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琦 顏宇慧 楊秋慧 湯敏 戚宇柯
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理財行業的迅猛發展對傳統金融行業帶來巨大沖擊,改變了大多數青年人的理財觀念與理財方式。但隨之而來的也有用戶余額寶內資金被盜、P2P爆雷等風險事件的發生。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理財的風險來源,加以案例剖析,反思公眾風險防范意識薄弱的問題,提出增強互聯網金融理財風險防范意識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理財;風險分析;防范對策
一、引言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理財由于其具有的投資便捷、多樣化、低門檻、靈活性強等特性,逐漸成為大眾的主流理財方式。互聯網金融理財雖然在有些方面勝過傳統的理財方式,但其也存在運作不規范,監管力度不夠等諸多問題,隨之而來的風險爆發事件也頻頻發生。而我們在社會調查中發現互聯網金融理財方面社會群眾的風險防范意識較為薄弱,對此我們提出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的呼吁。
二、風險來源
從互聯網金融理財的實質來看,它并未改變傳統理財方式金融契約的實質,因此其風險來源即包含了傳統金融理財方式所具有的風險來源,比如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又包含了具有互聯網特性的風險來源,比如法律合規風險、信息安全風險等。本文將風險來源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分別探討。
1.內部風險
(1)源自理財平臺的風險
基于互聯網理財依賴于互聯網進行產品的發行銷售的特性,其所存在的信息安全風險是不可小覷的。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虛擬空間,并不對所有人有限制,其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可能性極大,在互聯網剛剛普及的時候,我們就聽說過病毒侵入,黑客襲擊。如今基于他之上的金融理財行業也未逃過一劫,近年來就發生過多起支付寶、余額寶被盜事件,是不法分子通過釣魚、木馬修改用戶密碼造成的。
此外,理財平臺也存在著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因某些原因致使資金需要短時間內大規模贖回的壓力下,理財平臺無力支付進而平臺崩潰的風險。支付平臺與理財平臺相綁定的現狀常常導致在節假日或雙十一這種購物高峰期時資金大量贖回的情況,而“T+0”或“T+1”又是目前大多數理財平臺的贖回機制,為了確保資金在規定時間內退回投資者的支付賬戶,許多理財平臺只能動用自由資金或備付金墊付,這極易引發平臺的流動性風險。
(2)源自理財產品的風險
大多數理財產品的“外包裝”上都會以較高的回報率作為吸引投資者的最大亮點,甚至部分理財產品會宣稱他們會支付高于銀行理財產品數倍的投資回報率,這種過高的收益率顯然是不合理的,沒有可持續性的,比如利用借新還舊手段的某些P2P理財產品,其理財產品的華麗的外殼下就是一種變向的非法集資,這就是互聯網理財產品中的信用風險。
此外,最后貸款人風險是一種大多數互聯網理財產品都具有的獨特風險。因為相比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央行并不給互聯網理財產品提供最后貸款人支持。如果理財產品違約,而其所謂的擔保合作機構出現問題,那么風險事件將必然發生,并且投資者將自己承擔資金損失風險。
2.外部風險
外部風險包括市場風險,比如利率、匯率變動或其他相關因素變動導致的風險。投資者購買的互金理財產品主要是貨幣基金,而貨幣基金主要投向為國家債券、政策性金融債、大額存單、央行票據等,這也就意味著市場利率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比如余額類理財產品最大的風險來源是利率風險,市場利率一旦變動,其收益率也會緊跟著變動。
外部風險還包括法律合規風險,法律合規風險可分成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種。外部因素是指立法機構立法不完善,執法機構執法不公正,合同一方違約欺詐等。內部因素是指機構自身法律知識不完善或故意違規違法等。比如從私募債違約變成騙保騙貸的廣發銀行招財寶事件,將高風險的“私募債”包裝成定期理財產品,讓投資者誤以為是類似定期存款的理財產品。
