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寶策
摘要: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對于大學生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不足。對此,本文將針對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影響因素
一、影響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因素
學生的個人因素是影響其返鄉創業的原因之一。而學生的個人因素中包括學生的學歷、性別等。社會因素也是影響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關鍵因素。社會環境嚴重影響學生的返鄉創業意愿,尤其是現在的大學生都是通過新聞信息獲取社會信息,從中提取有效、有價值的信息,此時媒體和社會輿論對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宣傳以及評價將會成為影響學生返鄉創業的關鍵因素;同時,受到創業資金的影響,很多農村籍大學生雖然有返鄉創業的意愿,但由于資金不足,也沒有獲取資金的渠道,從而放棄返鄉創業。因此,如果能夠合理的解決以上問題,則可以增強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
二、強化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政府部門對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
政府部門應完善關于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主要是針對現有的大學生群體情況,加強各項政策和制度的實用性,在知識產權保護、核心技術轉讓以及成果轉化等方面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的保護工作,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法律法規保護環境。
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政策,使大學生能夠享受創業的優惠政策。同時,還應為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搭建資金平臺。資金是創業的關鍵因素,尤其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最為關鍵的就是解決資金問題。因此,政府在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支持時,應注意搭建資金平臺,幫助大學生解決資金問題。此外,可以從銀行貸款方面降低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貸款要求,改善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資金環境,并建立相應的風險補償機制,提高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積極性。
(二)學校應增加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創業教育
1.學校應完善創業教學體系
學校應在創業的大環境下改變教學理念,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地域的實際條件,建立一個“立體”的教學體系,利用專業的創業課程以及實踐教學課程提高學生創業意識,強化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具體可以采取課堂理論教學、基地實踐教學、模擬商業實訓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創業教育中應包含金融、市場營銷、財務、設計以及貿易等課程,按照未來企業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養。
2.學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建立創業實訓平臺
學生在創業實訓平臺接受專業教師、或是創業成功人士的指導,并使大學生體驗企業的運用模式、管理模式,幫助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走的更加順利。此外,學校還需要針對學生創業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大學生創業由于缺少經驗,需要學校方面加強與創業有關知識、法律等內容的指導、輔導,尤其是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此時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為大學生提供便利條件,還需要地方高校指導學生創業,使其熟悉農村現有的環境,從中發現良好的創業機會,并建立社會關系背景;同時,學校應成立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教師指導隊伍,保證創業指導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并加強技術指導、業務咨詢等,從而幫助農村籍大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優化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社會環境
全社會都應為創業人員提供良好的環境,尤其是對于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更應該提供更多的支持,優化其創業環境。媒體應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和途徑,宣傳政府部門關于創業的政策,尤其是對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的便利條件,從而激發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
農村當地政府更應該為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條件,積極利用本地的優勢促使大學生返鄉創業。此外,媒體還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加強對農村籍大學生的引導,使其樹立正確且積極的信念,從而發揮出社會輿論的作用,引導農村籍大學生積極返鄉創業。優化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社會環境,才能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性,進而解決大學生就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使大學生和農村經濟都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機會。
三、總結
總之,針對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受到影響的問題,可以通過加強政府部門對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學校增加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創業教育、優化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社會環境等途徑,強化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從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并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減少城市和農村的距離,使更多的大學生愿意加入農村經濟發展工作中。
參考文獻:
[1]白延泉.探析農村生源大學生返鄉就業問題[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 (09).
[2]張秋山.農村籍大學生基層就業意向調研分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