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蕾
摘 要:經濟的騰飛,人民物質生活的豐富,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促進生產水平的提升,流水線式的作業能力在創造大量新鮮事物的同時,帶來不少廢物用料,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不容忽視的影響,浪費不少資源和材料,不利于可持續發展。以廢舊材料為背景內容,分析了其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考察可行性和效果,以達到引領學生創造和發現美,從實際中領會美學的意義,促成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廢舊材料;小學美術教學;創造與感悟;應用研究
美術課程是一個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積極調動孩子們的藝術天分,提升欣賞能力和判斷力,拓寬眼界的過程,也是一門比較綜合又注重實際操作的科目。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和家長們所期望改變的,故而學校在課程教學的實踐中理應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教育。近年以來,廢物利用的風潮正在興起,形成流行趨勢,學校可以配合這類社會公益活動,改進教學內容。同時,為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轉換他們的學習視角。
一、廢舊材料改造對美術教學的意義
(一)鍛煉實際動手能力,學會創造美
一般,小學生的世界觀還未形成,其心智處于未成熟的階段,教師的引導對于他們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故而這個階段也是塑造品格的最佳時期。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是勤儉節約,放眼我們生活周圍,物質浪費的現象不在少數,不僅加重了環境的負擔,也造成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回收部分經過改造能再次使用的物品,可以緩和環境壓力,創造新的事物。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主旨,適當在教學內容和課堂中融入舊物改造的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嘗試制作物品或者創作裝飾物件,開拓學生的大腦思維,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教導他們學會品味生活中的美,學會利用事物去改善環境[1]。學會在點滴的小事中發掘無限的可能,改變孩子們對于美學課堂的體驗感觀,真正感受藝術創造的美好。
(二)提升美學認知水平,感悟真美學
傳統意義上的美學概念,不禁讓人聯想到高深莫測的西方美術或是神秘絢麗的東方藝術,覺得那是遙不可及的星辰,是學習美術或追求藝術的終極目標。學校教育不能完全放棄美學知識體系的培養,相反,美感的意識可以從小就培養起來[2]。廢物一般是人們廢棄的物品,或許不會那么漂亮,或許已經變得陳舊,但老師的職責就是變廢為寶,教導學生如何利用現有的材料和工具,將不是那么美好的事物改造成藝術或具有一定觀賞效果的作品。在這一動手環節過程中,逐步改變孩子們對于廢物的認識,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了解到美學改造的基本方式和手段,慢慢引領他們入門,漸漸豐富他們實際改造的物品,提升學生對于創造美的認知能力,教導學生從事物的反面認知到事物的價值內涵。
二、廢舊材料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廢舊物品質地的選擇運用
工作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創作將舊事物改變成新事物。比如,一些商場的包裝紙袋,可以拿來加工制造成家用紙盒,外觀上可以自由選擇顏色搭配,進行裝飾和改造。一些不用的或者變形的鐵制產品,可以改造成裝飾架或者固定夾板;又或者是將廢棄的電腦鍵盤改造成香薰臺,不僅實用,而且造型也相當獨特,也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號碼不再合身的衣物,裁剪縫補過后也能成為餐具的軟墊或者是手套和襪子之類的小型物件[3]。例如,在蘇少版美術教學課程五年級上冊中,便出現妙用紙盒的教學實踐,要求學生根據紙盒的大小、形狀和顏色,自行選擇制作的物品,同學們依據選擇的材料和質地,分別制作了動物模型和筆筒等。
(二)實際所需物品的制作應用
對于廢物的回收利用,需要站在客觀實用的基礎上,如果改造出來的新物品不具有實際用途,大可不必耗時費力。教師在課前進行任務分布,提前安排好課堂內所需的物品,讓學生自行準備,可以適當規定材料種類和數量,不限定制作流程和成品效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加工制作。嘗試讓孩子自己帶著問題去動手,自行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困難,如何表現出自己腦中構想的作品,材料的取舍,制作的流程,需要的工具,人員的配合,皆是在考驗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動腦能力。有別于預設課堂的內容體系,這完全是不受控制的課堂模式,最終成果皆是學生自己的努力所得,比起長篇大論的灌輸式教學,這樣的實踐課堂實在是獲益良多[4]。
(三)創造性思維模式培養應用
孩子的世界是教師們無法全部獲知的,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般是無窮盡的,有時甚至會帶給人們驚喜。因而,在廢物材料應用的課堂上,老師可以準許孩子們放飛想象,自由發揮,按照自己的構思完成自己的作品。通常老師只需要稍稍點播或者提示,學生就會立刻給予反饋,領悟其內涵。在美術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可以安排不同性格的學生成立小組,開展小組合作,每組制定一個主題,組內商討制作的作品,這樣利于學生間思維的溝通和交流,產生不一樣的火花,互相糾正和幫助,還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其他伙伴身上的優點,通力合作完成集合眾人智慧的作品。總之,教師千萬不要抹殺孩子的想象力,盡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有思想有覺悟的新時代接班人。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的點點滴滴匯聚成了藝術的歷史長河,我們的教學活動也應立足于實踐,扎根于日常生活的點滴。從小培育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感悟能力,指引他們善于發現生活之美,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參考文獻:
[1]陳頡.創造與感悟美:廢舊材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2016(7):222.
[2]朱樂樂.小學美術教學中廢舊資源利用的探究[J].學苑教育,2016(20):24.
[3]俞晨.讓“綠色”之歌回蕩美術課堂:淺談小學美術教學廢舊材料利用的方法[J].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5(5):18-19.
[4]金顧翁.利用廢舊材料活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探索[J]. 新課程導學,2015(19):3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