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龍
摘 要:地理是人文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地理緊密關系著我們的生活,關系著人類社會經濟、文化。初中地理是進行地理學習的入門階段,它關系著學生的地理基礎,影響著以后高中地理的學習。地理在初中階段不受重視,學校教師通常關注學生的主科學習,這種教育現象在農村更加嚴重,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改進農村地理教學中的問題,落實素質教育的相關政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農村地理教育現狀進行研究,提出改變農村地理教育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課標;農村初中;地理教學
素質教育使人們越發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具體工作落實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初中是學生面臨的第一個升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學校對于學生數學、語文、英語的教學重視程度過高,忽視了其他學科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眼界的開拓以及知識的儲備。在農村初中教學中,一些教師對于地理的教學更加忽視,地理教學工具不充足,學生地理學習的熱情也很低,不利于學生升學以及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加快改進農村地理教學中的問題,實現學生長久的可持續發展。
一、農村地理教育的現狀分析
農村教育是我們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我國正處在全面脫貧的攻堅時期,只有將農村教育發展起來,培養更多孩子走出農村,成為人才,才能帶動鄉村各個方面的發展,實現人民富裕。農村教育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原則,平等對待各個學科,保證學生的全面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學存在較多的問題,不利于人才的培養,主要體現在教師質量參差不齊、地理學科不受重視、教學設備不足、學生地理學習興趣低下。
(一)教師質量參差不齊
由于農村交通不太方便,距離城區較遠,加上工作環境、工資待遇較差,教師晉升空間小,很多教師都不愿去農村任教。其他在農村任教的地理教師,一些是學習其他專業的,因地理教師不足而轉教地理,這類教師地理專業知識較為欠缺,對于學生的地理教學也是根據教案進行,很難提高農村地理教學的質量。一些地理教師雖具備專業地理知識,但由于上課經驗不足,獲取最新地理教學知識途徑有限,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運用生澀,教師的地理教學效果不佳,這是我們農村教育的痛點,因此提高農村教師質量以及教師待遇是我們推動農村教育必行的措施。
(二)地理學科不受重視
由于農村教育的觀念過于落后,很多學校只重視數學、語文、英語這類主科的學習,對于地理等學科重視程度不夠,學校在對地理學科課時安排上明顯過少,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講課很快,學生學習也很盲目。另外,農村家長由于文化程度不太高,對于孩子的地理學習漠不關心,只重視數學、語文、英語的學習,認為孩子只要主科學得好,其他學科的學習都不太重要,因此學生的地理成績更加不理想。另外,在農村各類輔導班也以數學、英語補習為主,地理的課外輔導屈指可數。
(三)地理教學設備不足
農村教育雖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對象,但在農村教學設備設施上的投入依舊過少,學校教學硬件設備不足,多媒體、投影儀等設施在有些貧困地區出現輪流使用情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理教學的開展。
(四)學生地理學習興趣低下
由于地理是以往學生沒有接觸過的課程,學生學習起來有些陌生,尤其是學生在經緯度學習上存在較大的困難,教師的教學模式又過于單一,學生對地理學習更是提不起興趣。
二、關于初中地理教學的幾點建議
為促進學生的地理學習以及全面發展,進一步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針對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意見:
(一)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進一步加強教師專業能力
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農村任教,我們要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給予農村教師一些優惠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并留住更多優秀的教師,幫助農村實現教育的發展,落實國家關于振興鄉村戰略的相關工作,促進農村人才的培養。以往我們農村地理教師欠缺,且專業能力較弱,針對這種問題學校要加強地理師資團隊的建設,提高教師的素質。
(二)提高人們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
學校要提高對于地理學科的重視,科學合理地安排地理上課的課時,加大對于地理學科的資金投入,重視學生的地理考試及學習情況,加強對家長的引導,使家長意識有所提高,重視學生地理等學科的學習,實現對孩子及時地督促學習。地理教師也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加強學生對于地理的喜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地理的樂趣,體驗地理學科的魅力。
(三)加大對地理學科的資金投入
國家要繼續加大對于鄉村教育的資金投入,完善農村教育的各種硬件設施,使農村教育緊隨時代,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學校也要進一步提高對于地理學科的資金投入,購買各種地理教學需要的儀器器材,確保地理教學的順利進行。
農村初中地理關系著學生眼界的開拓以及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的發展,是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學的學科,我們要提高農村地理教學質量,使農村走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孟萬元.淺談新課標下農村地理教學的困惑及對策[J].教育,2015(4):69.
[2]王金艷.淺談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中學),2013(1):73.
注:本文系2017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中學教育質量提升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WW[2017]GH35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