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娟娟
【摘 要】:目的:對精神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針對性的提出解決的對策和方法。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來我院封閉病區進行治療的患者100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于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對于實驗組的患者采用針對不安全因素的特殊護理方法。結果:實驗組的危險事件為3(6%)例,滿意度為46(92%),對照組危險事件15(30%)例,滿意度為31(62%)。結論:對精神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和控制,能夠提升精神科的整體護理質量,對于緩和護患關系,提升患者的康復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精神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R2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1
通過對精神科的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大多數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且存在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的支配,抗拒治療,因此十分容易出現自傷或傷人毀物的表現,因此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護理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精神科的護理人員在整個護理的過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確保每個精神科患者合理治療的關鍵。因此筆者在本文中對我院封閉病區精神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總結,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希望可以全面提升我院精神科護理的安全水平,實現患者的早日康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來我院封閉病區治療的患者100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其中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實驗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
1.2 方法
對于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對于實驗組的患者采用針對不安全因素的特殊護理方法。常規的護理方法主要是做好患者的生活照護與常規治療與護理。實驗組的患者需要針對每個患者的情況,選擇不安全因素的針對性護理方法。每天需要增加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與患者進行溝通,做好與患者的交流。
(1)病人安全
對于精神科來說,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需要全面加強對患者的巡視頻率,我院護理部特將巡視制度作為核心制度之一,且對巡視時間、間隔及流程做了詳細的規定。對于患者所活動的區域,要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嚴格執行查異物制度。對于外出活動、檢查的患者做好病情評估,認真做好看護。對于有嚴重消極念頭及行為的患者,要求家屬24小時陪同。嚴格執行發藥流程,即拿取藥袋→讀取患者姓名→核對患者→看服到口→確認服下,防止患者蓄積、頓服藥物,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2)家屬安全教育
嚴格執行探視制度,做好探視家屬的接待和危險物品的檢查。對于任何進行陪護和探視的家屬,做好全面的家屬安全教育,嚴禁將刀、剪、繩等一切危險物品帶入病室。對于每個患者的家屬,都要進行全面的言語教育,避免言語刺激患者而加重病情。另外對于患者的陪床家屬,要做好全面的危險行為的指導,防止特殊情況的出現,加強和醫護人員的交流。
(3)對護士的要求
護理部、各科室加強對護士的各項培訓與考核,提高護士的各項工作能力,如對精神科意外事件的處置能力、對精神科職業的預見性與敏感性,尤其重視護士的溝通能力的培養。醫院實行電子文書,將時間還給護士,將護士還給病人,使護士能夠利用溝通技巧對患者進行標準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以便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預見和制止各種不安全行為的發生。同時,護士還應該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及時從家屬那里獲知患者的信息,以便更加全面準確地評估患者的病情并據此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護士還應該加強與管床醫師的溝通,積極參與醫師晨間查房,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與治療動態。
1.3 觀察指標
對于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全面的統計,通過使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于出現危險事件的次數進行統計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對于本次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采用X2檢驗。
2 結果
通過本次實驗發現,實驗組的危險事件為3(6%)例,滿意度為46(92%),對照組危險事件15(30%)例,滿意度為31(62%)。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危險事件數和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
3 討論
對于精神疾病來說,本身就是比較特殊的,因此為了全面提高醫院精神科護理的安全水平,需要提升護理工作的側重度。通過提高精神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控制水平,解決患者生活中的多方面問題,需要盡可能的控制患者的焦慮情緒,確保在保持患者原有生活模式的同時,逐漸提升患者的安全護理水平。通過做好與患者的合理溝通,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以此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溝通是確保護患關系良好發展的根本,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做好溝通,防止患者出現事故,減少護患糾紛。
在本次實驗中,實驗組的危險事件為3(6%)例,滿意度為46(92%),對照組危險事件15(30%)例,滿意度為31(62%)。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危險事件數和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
因此對精神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和控制,能夠提升精神科的整體護理質量,對于緩和醫患關系,提升患者的康復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精神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盧青春,段文濤.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66)
精神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探討[J].紀桂英,劉虹霞.疾病監測與控制.2016(07)
精神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梁小薇.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6(05)
精神科護理人員共情傾向與關懷能力的關系分析[J].陳小霞.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07)
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嚴芳,王劍英,李栓榮.中國醫藥指南.2016(18)
如何避免護患糾紛在精神科護理中發生[J].楊雪.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21)
精神科護理人員心理問題分析與干預[J].劉明慧.醫學信息(中旬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