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玲
摘 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會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以應付緊張的學習壓力、人際壓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成為素質教育的迫切任務。
關鍵詞:教材;健康;正確人生觀;課堂教學;寬松;平等
在這幾年的語文教學和擔任班主任期間,越來越感到現代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問題。同學之間可能因為一點小矛盾當場就翻臉;對于讀書很無所謂,覺得有父母的包辦沒有必要付出努力;“唯我獨尊”的思想很嚴重;有的同學生甚至懷恨在心,尋求報復的機會……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是令人憂心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會的關注特別是教師和家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會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以應付緊張的學習壓力、人際壓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成為素質教育的迫切任務。在這兒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成功教育的方法和幾個例子。
一、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初中階段的語文課文有很多的篇目都很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在課程三個維度的目標設計中就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的達成,所以我在備課的過程中很注意學生的活動這塊內容。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這一文時,我抓住文中所透露的人道主義精神這一情感來教學,讓學生明白作者雨果的崇高人格是值得我們贊頌和學習的,還有一個值得挖掘的信息是:對于自己國家為什么被掠去國寶,
我們該如何讓國寶回到自己的國土,現在我們的努力是什么?學生進行思考。課堂上學生熱情高漲,有很多人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課堂上進行了辯論。有人說:“我們將采取和平的方式要回這些國寶,相信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還給被掠奪的中國的。”“我不同意,因為法國的領導者是不會輕易把戰利品歸還我們的,他們還沒有被‘解放干凈,我們只有讓國家富強起來,提高國家在世界各國中的威信,才能夠更有把握得要回屬于我們的東西。我相信在國際輿論中他們也會很快反省的。”……我在此基礎上做出了這樣的結語:所以我們要努力讀書,用我們的大腦來建設祖國,我們是擁有智慧的中國人,我們能建造出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掌聲響徹整個教室。我接著趁熱打鐵讓他們在練筆上寫下自己的一些感想。在他們的寫作中,有的重新樹立了自己的理想,有的明白了自己學習的目的,知道了國家和個人的關系等。在這些激情飛揚的文字中看到了他們的昂揚斗志,看到了現代中學生的風貌。給他們的評語也是鼓勵性為主。
在同一冊書的第二單元《背影》《老王》都是很好的情感教材,可以讓他們懂得什么是父愛,懂得去關注并關心社會弱勢群體,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我在授課后讓他們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并進行課堂練筆,進行交流,有學生在練筆中寫道:學了《背影》這課我明白了父親也是愛自己的。雖然嚴厲但也有他慈愛的一面,我一次不小心打球摔傷了,他沒有打罵我,趕到醫院后,緊張地詢問醫生我的情況,驗血、拍片,看著他忙碌的身影,忽然對父親有了另一種感覺……
二、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優化教學氛圍,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在教學中營造平等、開放、寬松的教學理念,激勵學生大膽提問,標新立異,發表不同意見,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具有青少年應有的朝氣,不一味地沉溺于孤獨苦悶的情感狀態中,樂觀開朗,一般情況下能正常表達和懂得體驗各種情感。在課堂上當遇到有疑點的問題時,我通常都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并要求小組組長做好筆錄讓每位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這樣一來使得那些平常不說話不敢發言相對內向的學生也有了交流的機會。簡單的問題我會盡量讓成績稍遜色的學生回答,并給以積極的鼓勵,若是看到有“陌生的手”伸出來時,我一定會叫那個學生回答問題,并用贊許的眼光看著他,表揚應實事求是,誠懇而不虛偽。有時在上課時我讀錯了字或詞都有學生下課后幫我糾正,我也會在下堂課及時地糾正并告訴大家這位發現者的名字。
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上課的提問有時也是很難預料的,把我難住時也有我的解決辦法,當然不是否認他們的“瞎想”,而是佩服他們的靈活,并以學生的身份和他們一起探討,他們也很渴求有這樣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感受大自然”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我把他們帶到了校外的田野、植物園中去真真切切地感受親近大自然。當時的他們像關在籠中重新獲得自由的鳥兒,興奮之情無以言表,我也和他們一起看水中的魚兒小蝦,去嗅那不知名的花兒,研究起了被當地居民遺棄的清朝墓碑,用盡各種辦法認清碑上刻的隸書,興奮地談論著有如何的考古價值……他們不會擔心自己的內心世界被老師知道,不是我所帶班級的學生也會找我幫忙解決一些心理上的麻煩事。教學中我也會經常把我自己的人生經歷發揮性地告訴他們,讓他們感到交流上的公平,這樣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他們養成開朗的性格,對學習有一定的信心和耐心,有一定的學習動力,在成績面前不盲目驕傲或自暴自棄,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有探求的欲望。
總之,我們在語文教育、教學中都應該時刻關注學生身心的全面成長,幫助學生掌握語文語言知識與提高交際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學習教材內容,陶冶性情,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培養熱愛祖國和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高尚情操,培養優良的品格素質,塑造健康的人格。
參考文獻:
彭劍飛.班主任心育藝術[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