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
摘要:融資租賃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新型融資方式,逐漸成為與銀行信貸、證券并駕齊驅的三大融資工具之一。我國融資租賃行業起步較晚,國家為了鼓勵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出臺了多項特殊的稅務政策。本文通過一個案例,闡述了作為集團公司,是如何利用融資租賃這個金融工具為企業創造價值的。
關鍵詞:融資租賃;集團公司;稅務籌劃
一、研究背景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用戶)的請求,與第三方(供貨商)訂立供貨合同,根據此合同,出租人出資購買承租人選定的設備。同時,出租人與承租人訂立一項租賃合同,將設備出租給承租人,并向承租人收取一定的租金。[1]
由于融資租賃公司的自有資金有限,且融資租賃作為“類金融”行業也不具有集資能力,其資金來源主要為銀行保理借款。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簡稱FAC)在其2010年發布的《中國銀行業保理業務規范》中將保理業務定義為“保理業務是一項以債權人轉讓其應收賬款為前提,集融資、應收賬款催收、管理及壞賬擔保于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常見的融資租賃業務模式包括融資租賃服務(簡稱“直租”)和融資性售后回租(簡稱“回租”)。作為集團公司,我們如何利用融資租賃這個金融工具為企業創造價值,這正是我們研究的課題。
根據實踐經驗來看,在集團內部設立融資租賃公司,通過交易結構安排降低集團總體稅負,主要依賴于融資租賃業務的兩大特殊稅收政策以及國家對融資租賃業務的支持:一是增值稅“差額征稅”政策和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即征即退政策(簡稱“超3返稅”政策);二是地方財政扶持政策。
二、融資租賃稅收政策
針對融資租賃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家相應出臺了很多針對融資租賃行業的特殊稅收政策,其中主要為以下幾項:
(一)增值稅“差額征稅”政策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以下稱“36號文”)附件2第一條第三項第五款規定,經人民銀行、銀監會或者商務部批準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試點納稅人,提供融資租賃服務,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匯借款和人民幣借款利息)、發行債券利息和車輛購置稅后的余額為銷售額。
(二)融資租賃服務(直租)進項稅允許抵扣
36號文附件1第二十七條規定,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六)購進的旅客運輸服務、貸款服務、餐飲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娛樂服務。同時附件2第一條第四項第三款規定,納稅人接受貸款服務向貸款方支付的與該筆貸款直接相關的投融資顧問費、手續費、咨詢費等費用,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根據上述規定,企業發生的利息支出及與貸款服務直接相關的費用的進項稅無法從銷項稅中抵扣。這對于資本密集型的行業(如金融投資、房地產等)的增值稅稅負影響較大,增加了企業的增值稅稅收負擔。但融資租賃服務(直租)的進項稅允許從銷項稅中抵扣,因此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解決上述難題,可以實現增值稅鏈條的打通,不存在增值稅重復征稅問題。
(三)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即征即退政策
經人民銀行、銀監會或者商務部批準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試點納稅人中的一般納稅人,提供有形動產融資租賃服務和有形動產融資性售后回租服務,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四)地方財政扶持政策
天津、上海和深圳等地區為鼓勵當地企業的發展,針對融資租賃企業制定了很多優惠的財政扶持政策。例如: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對于融資租賃公司從事的動產融資租賃業務形成的流轉稅和所得稅,其中地方財政留存部分給予不同程度的返還。
三、案例分析
下面我們舉例來說明集團公司如何利用融資租賃工具來做稅務籌劃。
例1:某集團公司A擬在2019年1月1日購進一批設備,設備金額為1000萬元(含稅),A公司有兩個方案可以選擇:
1.用銀行貸款購買設備,貸款利率為6%,貸款期限為5年,還款方式為等額本息季后付,5年共需支付利息165萬元;
2. A公司通過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融資租賃公司B購買設備,利率為7%,期限5年,還款方式為等額本息季后付。為計算便利,假設租賃公司開具的本金發票于起租時一次性開具。融資租賃公司再抵押該項目向銀行保理貸款,本金仍為1000萬元,利率為6%,期限為5年,還款方式為等額本息季后付。
