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劉思雯
【摘 要】目的:觀察針刺加艾灸結合療法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近遠期療效。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給予針刺加艾灸結合療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34例:常規西藥治療)與實驗組(34例:針刺加艾灸結合療法),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總有效率為88.23%,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1年后總有效率為97.07%,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給予針刺加艾灸結合療法治療其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西藥治療。
【關鍵詞】 針刺;艾灸;結合療法;類風濕性關節炎;近遠期療效
【中圖分類號】R593.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091-01
類風濕關節炎病因復雜,臨床治療難度大,患者主要癥狀為肢體雙側對稱性關節受累,雙側關節疼痛、僵硬、腫脹,隨著患者關節病變的發展,關節可發生畸形改變甚至功能喪失[1]。本次研究為論證針刺加艾灸結合療法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近遠期療效,對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西藥治療與針刺加艾灸結合療法,比較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1年后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組34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男女比例為7:10(14/20),患者年齡最小為25歲,年齡最大為67歲,中位年齡為(43.82±1.72)歲,病程最短為6個月,病程最長為6年,平均病程(2.64±0.28)年。對照組34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男女比例為15:19(15/19),患者年齡最小為26歲,年齡最大為68歲,中位年齡為(43.85±1.74)歲,病程最短為6個月,病程最長為6年,平均病程(2.84±0.38)年。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會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雙側關節疼痛、僵硬、腫脹等癥狀,符合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排除參與本次研究前接受針灸、推拿等中醫特色治療的患者。(2)排除不耐受針刺、艾灸治療的患者。(3)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4)排除對本次臨床治療依從性低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強的松、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西藥治療,強的松患者每日給藥2.5mg至5mg,甲氨蝶呤患者每日給藥7.5mg至15mg,來氟米特每日給藥10mg,待患者病情好解后應逐漸減少強的松給藥量,治療1個月后停用強的松。
1.3.2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給藥基礎上聯合針刺、艾灸治療,采用骨度量法選取患者肝俞、足三里、曲池、腎俞、太溪等為主穴,若患者上肢關節病變應選擇肩貞、外關、合谷為配穴,若患者下肢關節病變應選擇梁丘、陽陵泉、丘墟為配穴,對患者相關穴位常規消毒后采用平補平瀉的針刺方法針灸治療,患者每日針灸一次,每次得氣留針30分鐘,每次行針2次,連續治療4周為一個療程。患者各穴位針刺后點燃艾條以艾灸,每次行針2次,連續治療4周為一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近期療效,顯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實驗室各項檢測指癥恢復正常。有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有一定程度緩解,實驗室各項檢測指癥接近正常。無效:未達有效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觀察比較遠期療效,顯效:患者治療后工作、生活正常。有效:患者治療后工作、生活輕度受限。無效:患者治療后工作、生活重度受限。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整理,兩組患者近遠期臨床療效其相關計數資料(%)百分數表示用X2驗證;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近期治療效果,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有30例患者病情好轉,對照組有24例患者病情好轉,實驗組病情好轉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
2.2 兩組患者遠期治療效果,具體情況(見表2),實驗組有33例患者病情好轉,對照組有27例患者病情好轉,實驗組病情好轉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
3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長期西藥治療可對患者肝腎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個體正氣虛弱,外感風、寒、濕邪,邪氣入里,閉阻經脈氣血運行,經絡痹阻不通,故患者關節可出現僵硬、腫脹、疼痛等癥狀,臨床治療應以除濕祛瘀、祛風通絡為主[2]。針刺與艾灸其治療原理均為中醫經絡學說,足三里為陽明胃經合穴,是針刺常用保健穴位,現代研究顯示,長期針刺足三里可調節個體免疫力,脾俞、腎俞均屬膀胱經背俞穴,針刺后可刺激脾臟與腎臟,有利于脾、腎正常功能的恢復。太溪穴針刺具有補益人體陽氣的作用,在此基礎上結合患者軀體癥狀,局部取穴,有利于促進局部經脈氣血的運行,配合艾灸治療可散寒溫陽、祛邪通絡[3]。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近期治療總有效率、遠期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8.23%、97.07%,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針刺加艾灸結合療法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萍,李鳳霞,陶洪等.針刺加艾灸結合療法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近遠期療效[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15):2942-2945,2898.
[2] 申博,陳迪,林子昊等.針刺聯合艾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及血管新生調控因子的作用研究[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6,17(1):25-27.
[3] 周志剛,顏春明,張學強等.艾灸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大鼠Th1/Th2漂移特異性轉錄因子T-bet和GATA-3的干預作用[J].江西中醫藥,2015,2(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