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紅 寶榮娟 白吉星
【摘 要】目的:進一步分析可吸收縫合線對切口愈合不良的具體影響,總結經驗,為日后可吸收線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1月期間接診的114例手術患者為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工具,將其分為對照組(57例)、實驗組(57例),實驗組患者接受可吸收縫合線縫合切口,對照組患者接受普通絲線縫合切口,分析兩組切口愈合情況、生活質量等情況。結果:實驗組切口乙級愈合率、丙級愈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患者接受可吸收縫合線粉盒切口,有助于減少切口愈合不良情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 手術;可吸收縫合線;切口愈合;效果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246-01
切口愈合不良是指切口愈合的三個生物學階段出現明顯的延遲現象而造成的切口長期不愈合,甚至切口范圍較以往擴大,表現為切口出現感染性/非感染性滲出,且伴壞死組織[1]。一般來說,切口愈合不良的發生和多種因素有關,如患者體質、病因、營養不良、切口縫合線等,其中切口縫合線為主要原因,傳統線縫合切口易引起多種不良后果,如切口積液、切口感染、術后瘢痕等[2]。因此,本文對我院手術患者施以可吸收縫合線,旨在研究可吸收縫合線對切口愈合不良影響,現將有關報告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4例手術患者均隨機抽選自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1月,經過數字表法隨機分為以下兩組,即對照組57例,30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18-73歲,平均(45.5±9.2)歲。實驗組57例,31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20-70歲,平均(45.0±6.3)歲。以統計學軟件SPSS17.0分析兩組基線資料(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所有受檢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且該研究經我院倫理協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普通絲線縫合切口,即選用傳統普通絲線(美國強生公司)以間斷式對切口予以縫合。
實驗組患者接受可吸收縫合線縫合切口,即選用可吸收線(美國強生公司,材質為聚對二氧環己酮)縫合切口,若切口較大,以間斷式進行和縫合;切口較小,以連續皮內進行縫合。
注意的是兩組一旦出現切口較長、張力較大時應當以減張線減張縫合,叮囑患者出院后定期隨訪,亦或留取患者聯系方式,定期以電話形式詢問患者切口愈合情況。
1.3 統計學分析 以統計學軟件SPSS21.0為工具,計量資料表示為(x±s),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n(%)”,X2檢驗,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切口愈合情況的比較 實驗組甲級愈合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乙級、丙級切口愈合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生活質量的比較 實驗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傳統普通絲線為一種不可吸收線,具有較大的抗張強度,但是由于不易被水解、被酶類消化而存在異物反應發生風險,加上普通絲線的表面摩擦力大,極易引發為輕度組織損傷。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普通縫合線,常常引起皮膚表面的部分細菌以縫合線為媒介進入皮下組織,加上絲線的多股結構存在虹吸作用,因此,此種股間成為細菌的庇護場所,致使切口周圍炎性反應發生率增高,十分不利于切口愈合。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普通絲線縫合切口的對照組患者甲級愈合率低且乙級愈合率、丙級愈合率增高,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如下:絲線長期存在且不被吸收長期而產生異物反應所致;絲線的異物刺激,導致機體對線結產生排斥反應;絲線線結長期存在,誘發炎性反應反復發作,逐漸形成異物肉芽腫塊、慢性竇道,最終引發炎性反應,是術后瘢痕、切口感染形成的重要原因。可吸收縫合線是一種聚對二氧環己酮材料制成的人工合成可吸收縫合線,其作用原理是通過水解作用,達到降解吸收目的,加上此縫合線的結構為單股,即單一物理結構,存在均勻一致的外表面、橫截面,不存在微生物隱匿現象且摩擦系數低下,加之縫合線的柔軟滑爽、針線無縫連接等優越性,縫合打結牢固且易平滑穿過組織,不僅可以減少組織拖拽現象的發生,而且能夠降低絲線摩擦系數大引起的切口組織損傷缺陷,從而達到減少局部失活組織目的,利于切口愈合。此外,可吸收縫合線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僅僅存在輕微組織反應,加之切口組織、縫線緊密對合,不易誘發細胞反應,與此同時可吸收縫合線的初始張力與絲線類似,其張力維持時間可以成功滿足切口組織愈合所需時間,臨床有效性、可行性較高。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甲級愈合率較對照組高(p<0.05),體現出可吸收縫合線利于切口組織愈合,對其損傷程度、局部異物反應、細菌滋生等均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從而達到切口組織快速愈合的目的。可吸收線可以獲取良好的切口愈合效果,利于術后瘢痕、切口感染等不良現象的減少,加上實驗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分數較對照組高(p<0.05),進一步證實可吸收線的臨床應用價值、優越性較高,即操作簡便、切口對合良好、無需拆線、無排異反應、外觀美觀、縫線完全吸收等,有助于減輕患者痛苦,減輕其家庭經濟負擔,早日康復出院,恢復正常的生活、工作[3]。
終上所述,可吸收縫合線對外科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尤為理想,并且與現階段外科理想縫合線要求相符合,能夠降低切口不良愈合率,減輕患者痛苦,使其早日恢復健康狀態,提高日后生活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秦偉麗.中藥外敷聯合微波理療在婦科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中的應用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7):20-21.
[2] 陳文鋒.應用PDS可吸收縫合線對減少切口愈合不良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2):72-73.
[3] 郭彩霞.使用2-0可吸收線會陰切口皮下美容縫合與傳統絲線縫合對產婦康復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2(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