下面我們比較一下這兩個方案的成本:
由于項目本金均是1000萬元,且兩個方案中本金的進項稅額均可進行抵扣,因此在比較上述兩方案優劣時暫不考慮這個因素。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兩個方案的成本:(見表1、表2)
方案一中,A集團的成本即是貸款利息165萬元。
方案二中,由于A與B的往來在集團內合并報表時抵消,且B開具給A的租金發票可以進行進項抵扣,因此這項交易在合并報表層面成本為零。因此A集團的成本就是B公司從銀行貸款的成本,且由于租賃公司從銀行貸款的利息可以進行差額扣減,因此A集團的成本為165-165/1.16*0.16=142(萬元)。
假設B公司已能享受“超3返稅”的稅收政策,且公司的現有各項費用不因為該項目的發生而有所變化,我們來計算一下方案二中的B公司各年增值稅情況。
2019年B公司的增值稅應納稅額= 59.69*3/1.16*0.16-(15+14.35+13.69)/1.16*0.16
-1000/1.16*0.16 = -119.17(萬元);
同理計算可得,2020年-2023年各年的增值稅應納稅額分別為:-92.85萬元、-64.97萬元、-35.43萬元、-4.13萬元。
2024年B公司的增值稅應納稅額=59.69/1.16*0.16-0.86/1.16*0.16-4.13=3.99 (萬元),2024年B公司的增值稅稅負為3.99/59.69=6.69%>3%,則2024年B公司可享受“超3返稅”,當年B公司可以享受3.99-59.69*3%=2.2(萬元)的稅收返還。
綜上,方案二中A集團的成本為142-2.2=139.8(萬元)。
接下來,我們再從企業所得稅方面進行考量。
例2:延續上述案例,若融資租賃公司B位于天津東疆保稅港區,享受“自企業盈利年度開始,前三年免征地方留成部分的所得稅和增值稅,后兩年減半征收地方留成部分的所得稅和增值稅,即為“三免五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
假設2024年B公司處于盈利的第二年,則2024年B公司可獲得(3.99-2.2)*40%=0.72(萬元)的增值稅返還。
下面測算一下企業所得稅的返還情況:
B公司按照實際利率法按日計提利息收入,則該項目各年需計提的利息收入計算如下:
1.計算內含報酬率:使P(59.69, R/4, 20)-1000=0的R為6.94%;
2.計算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應計提的利息收入金額為:[1000* (1+6.94%/360)^90-1000]/1.16=15.09 (萬元);
3. 2019年4月1日的剩余本金為:1000-{59.69-[1000*(1+6.94%/360)^90-1000]}=957.81(萬元);
以后年份的計算由此類推,計算結果如表3:
B公司對該保理融資項目按照實際利率法按日計提利息成本,該項目各年需計提的利息成本計算如下:
1.計算內含成本率:使P(58.25, C/4, 20)-1000=0的C為5.96%;
2.計算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應計提的利息成本金額為:[1000*
(1+5.96%/360)^90-1000]/1.16=12.93 (萬元);
3. 2019年4月1日的剩余本金為:1000-{58.25-[1000*(1+5.96%/360)^90-1000]}=956.75(萬元);
以后年份的成本計算由此類推,計算結果如表4:
因此,2019-2024年B公司因上述項目可以獲得的所得稅返還為:(167.09-142.17)*25%*40%=2.49(萬元)。
綜上:案例中所涉采購項目,如果直接從銀行貸款采購的成本為165萬元;如果通過集團內的融資租賃公司采購,則成本為142-2.2-0.72-2.49=136.59(萬元),方案二與方案一相比,節約了(165-136.59)/ 136.59=20.8%的支出。
由此可見,利用集團內的融資租賃公司從銀行保理貸款購買設備,雖然都使用的是銀行的資金,不影響銀行信貸資金的使用,資金成本也沒有變化,但使用的融資方式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結果。通過融資租賃的“差額抵稅”、“超3返稅”和地方稅務政策可以有效為集團降低支出,節約成本。
四、稅務籌劃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嚴格遵循稅法規定
融資租賃業務中的稅收籌劃,主要目的在于合法、合理地減輕稅收負擔,并且實現稅收利益的最大化,這就要求稅收籌劃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循稅收法律法規。
(二)配備專業稅務人才
稅收法律法規具有復雜性、綜合性特點,融資租賃業務的稅務籌劃企業,應當配備專業的稅務人才,以其廣博詳盡的稅收知識,幫助企業在業務決策中最大程度地減輕稅收負擔,規避稅收風險。
五、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充分利用融資租賃行業特殊的稅收政策,能夠有效地降低集團公司的融資成本、提高經營效益。
參考文獻:
[1]申艷玲.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