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穎
摘 要:小學數學的教學對于小學生的各科目的發展以及自身的學習能力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中關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因為語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為學生的數學知識的儲備打下堅實的基礎。將對提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也變得更加迅速,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各項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國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新課程標準的改革也為教師的教學工作賦予了新的要求,其中,關于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就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小學生綜合實力的發展,提升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本文將對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出合理的建議。
一、教師規范教學語言
小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并會對教師以及同學的行為進行模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當規范自己的教學語言,才能為提升學生的語言做出保障。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學中,盡量使用規范、科學、簡明、準確的教學用語,為小學生的學習以及語言能力的培養做出優秀的示范。教師應當在教學之前,通過向其他優秀教師學習,或者通過自己的練習,來提升自身科學、規范的教學語言的運用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當將自己不規范的教學語言寫在教案上,并備注應當使用的規范語言,在課堂教學時,要時刻提醒自己使用規范的教學用語。教師對于教學過程中使用過的不規范語言要進行及時的記錄,并在課后進行總結,提醒下次不出現類似的情況。教師還可以積極地進入模范教師的課堂,吸取先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用語,通過其他優秀教師的激勵,促進自身的發展,完善自身的教學用語的規范性。
二、結合學生的興趣培養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對于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是有著十分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師應當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來對小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培養。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根據其身心發展的情況,制訂不同的語言能力培養計劃。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所以,語言能力的提高對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有著十分顯著的促進作用。教師應當首先對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進行調查,之后將其融入所要傳授的知識之中。并且,最主要的是要讓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討論與交流,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任務,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來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講述“加減法”的內容之前,應當首先對班級中的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調查。現如今,我國的小學生大多十分喜歡《熊出沒》等動畫片,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將《熊出沒》的主人公設置為加減法題目中的人物,將蜂蜜的質量、樹木的數量設置成為加減法題目的對象。向學生布置好這樣的題目之后,組織學生進行互相交流與討論,進行加減法的計算。之后,讓學生自愿登上講臺來為其他學生進行所設題目的講解。對于參與態度不積極的學生,教師可以點名鼓勵,嘗試樹立態度不積極的學生的信心。通過學生興趣愛好與數學知識的結合和交流互助的方式,能夠十分有效地促進小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語言運用意識
目前,我國許多的小學生不夠大膽,在進入小學之后,會對教師和課堂產生畏懼感,這種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數學教師應當針對這種情況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通過簡單明了并且具有教育意義的話語,來警醒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其發展的重要性。只有讓小學生明白語言能力的重要性,讓學生發自內心愿意并樂于運用語言,才能從本質上提升教師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加減法”內容時,應當鼓勵學生上臺為其他學生進行講解,當學生存在抵觸心理時,應當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告誡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更快地掌握所學習的知識,還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樹立自己在家長心目中聽話懂事的形象。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應當盡量減少自己的單向傳授的教學方式,而應當將大量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導者。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促進,首先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再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進行提高。教師還應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以及學生學習時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大膽地提問,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綜上所述,語言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語言能力對于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以及自身的發展,都有著顯著的影響。教師應當在實踐中探索,及時地改善自身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通過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言的習慣。教師還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完善自身教學用語的使用習慣,才能保證語言能力培養工作的有效進行。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