骨較低的產婦,指導產婦的髖關節往外屈伸,并且將產婦下肢貼近產婦的伏筆,幫助產婦雙足蹬放于支架之上。
1.3 觀察指標
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順產的產婦比對照組多,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行剖宮產的產婦比對照組少,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附表一。
3 討論
產婦臨產過程中,產婦側俯位,在羊水浮力以及胎兒重力的共同作用下,胎兒的背部會朝著產婦的腹部前方移動,并且能夠帶動胎兒的頭部向前旋轉,轉換胎兒頭部體位。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胎兒的胎頭會隨著宮縮不斷下降,向最有利于分娩的方向進行旋轉,變換體位[2]。產婦臨產的時候,能夠通過地心引力以及胎兒重力共同作用,提升胎頭對于產婦子宮頸的壓力,并且能夠引發有效的宮縮,擴張產婦宮頸口,加快生產過程[3]。產婦坐位或是半臥位,能夠改善骨盆入口平面的角度,有利于胎頭快速下降。而在第二產程,胎頭枕橫位或者枕后位進入盆腔,胎兒的重心靠近母體背側,使用體位護理使胎兒背部由側后方向腹部前方運動,帶動枕部的旋轉,加以規律的宮縮,可以使胎方位逐漸向枕前位旋轉。當宮口開全時,體位護理可以增加骨盆的運動能力,增加出口前后徑,借助宮縮,同樣能夠幫助枕后位轉為枕前位。并且能夠縮短第二產程的時間。
初產婦患者由于初次分娩,其會產生的疼痛無法預見。由子宮收縮或者陰道擴張而導致的劇烈疼痛會加大分娩風險,研究資料顯示,疼痛加劇會導致產婦子宮胎盤的血流量日益減少,導致胎兒缺氧情況出現。除此之外,產婦的心理緊張感會加大產婦神經介質分泌,最終影響子宮收縮,嚴重者會導致產程時間延長,繼而對胎兒和產婦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胎位方向轉換的一個因素就是子宮收縮,但是部分產婦會出現子宮收縮乏力的現象,容易導致持續枕橫位或是枕后位。持續枕后位產婦容易發生繼發性宮縮乏力現象。因此,在生產過程中,保持良好的體力是能夠糾正胎位的關鍵。傳統的助產模式忽略了產婦的心理狀態以及家屬情緒,會影響產婦對于順產的信心,伴隨著生理上的疼痛降低產婦對于生產的配合,引發不良后果。
綜上可知,在產程中實施導樂分娩與體位護理矯正胎方位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能夠有變換胎位,降低產婦的剖宮產,難產幾率。
參考文獻
任曉婭,劉艷云,田亞菊等.導樂分娩配合GT-4A導樂分娩鎮痛儀在陰道分娩中的臨床應用[J].海南醫學,2015,(6):825-827.
金正琴.導樂分娩聯合體位管理應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探討[J].重慶醫學,2016,45(28):3997-3999.
董銀芳,王秀芹.助產士全程導樂分娩模式在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z2):80-81.
劉露,童英,陳冰等.導樂分娩配合鎮痛治療儀對高齡初產婦分娩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6,8(8):67-68,78.
吳霞,徐潤華,薛花等.全程陪伴導樂分娩對產婦分娩方式、出血量、新生兒評分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9):1175-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