三、案例分析——以錢寶網、E租寶為代表的龐氏騙局為例
2015年,以E租寶為首的P2P網絡借貸平臺紛紛爆雷,給眾多互聯網金融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這些借貸平臺脫離其作為中介人促成借貸雙方的金融貸款的立場,變相開發理財產品,自貸自用,最終造成崩盤局面。2017年末,錢寶網實際控制人張小雷向南京公安機關投案自首。錢寶網以“交押金、看廣告、做任務、賺外快”的名義包裝其平臺,用極高的收益率吸引廣大群眾投資,最終錢寶網的騙局也在張小雷的自首中覆滅。觀其本質,錢寶網和以E租寶為代表的P2P平臺都為“龐氏騙局”,即將新加投資者的資金作為對現有投資者的回報,但這種模式終會迎來資金鏈斷裂的結局。
1.P2P借貸的風險來源
(1)政策法律風險
錢寶網以及P2P平臺相繼爆雷之前,我國缺乏專門規范P2P網絡借貸業務的法律文件,許多P2P網絡借貸平臺借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并相繼“跑路”。同時,P2P網絡借貸平臺也沒有明確的市場準入制度。
其次,征信體系不健全。我國尚無明確的互聯網金融征信機構準入限制和標準,在“龐氏騙局”中,征信體系的不健全加大了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影響了投資者判斷。
(2)監管風險
首先,監管方不明確。線下理財無從判斷資金去向,存在極高風險。一些P2P網貸平臺的線上端在監管范圍內,但大量開設的線下理財門店不符合監管要求。如E租寶等平臺瘋狂拓展線下理財業務,逃避監管。
其次,資金流向缺乏有效監管。目前,根據監管規定,平臺本身不允許直接接觸資金。但許多金融機構通過各種方式,如銀行轉賬、現金支付等,將客戶的資金匯入公司甚至實際控制人的私人賬戶,其中的挪用風險不可小覷。
最后,信息透明監管不到位。目前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存在不公布歷史交易情況、逾期率以及具體資金托管信息的問題,也沒有定期披露平臺和借款人風險狀況。對信息披露沒有強制規定與監管造成了平臺與客戶的信息不對稱,增加了投資人的風險。
(3)操作合規風險
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操作風險主要表現在客戶發展、資金管理、投標保障和相關信息的披露上。
在客戶發展方面,錢寶網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分享鏈接獲得收益,即發展下線推廣,將平臺鏈接分享給周邊人。這種模式涉嫌傳銷。除傳銷的手段之外,許多P2P借貸平臺通過開設線下門店吸引客戶,或者借以P2P的名義,通過虛構項目、關聯擔保等詐騙手段實行實質為線下理財的違規操作。
在資金管理方面,以錢寶網為例,微商和用戶都需要向平臺匯入保證金或押金,但是在轉入到獲得收益提現的期間內,無從知道這些資金的去向。很多P2P借貸平臺稱客戶的投入資金由第三方托管,如E租寶宣稱資金由興業銀行托管,然而,事發后被證明其公布的協議是單方面偽造的。
在投標保障方面,爆雷的平臺均為民營系主體,而非其所自稱的實體或集團,且或多或少存在自融、自擔保情形。例如錢寶網所關聯的公司實際控股人均為張小雷,且大多公司實際并無經營能力;又如e租寶以其旗下的公司安徽鈺誠融資租賃為主體自行發布借款標的,又以其進行自擔保。
在信息披露方面,根據銀監會要求,P2P網貸平臺需將其高管背景、組織架構及從業人員概況等在官網的顯著位置予以披露。但錢寶網的官網上只有創始人張小雷的資料,其他高管團隊的信息一概沒有公開。P2P平臺上對項目的信息也存在披露不足的問題。如E租寶上項目標的核心交易要素表達模糊不清,也缺乏借款公司的詳細信息。
2.規避風險的措施
(1)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措施
法律制度和監管的缺失是旁氏騙局屢屢發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需加強互聯網P2P借貸平臺的制度建設,明確監管制度;搭建互聯網信息披露平臺,強制公司披露內容;建立并完善客戶資金第三方托管制度。同時,完善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改善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最后,完善刑事立法,加大追究刑事責任的力度。
