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逐步進入深化階段,學生主體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旨在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分析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并探討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教育是指教師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所進行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這種教育方式更強調整個教育體系的態度和觀念。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試教育理念、機械式教學法都使得師生之間交流互動性較低,學生主體性被忽視,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在新課改下,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將情感因素注入,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主義色彩,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1]。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新課改要求現階段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要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水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就必須要將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具有必要性,將情感教育作用充分發揮有利于加強教師與學生思想上的交流溝通,加強師生互動,有助于教師針對學生真實情況調整教學方案;情感教育還能促進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個性、愛好,更有針對性地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2]。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情感的體驗,結合學生身心特點進行創新式教育,引導學生情感發展,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認知。
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策略
1.營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圍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深度研究教學內容,結合教學目的營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圍,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加深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引導學生領悟教學內容,產生情感共鳴。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情感氛圍,讓學生融入具體情境中,直接對其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如:在朗讀文章時,在把握節奏的情況下,運用最恰當的情感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背景;通過文章優美的文字和豐富的情感充分體現語言藝術的重要作用,引起學生情感共鳴;采取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方法,讓學生參與到人物的活動過程中,讓學生融入具體的時間和環境中,感受文章人物的真實性[3]。例如:在《羚羊木雕》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重現文章情景,然后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根據故事情節分角色表演,并在表演后讓學生講出對人物情感的認識和體悟,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真正參與人物活動,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
2.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景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情感教育,通過現代化教學設備結合教學活動,直觀化、立體化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圖片、聲音、動畫等形式實現課文內容的情景再現,創設更真實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獲得更加客觀、真實的感情體驗[4]。例如:在《黃河頌》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黃河奔騰的場景,利用其氣勢磅礴感給予學生直觀刺激,活躍教學氛圍,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并結合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情感教育效果。
3.積極開展情感教育相關教學活動
除了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之外,教師還要更加關注各種實踐性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將實踐性教學作為情感教育順利進行的有效載體,通過定期舉辦與情感教育相關的實踐性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加深對情感教育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傳統文化相關的辯論賽、演講比賽等,讓學生自主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承擔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責,還可以以愛國主義、社會公德心、孝文化等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增強情感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勢在必行,這有利于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交流,讓學生獲得更真實有效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的作用,將情感作為教學聯系紐帶,遵從實際出發原則,積極嘗試、創新情感教育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滕麗.淺論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33):101.
[2]梅志順.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A].2017年11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2017:1.
[3]劉小會.芻議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A].2017年11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2017:1.
[4]王阿麗.基于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7):1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