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的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如何將小學語文教學與核心素養(yǎng)進行有效的結合,是語文教師現(xiàn)階段應該考慮的主要問題。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如何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學,以期為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作為小學教學中一門最基礎的學科,對于小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也具有積極的作用,這門學科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增強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情景式的教學方式,秉承著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以此來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自身的語感
增強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這直接影響到學生綜合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首先應該增強他們自身的語感,讓學生意識到擁有一個良好的語感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所以,教師在基礎性的教學中,將語言教學劃分到內容教學中,對于年級比較低的學生而言,可以指導他們充分利用字典等輔助工具來進行學習。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中《秋天的圖畫》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這是一篇文筆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以表現(xiàn)自然景物為主,展現(xiàn)出人們用汗水所描繪出來的圖畫,也詮釋了大自然對于勤勞人民的報答。這篇課文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秋天的景象,所以,教師要根據這個年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將語言教學的目標設置在會認識、會寫八個生字,同時理解這些生字所組成的詞語,此外,學生還要學會有感情地去朗讀這篇文章,從中體會到作者的感情。
二、在日常的教學中利用情景教學的方式
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學生對于任何事物都充滿了興趣,教師更應該抓住這一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通過情景式的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語文本身就是一門非常有魅力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僅能夠增強他們的鑒賞能力,還可以幫助他們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與描述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景,感受到其中的自然之美。
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重點是讓學生能夠流利朗讀課文,然后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還要明白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這個過程。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放出投影,讓學生能夠看圖說話,圖一觀察小蝌蚪是怎樣的,圖二蝌蚪認識了誰,它的身體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在教室中飼養(yǎng)蝌蚪,讓學生能夠每天觀察并記錄,這樣他們也能明白這個過程,進而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
三、重視閱讀工作,增強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通過閱讀,對知識也能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知,進而掌握到更多的詞匯量,這為他們在寫作的時候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也能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開展一些課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實現(xiàn)自身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同時,教師也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積極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對于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提出來,對于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推薦一些類似的故事給學生,如《揠苗助長》《杯弓蛇影》等,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也能從這些故事中明白許多人生道理。教師在這個時候也要引導學生,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要認識事物,就需要看到事物全面性的發(fā)展,不能只是看到事物的表象。開展閱讀活動的時候,盡量是在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中,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語言教學工作,強調的則是學生的參與性以及對語言的實踐應用。所以,要在一個開放、輕松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自由討論,以此來調動他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四、因材施教,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將學生的德育工作放置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能力和語言素養(yǎng)。在這種形式下,教師就需要對教材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不斷挖掘和發(fā)展教材中有用的知識點,然后在此基礎上開展和實踐教學活動,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要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做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就當前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而言,學生學到的知識比較單一和淺顯,所以,教師就可以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有目的性地開展教學工作。例如,有些學生喜歡運動,那么就可以讓他們描述一些自己在運動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部分學生喜歡閱讀,教師就可以讓他們寫一篇讀后感。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滿足他們的愛好,還能增強他們的寫作能力。
核心素養(yǎng)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養(yǎng)成的,這是一項長期且系統(tǒng)性的工作,對于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師更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語言框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完善與優(yōu)化教學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許敏玲.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7(7):23.
[2]林碧珠.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之研究[J].新課程(上),2018(1).
作者簡介:闞書(1989—),女,漢族,江蘇省徐州市人,南京市燕子磯中心小學教師,學歷:碩士。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