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梅
【摘 要】:目的:分析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體表軟組織包塊的鑒別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間我院接收并經病理檢查確診的體表軟組織包塊患者共350例(包塊368個)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資料及臨床病理診斷結果。結果:經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確診360例體表軟組織包塊,其中良性包塊341個,惡性包塊23例,確診陽性率為97.82%,與病理檢查結果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惡性包塊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值為(28.81±2.06)cm/s,明顯高于良性包塊(p<0.05);惡性包塊阻力指數RI值為(0.78±0.56),明顯高于良性包塊(p<0.05)。結論: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體表軟組織包塊的鑒別診斷價值高,結果可靠。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體表軟組織包塊;鑒別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2
體表軟組織包塊病變(Body surface soft tissue pack)是臨床常見的軟組織病變類型之一,對該病及時進行診斷,以便早期確診,對于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我院選擇350例經病理檢查確診的體表軟組織包塊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體表軟組織包塊的鑒別診斷價值。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間我院接收并經病理檢查確診的體表軟組織包塊患者共35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體表軟組織包塊的臨床手術病理診斷標準;(2)能配合做出檢查體位者;(3)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不符合納入標準者;(2)因其他原因如單純腫大淋巴結、疝氣、肛周膿腫等導致體表軟組織包塊者;(3)合并惡性腫瘤導致區域淋巴結轉移者;(3)淺表器官包塊者;(4)因個人原因退出研究者;(5)個人一般性資料和臨床檢查資料不全者;(6)合并精神類疾病者。350例患者中,年齡9個月到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39±0.13)歲。包塊368個,其中單發340例,多發10例(包塊28個)。應用生物統計學分析本研究對象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顯示,P值大于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經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采用飛利浦公司生產的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iu22),進行檢查。檢查工作由兩名資歷較深、經驗豐富的影像學檢查醫師共同完成。檢查時,醫師指導受檢者取合適體位,充分暴露體表軟組織包塊,探頭頻率為7.0~17.0 MHZ,在探頭上涂耦合劑,多角度、多方位、多切面進行探查,先后采用二維高頻超聲顯像、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頻譜多普勒(Spectral Doppler,SD對受檢者包塊及包塊周圍情況、包塊位置、數目、形態、大小、內部回聲、是否鈣化、后方回聲、包塊內部和周邊血流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
1.3 評價指標
(1)分析經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病理檢查確診陽性率。(2)比較良性包塊、惡性包塊的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值和阻力指數RI值情況
1.4 數據分析與處理
采用生物統計學SPSS19.0軟件對本次試驗記錄到的統計數據進行處理,劑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經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病理檢查確診陽性率
結果如表1所示。經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確診360例體表軟組織包塊,其中國良性包塊341個,惡性包塊23例,確診陽性率為97.82%,與病理檢查結果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
2.2 比較良性包塊、惡性包塊的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值和阻力指數RI值情況
結果如表2所示。惡性包塊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值為(28.81±2.06)cm/s,明顯高于良性包塊(p<0.05);惡性包塊阻力指數RI值為(0.78±0.56),明顯高于良性包塊(p<0.05)。
3 討論
體表軟組織包塊病變易造成患者疼痛、患處腫脹以及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若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將延誤患者病情。因此,如何尋求有效的檢測方法,并對后續的治療提供指導意見,對于該病的治療,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以往臨床針對疑似體表軟組織包塊病變的臨床檢查方法主要有二維超聲檢查。但相關的研究表明,二維超聲無法明確腫塊內外血流情況,對良惡性包塊血流分級診斷價值較低,易導致臨床誤診率,不利于患者疾病的確診。經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技術,是近年來逐漸應用于臨床的新型檢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探頭頻率高等優點,能夠清晰的檢測到豐富血流信號,掃描時,能夠緊貼體表軟組織包塊部位,實時動態性、雙側對比性,任意切面掃查,且不受體表組織及周圍脂肪層的干擾,從而能夠清晰地觀察到體表軟組織包塊內部、周邊聲像圖特征以及病變遠處轉移情況情況,提高了體表軟組織包塊良、惡性的確診率。本研究顯示,經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技術檢查結果顯示,確診率為97.82%,診斷價值高,另外通過對比良、惡性包塊PSV值和RI值來看,存在顯著差異。可見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體表軟組織包塊的鑒別診斷價值高,結果可靠。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朱玉峰.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體表軟組織包塊的鑒別診斷價值[J].影像技術,2018,30(1):68-70
黃周,謝道海.MRI在四肢軟組織腫瘤的良惡性鑒別中的價值[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7,27(4):464-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