(2)規范互聯網金融的內部風險管理
P2P網絡借貸平臺需堅守自身中介人促成借貸雙方的金融貸款的立場,加強對借款人的信息審核,減少不良貸款率。同時需強化自身平臺的公開性,在重大事項及財務管理、風險控制等方面實行透明化的信息披露,進行全面系統的投資風險提示,合法合規經營互聯網金融企業,提高平臺自身信譽以獲得消費者信任。相關人員也應進行專業的金融培訓管理,整體提升防范、識別和處理風險能力。
(3)提升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
旁氏騙局中,非法機構多以遠高于市場利率的收益來誘導投資,對風險因素不做任何提示或強調風險很低。e租寶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9%-14%,錢寶網更是高達20%-40%。畸高的收益背后暗藏著同樣高的風險。投資者要提高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警惕性,參照銀行存款利率、互聯網金融行業同期利率的平均水平進行風險評估。
同時,投資者在進行平臺選擇時,需綜合考慮平臺債券質量、運營情況、資金托管的情況,優先選擇運營時間較長、聲望良好、發展穩定且資金托管在銀行有良好風險保障的平臺。在選擇時同時需要留意平臺創始人、高管、股東的資料。如果平臺沒有詳細公開團隊履歷,或頻繁更換管理層與股東,則代表平臺運行不穩定,需要謹慎投資。
最后,投資者需有效識別非法集資、傳銷等不合法手段。旁氏騙局通常采用發展下線的方式獲得客戶來源,以拉人頭獎勵提成的方式吸引投資者,本身就涉及非法傳銷的違法行為。同時,部分P2P借貸平臺發行私募債等行為涉及非法集資,如果平臺涉及到不合法行為,需要投資者進行慎重選擇。
3.資管新規的影響
2018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等聯合印發下達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的出臺,加強了P2P網絡借貸的風險管理,降低了旁氏騙局發生的概率。
首先,資管新規加強了對P2P網絡借貸的監管,對其經營和規化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此次文件將“未經許可,依托互聯網銷售的‘定向委托投資、‘定向融資、‘收益權轉讓等資管產品”判定為非法金融活動,并可能構成“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發行證券等”刑事案件,有效降低了未取得經營資質的企業非法集資的風險。
其次,資產新規打破剛性兌付,要求一概不得承諾保本,“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這提醒投資者P2P網絡借貸存在著本金無法兌付的隱性風險,防止金融機構以新抵舊,使收益率更加真實。
最后,資管新規在禁止資金池業務、強調資管產品單獨管理、建賬、核算的基礎上,規定金融機構的封閉式資管產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從而糾正資管產品短期化傾向,有效減少資金來源端和運用端的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
四、綜述
近年來,互聯網理財發展趨勢來勢洶洶,在發現其多樣化、低門檻、靈活性強優點的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它風險的存在,提高在互聯網理財上的風險防范意識。通過選擇正規的理財平臺,分散資金、進行多元化投資等方法合理地進行風險規避,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和理財產品,以獲得理想的收益。
參考文獻:
[1]沈凱豐,吳淑芳.互聯網+時代個人理財風險及防范研究[J].現代商業,2016(22):32-33.
[2]劉再杰.互聯網理財風險的本質、特征與防范[J].國際金融,2015(03):66-70.
[3]孫春鳳.互聯網金融中“龐氏騙局”的識別與防范[D].安徽財經大學,2017.
[4]楊如梅.P2P行業是金融創新還是旁氏騙局[J].勞動保障世界,2016(12):64.
作者簡介:楊琦(1998- ),女,本科生在讀;顏宇慧(1998- ),女,本科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