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及信息化技術運用范圍的擴展,現階段的初中學科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美術等學科的教學,且各個學科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化的手段教學越來越常見,現代手段主要是指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結合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教學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及興趣,增強初中美術教學效果,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自主學習過程中去,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發展。為了分析現代手段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針對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實施現代手段的意義及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現代手段;初中美術;教學效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現階段的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美術素養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樣美術也是一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內容,不僅能給予學生視覺上、語言行為方面的熏陶,還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審美價值及對美的感悟,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實施有效的教學途徑尤為重要。
一、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實施現代手段的意義及教學效果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手段開展教學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及較好的教學效果,一定程度上轉變了傳統美術教學過程中的單一、枯燥教學模式,利用圖文并茂、視頻、作品直觀賞析等多元化的形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學習途徑及學習范圍,讓學生通過現代手段接觸更多的美術作品及美術思想,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客觀認識,為美術欣賞課堂教學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面貌,提高初中美術的教學效率。且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現代手段備課能將簡單的美術作品相加在一起進行優化與組合,展開集成利用,充分發揮現代手段的教學意義,促進教學成果的增大。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手段展開教學能更好地滿足各個學習層次學生對美術學習的需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及藝術氛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將直觀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來欣賞、探究、分析、感受及學習,從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的美術素養及初中美術教學效果。
二、現代手段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1.借助現代手段,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效果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手段轉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單一、枯燥及固定的教學模式,且大多數初中生對電腦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接觸興趣較大,教師應利用這一特點積極引導學生在電腦上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降低繪畫學習的難度,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利用現代手段拓展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視野,提高學生接觸美術的層次,為學生美術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1]。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春天的暢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名師關于“春天”的藝術作品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引導學生結合名師作品及自己腦海中對春天的聯想及表現進行思考,最后將自己對春天的暢想用美術作品表現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興趣,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效率。
2.通過現代手段改變初中美術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求及不斷發展的教學技術在知識的廣度及深度方面進行自我提升,認真學習及掌握現代的教育教學理念,熟練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計算機的搜索及查閱等進行解決,優化美術課程的備課,完善課堂教學的重點,為學生創設科學及專業的美術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手段將課件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之后再針對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教學重點、難點進行針對性探究及分析,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率[2]。
3.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及綜合素質
美術屬于一門具有較高欣賞價值的學科,多數學生由于美術專業性、枯燥的美術理論知識等均會出現學習興趣不高的現象,且初中生面臨升學壓力的影響很難全心全意地投入美術學習過程中去,導致初中美術教學效率較差,學生的美術素養很難得到提升。而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手段能讓學生在課堂、課余時間利用移動設備下載相應的關于美術教學的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微課視頻的學習時間較短,為學生學習提供契機,引導學生通過微課教學欣賞更多的美術作品,學習專業有趣的美術理論知識,利用網絡的途徑進行美術的拓展、延伸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及審美水平,讓學生在濃郁的教學情境中欣賞美術、思考美術、理解美術及表達美,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及綜合素質[3]。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手段進行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展開現代手段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整體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培養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會坤.利用科技手段轉變教學模式:多媒體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26(25):166.
[2]山蘇婷.借助現代科技支撐,提升初中美術教學質效[J].學子(理論版),2016,17(17):2-3.
[3]馮洪軍.現代多媒體技術對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促進作用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32(33):283-284.
作者簡介:王茂山(1984—),男,漢族,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學位。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