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一個企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永竭動力,而企業的創新活動無外乎產品創新和流程創新兩個方面。同時企業活動又是通過價值鏈的銜接而實現的,信息技術或者產品的應用也必然會穿插于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中,且不同的價值鏈環節對信息技術或產品的需求是有差異的。因此本文基于企業價值鏈的角度,著重探討兩化融合對于企業創新的具體影響。
關鍵詞:兩化融合;企業創新;企業價值鏈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29-0323-01
兩化融合在近年來備受關注,理論界和政策方面均試圖對其進行研究,其實質乃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具體到實踐中,鼓勵那些正在開展工業化的企業全面運用信息化,以便于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實現創新型國家建設目標。企業的價值鏈則是融入了技術、原料以及勞動等多種要素的投入環節,并采取組裝技術將上述環節結合到一起,最終形成產品,然后再進行交易和消費等,實現產品最終價值的一個循環性過程。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價值鏈環節是十分多的,然歸結起來,其最為基本的活動則為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和市場營銷服務。因此基于企業價值鏈角度,懶探討兩化融合對于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
1 產品設計信息化與產品創新
產品設計屬于企業中的核心位置,其在工業化進程的作用更為凸顯。產品設計的信息化,能夠對產品設計方式予以改變,提升產品設計效率,降低產品設計風險和成本。可見,其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①產品設計信息化可以降低新產品研發的成本并減少資源的浪費。②產品設計信息化為產品設計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臺,使產品更新信息能在業務層和不同階段循環傳遞,有助于實現創新。③有關產品設計的數字化工具(如CAD、CAPP)可改變產品設計的方式和效率,進一步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出現代CAPP系統實現了人機混合智能,使企業可以快速響應外界動態環境的變化并調整企業內部資源進行滿足外界需求的產品設計。
2 生產制造信息化與流程創新
將信息化引入到企業生產制造過程中,能夠顯著降低生產中的各項成本,優化生產制造過程,簡化重復性或者非增值性過程,進而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當然了,若僅僅進行生產制造過程的信息化,而忽略對組織管理的變革和創新,則必然難以實現最終的效果,低效現象無法避免。因此將制造、柔性制造以及智能制造等理念融為一體,同時進一步創新和優化質量控制流程和管理流程,則能夠顯著提升企業整體生產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2016年,青海省測試計算中心通過在原有青海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系統的基礎上,完善和增加了部分功能,并將1052臺套符合條件的科研設施與儀器納入平臺管理,按照國家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建立了省級大型科學儀器管理平臺和管理單位的在線服務系統,公開科研設施與儀器使用辦法和使用情況,提供實時在線服務。青海省大型科學儀器公共服務平臺是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我省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資源進行虛擬化的系統優化和整合,從而在互聯網上建立起一個跨部門、跨區域、分層次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支撐體系平臺,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水平。
3 市場營銷信息化與服務創新
市場營銷以及服務創新也是企業價值鏈中的重要環節,其通過多種途徑來實現產品交付到客戶手中,同時通過持續服務來提升客戶的忠誠感和信任感。從而不斷樹立企業品牌,贏得客戶群體。例如青海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就通過不斷創新服務模式。①依托科技園區,建立服務窗口,拓展服務方式,開展公共技術支撐服務模式;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在科技園區內,建立服務窗口,拓展服務方式和渠道,開展公共技術服務支撐,鹽湖所利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了一系列的針對鹽湖化工產業的測試加工技術平臺基地,作為輻射當地的公共技術支撐資源,利用中科院鹽湖所的高科技成果優勢,凝聚研發資源并對外開展檢測加工服務,服務于基地內的企業及省內外的中小企業,按照節測試件,開展技術指導,進行成果轉讓等功能劃分,為需求企業提供技術創新的窗口服務,平臺在園區或產業基地內選中優勢企業作為平臺針對鹽湖化工材料產業的創新服務主體,幫助帶動園區內及周邊中小企業實現科技創新和區域創新。②依托平臺,進行校企合作,平臺發力,開展產品研發、技術咨詢、檢測測試、成果推廣等“一站式”服務模式;青海大學測試分析中心,利用青海大學的科研優勢,聯合中小企業,通過大型儀器共享服務平臺,開展產品研發、技術咨詢、檢測測試、成果推廣等“一站式”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整體化服務。平臺將研發服務、集成式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成果轉讓等市場化服務內容裝入一站式網絡服務平臺,利用平臺產學研結合的多元化業務的優勢,為中小企業客戶節省了的大量精力和時間,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研發成本,平臺在為企業提供研發試驗服務等同時,也為企業創新提供了人才、成果方面的配套服務,平臺聚集的高水平人才、專業化的服務隊伍,以及匯聚的各類科技成果通過這個集約型平臺不斷輸入到中小企業中去,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結合,解決了企業在創新中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實現了平臺與企業的雙贏。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從企業價值鏈的視角出發,在不同價值鏈階段信息化對于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是不同的。結論如下:①產品設計信息化對企業創新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產品設計軟件的智能化提高了新產品設計能力,豐富了新產品設計方式,新產品的開發是創新績效的基礎和源泉,企業應積極引進產品設計的軟件工具,重視研發設計的人才。②生產制造信息化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并不顯著。生產是創新的執行階段,該階段在提高新產品生產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雖然降低成本是提高利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并不顯著影響企業的創新績效。因此,企業不應盲目實施信息化,應根據企業自身條件有選擇的投資。總體而言,“兩化融合”不僅可以激勵企業進行創新投入,而且能夠獲得良好的創新產出,從而有助于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提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 堃.北京市制造業企業兩化融合提升路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
[2]王 健.企業兩化融合與競爭力的關聯關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
[3]沈裕謀,張亞斌.“兩化”融合企業唱主角[J].裝備制造,2014(09).
收稿日期:20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