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云
【摘 要】目的:分析臨床路徑在躁狂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取隨機分組方式將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躁狂抑郁癥而至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兩組,以50例為一組,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臨床路徑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護理后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及住院時間明顯較低,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躁狂抑郁癥患者給予臨床路徑護理既能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又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臨床路徑;躁狂抑郁癥;應用效果;護理
【中圖分類號】R971.4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115-02
躁狂抑郁癥時臨床常見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狂躁、抑郁這兩種極端狀態,存在明顯的交替性、間歇性與反復性。針對該病臨床常給予藥物治療,但部分患者會否認自己存在疾病,用藥治療依從性較差,導致疾病反復發作,因此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很有必要[1]。今選取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躁狂抑郁癥患者100例,對臨床路徑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躁狂抑郁癥而至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100例,患者經躁狂抑郁癥相關診斷標準[2]得以確診。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精神類疾病患者;②意識或言語溝通障礙患者。將全部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以50例為一組。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19至65歲,平均年齡(43.6±3.9)歲,病程為1到10年,平均病程為(5.3±0.5)年,單相與雙相分別有18例與32例。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18至64歲,平均年齡(43.5±3.8)歲,病程為1到11年,平均病程為(5.4±0.6)年,單相與雙相分別有17例與33例。兩組的年齡、性別比例、病程等皆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主要是監測病情、病房巡視、健康知識宣教、用藥護理等。基于對照組給予觀察組臨床路徑護理干預。①組建臨床路徑小組,培訓小組成員的相關護理知識。掌握患者的病情及疾病認知情況,告知臨床路徑的意義與方法,取得患者的支持,并給予必要的健康教育。②主治醫生與責任護士評估患者既往病史與病情變化情況,制定對應的臨床路徑方案。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評估患者有無環境不適應、處于威脅性環境、親朋好友去世、興奮莽撞、自殺傾向、自卑、抑郁厭世等情況。③患者入院時介紹醫院環境與相關醫護人員,消除患者陌生感;入院1周內要與患者親切溝通與交流,關心與理解患者,疏導患者內心感受,注意不要在患者癥狀高峰期實施過多心理護理干預;若患者有自殺沖動,要適當行為限制與保護性約束,加強巡視與心理疏導;每日評估治療效果,根據實際病情調整臨床路徑。④向患者講解藥物的作用機制與意義,與家屬共同監督患者用藥情況。⑤囑咐患者適量運動,組織同類患者室外集體運動,促進患者血液循環,改善患者心境。⑥為患者提供膳食纖維與營養豐富的食物,及時補充水分,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⑦對出院患者給予康復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藥物服用與管理方法,囑咐患者定期回院復診,告誡患者規律作息與飲食,讓患者家屬多為患者提供參與社會實踐與公益活動的機會。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②向患者分發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100分,分數與滿意度成正比。③用Zung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評估患者的內心情緒,臨界值分別為50分與53分,分值越高即證明不良情緒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 采取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涉及的需對比的數據給予統計學分析,通過T檢驗來對比組間數據資料,通過卡方檢驗來對比計數資料,若是p<0.05,則可表明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護理后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及住院天數明顯較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1所示。
3 討論
躁狂抑郁癥至臨床常見精神障礙性疾病,多由生活節奏快、社會壓力大所導致,可緩解性與周期性較明顯。患者在間歇期期間精神狀態較為正常,會存在抗拒服藥的情況發生,導致臨床治療效果不佳或疾病反復發作。
臨床路徑是以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即先組建專業技術過硬的小組,根據患者疾病診斷與病情變化制定出的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從生活、飲食、用藥、心理等各個方面入手為患者提供指導,確保該護理流程足夠標準與規范[3]。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護理后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及住院時間明顯較低(p<0.05)。主要是因為入院介紹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并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心理疏導能一定程度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用藥護理能確保患者按照醫囑內容服藥,促進疾病盡早康復;而飲食、運動等生活護理能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患者建立良好心態提供幫助。
綜上所述,針對躁狂抑郁癥患者給予臨床路徑護理既能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又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丹.躁狂抑郁癥護理中臨床路徑的應用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13):100.
[2] 吳燕.臨床路徑在躁狂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3):108-109.
[3] 單建華,周娟,陶亞琴.臨床路徑在躁狂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7,30(1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