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芳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一對主要的矛盾,它影響著教育的過程。要想獲得最佳效果,應讓教與學的這兩種行為過程達到和諧。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核心問題,更是影響課堂是否高效的關鍵。
關鍵詞:和諧關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和諧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力求教學過程與學習環境處于一種協調、平衡的狀態,使教學成為高效課堂。和諧教學、高效課堂是我們的教學方向,要調整教師的角色定位,創設民主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參與度,以此來打造和諧關系、高效課堂。
一、轉變教師角色,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老師在課堂上應以親和的態度、信任的目光、賞識的語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想、敢說、樂說,提高課堂的效率。
1.組織者——變“牽”為“引”
教師在課堂上可精簡語言,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給他們表達見解的機會。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引”學生表達,“引”學生感悟。如《雨點》一課,利用多媒體引入一段下雨的動畫,引導學生想象,雨點除了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還會落到哪里,分別在干什么?學生在練習中得到拓展訓練。
2.點撥者——變“灌”為“悟”
在動態教學中巧抓時機,適時點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批文入境,則能一改“灌輸式”教學。《梅蘭芳學藝》中有這樣一段話:師傅說梅蘭芳的眼睛沒有神,不是唱戲的料子。對于“料子”一詞的理解,以表情朗讀點撥感悟,學生越讀越有師傅對梅蘭芳演戲不看好的意境,表達自己的理解則不是難題。
3.激勵者——變“壞”為“好”
有人說:“準備一百頂高帽子給你的學生戴。”一個肯定的點頭,一個美麗的微笑,一個溫暖的眼神,都可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激勵效果。課堂上,試圖把否定的評價換成“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師生關系和諧了,個性發展水到渠成,高效課堂則不會是烏托邦。
二、創設平等對話,營造民主教學氛圍
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反之則思路阻塞,反應遲緩。教師要積極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為和諧關系打開一扇大門,為高效課堂再添磚瓦。
1.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教師要引領學生親歷文本對話,感悟文本情感,觸摸作者心靈。如《花瓣飄香》一課中,讓學生探究討論“小女孩為什么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小女孩是擔心媽媽的病情”“小女孩是思念在南沙的爸爸”“小女孩是隨便摘了人家的花后,擔心惹媽媽生氣,感到難過”,這些回答都值得肯定。“聽了小女孩和‘我的對話,你們想說什么呢?”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近人物,自由表達:“小女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我祝愿小女孩的媽媽身體早日康復”……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個性化解讀表明學生已經學會與文本展開對話。
2.教師與學生的對話
平等的師生關系,能使課堂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預設走向生成。教師要做好以下幾點:
(1)善于傾聽
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見解,讓他們在和諧的氛圍中探究、體驗、交流。在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中把握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認知需要,靈活機智組織教學,而不是滴水不漏地完成教案。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教師善于傾聽,才能從學生的反饋中發現最寶貴的教學機遇。
(2)投入真誠
真實的情感投入是師生對話的催化劑。學生差異在所難免,卻不能成為學生自由表達的限制條件。學生對話中的獨特見解應及時給予反饋與激勵,使對話持續深入,保持學生開放的心態、創造的活力,則能生成新的認知。語文老師應當是“主持人”,真誠、平和、納言,營造和諧、融洽的對話氛圍。
3.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思維的交流,是學生的靈魂碰撞,為此,教師要給學生搭建一個自由對話的平臺,互相闡述、傾聽,實現自我超越。
(1)互相討論
獨立的人格塑造需要培養對話意識和對話能力,生生互動,人人參與,自由對話,真誠溝通。如《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中,你覺得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松樹?學生出現兩種觀點:①小松樹驕自滿、自以為是。②小松樹站在高處,它有開闊的視野,所以覺得比大松樹高。此時教師積極引導,促進感悟:比誰長得高不重要,關鍵是有沒有借助別人的力量,更要明白做人要謙虛。有討論,才有新觀念的生成。
(2)表演內化
小學生善于從表演中獲取無窮的樂趣。以《螞蟻和蟈蟈》一課為例,教師創設情境:如果蟈蟈碰到螞蟻,會說些什么呢?學生通過表演,不僅內化語言表達,也對文本進行了有機的延伸和創造性的解讀。充分利用表演這一手段,更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平等對話能構建一個學生主動地、有趣地學的高效課堂。
三、優化參與機制,激發課堂學習欲望
和諧課堂的教學過程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的智慧得到啟迪,能力得到發展。
1.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發現的契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見解,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如《狐假虎威》一課,學生對狐貍的認識大多定格在狡猾上,但其聰明、愛動腦筋的一面,卻難以深入感悟。適時結合《狐貍和烏鴉》一文,引導學生討論:這兩課中的狐貍有何不同?學生興趣盎然,展開激烈討論,寶貴認知呼之欲出,發散性思維得以綻放。
2.給予學生評價的權利
讓學生對自己、同學作適當點評,能有效地推動學習積極性。《蘑菇該獎給誰》中:明明是小黑兔得到了冠軍,為什么沒有得到大蘑菇?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把點評的權利交給學生,發現點評的觀點更是精彩到位。
和諧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和諧、平等、真誠的溝通,給學生自主學習與評價的權利,讓學生獲得發展,學會學習、熱愛學習。因此,我們只有先關注自身,適時運用一些教學藝術與技巧,才能營造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及教學氛圍,才能找到適合我們的教學模式,締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徐和娟.讓個性在語文課堂張揚[J].新語文學習(教師),2010(4).
[2]劉小蓉.新課程標準下語文課堂教學中角色轉變淺談[J].速讀(上旬),2015(2).
[3]陳遠明.探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對話[J].語文教育,2013(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