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摘 要:蘋果果銹病是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之一,是在果實面梗部、萼部、胴部產生類似于銹狀的木栓層或密生鐵銹色小顆粒,果面粗糙,嚴重影響蘋果的商品價值,危害非常嚴重,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常給種植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該文分析了蘋果果銹病的發病原因,并且提出了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旨在為防控果銹病提供參考。
關鍵詞:果銹病;發病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4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8-0059-02
蘋果果銹病又稱“花臉病”、“裂果病”,是蘋果種植過程中的1種生理性病害,該病可導致蘋果表面失去光澤,酷似1層土豆皮,嚴重影響到蘋果的外觀,降低蘋果的經濟價值[1]。張秀花[2]報道指出,根據蘋果果銹病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頂銹、胴銹、梗銹,胴銹和頂銹主要影響蘋果的外觀,梗銹不達到果肩,對蘋果的商品價值影響不是很大。近年來,蘋果病害特別是果銹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時銹斑連片、果面粗糙,大大降低了蘋果的商品價值,因此對于蘋果果銹病應引起種植戶的高度重視。
1 發病癥狀及發生規律
發病后,在蘋果果面梗部、胴部及萼部長出銹狀木栓層,其形狀不規則,邊緣較明顯,沒有光澤,嚴重時,其銹斑連成片狀,呈淡黃色狀,果面粗糙。按照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梗銹、胴銹及頂銹,梗銹不達果肩,對蘋果的商品價值影響較小,而胴銹和頂銹對蘋果的商品性影響較大。
蘋果果銹病主要是通過各種嫁接方法進行傳染,也可通過修剪工具剪刀、鋸等進行傳播,梨樹是果銹病的帶毒寄主,據報道,梨樹普遍潛帶病毒,但不表現出癥狀,主要是離梨園較近或混栽的蘋果園比較容易發病,嫁接接種潛育期一般在3個月以上,蘋果樹一旦感染了果銹病,病情不斷加重,成為全株永久性病害。
2 病因分析
2.1 品種因素 馬文秋[1]報道指出,蘋果果銹病的發生與蘋果品種的表皮結構有關。例如:富士、秦冠、金冠等品種,果實表皮細胞大、細胞壁較薄,而且細胞間隙大且排列松散,下皮細胞也較為松散無規則排列,皮孔呈明顯的唇狀突起,生產中實踐中,具有這樣的果皮結構的蘋果品種相比下就比較容易發生果銹病。
2.2 氣候因素 費瓊[3]報道指出,高溫、低濕、連陰雨以及花期低溫等是導致蘋果發生果銹病的主要原因,當花期溫度低至5℃且較長時間時,果皮細胞受害,表面容易形成果銹。干旱年份一般很少發生,但7—8月份的連陰雨或高溫、高濕天氣,也會引發果銹病。
2.3 農藥使用不當
2.3.1 用藥不合理 李敏[4]報道指出,蘋果謝花后的幼果期是感染蘋果果銹病最主要時期,特別是在謝花后至套袋前若使用退菌特、代森錳鋅等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容易刺激蘋果表面,引起表皮細胞木栓化,從而發生果銹病。
2.3.2 施藥時操作不當 在幼果期,蘋果果實表皮比較嫩,在施藥過程中,若噴霧器噴孔過大、霧點粗,藥液在果面則會呈點狀分布,從而容易導致果實受損,另外,在噴施藥液時,用力過大,噴頭離果實距離過近,也都會使幼果皮直接受到機械性損傷。
2.3.3 藥液配比濃度過高 生產實踐中發現,蘋果謝花后至套袋前,在配比藥液濃度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要求操作,若濃度過高,會產生藥害。
2.4 其他因素 蘋果在幼果期時,特別是北方地區,若發生沙塵暴,也容易導致果面茸毛脫落,表皮細胞受到損傷,迎風面更容易出現果銹。另外,若在干旱季節,突然暴雨或連陰雨,蘋果萼洼處出現皮孔裂紋,會誘發果銹病的發生。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加強蘋果樹的栽培管理 (1)加強果園土、肥、水的管理,多施農家有機肥和磷、鉀肥等,增強蘋果樹勢。(2)控制好栽種密度,確保通風透光。授粉時最好選用人工授粉,嚴格進行疏花疏果,在蘋果膨大期時及時做好澆灌工作,做好果樹修剪,特別是夏剪。應對不良(下轉118頁)(上接59頁)氣候,特別是要預防低溫,在霜凍前,用噴水的方式在蘋果開花前或謝花后噴施預防霜凍的藥物,這樣不僅可提高蘋果樹抵抗嚴寒的能力,又可修復并愈合受滅害危害的幼果表皮。在套袋前要及時補充鈣,增加果面蠟質的厚度,提高幼果對低溫、高濕等惡劣環境的適應性,以促進幼果生長,同時可以有效地減輕蘋果果銹病的發生程度。在選擇栽種品種方面,盡量選擇抗病害較強的品種,如富士系列的宮崎、惠民等短枝型品種。
3.2 藥物防控
3.2.1 合理選擇藥劑 盡量少使用易致果銹病的化學藥劑,防銹靈、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藥劑對果銹病的防控效果非常好。防銹靈是蘋果種植中防果銹病應用最好的藥劑,可在落花后第2天、30天、45天時分別噴施1次,用量為500倍液。另外,可結合防控其他病害,用鋅銅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可有效降低對幼果的危害。若濕度過大,噴藥石灰乳100倍液,可有效增加果面的吸濕性,從而降低果銹病的發生程度。
3.2.2 科學配制藥劑濃度 幼果期是農藥敏感期,噴藥時要嚴格按照農藥的規定進行科學配制,切不可盲目擅自加大藥劑配制濃度,以免對幼果產生藥害。例如:M-45可濕性粉劑濃度應控制在800~1000倍液,75%百菌清濃度控制在800倍液為宜。
3.2.3 嚴格噴藥操作 在幼果期需噴藥時,不能使用高壓藥箱噴藥,噴頭盡量要離幼果保持在50cm左右,藥箱的噴頭噴孔要細,藥液霧化程度要高,均勻噴灑,這樣噴藥后可減少對幼果的藥害。
參考文獻
[1]馬文秋.蘋果果銹病防治技術[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5(4):23-24.
[2]張秀花,李真,向小林.蘋果病蟲害防治措施[J].河北果樹,2017(6):11-12.
[3]費瓊.蘋果銹果病、果銹病、銹病的快速鑒別與防治[J].果農之友,2017(6):31-32.
[4]李敏.淺析蘋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農業與技術,2018,38(12):129-13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