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丹
(華東冶金地質勘查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88)
基于我國地域環境遼闊,地質資源十分豐富,其地質條件也非常優越,這樣,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以為自己爭得一席之位。但是,因為地質資源的勘查會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國地質資源發展受限,因此,當前最重要也最應該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做好地質資源的勘查和開采。尤其是當今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創新,所以也應與時俱進的對地質資源勘查手段進行創新和改進,只有這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乃至在時代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地質資源的發展前景才會越發廣闊。
不管是哪一種科學,其發展均不是獨立進行的,在內部中都有著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關系,地質資源勘查技術也是一樣的道理,它是地質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地質科學初期的發展中,因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和國情的限制,在地質資源勘查方面的技術和資金就相對短缺,這樣,就導致地質資源開發和利用效率始終不高。而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和科技的持續進步中,地質科學也掙脫了前期不理想的局面,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持續發展和地質礦產方面數據的逐漸完善,提高了地質數據之間的關聯性,最終可以分析信息和預測數據,并隨之改進了地質資源開采的手段,這有助于更加有效和精準的開采資源。
地質資源與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的穩定運行密切相關。特別是在資源短缺的現狀下,更加突出了地質資源的重要性。國家的發展會直接受到地質資源勘查工作中勘查技術的影響。
(1)礦產資源的重要性。石油的價值是非常寶貴的,大家都知道,有了石油就可以和任何國家媲美,此種說法言之有理。石油作為一種動力資源,如船舶、汽車、許多大型機器,都是石油為其體用的動力。所以,對于國家的發展石油的作用十分重大。若缺少了石油,許多機器就會停止運轉。這可以看出,石油勘探也非常重要,當前很多國家為了爭奪石油而矛盾不斷,更是將大量的資金都投入進石油的開采中去。煤炭可用于冬季供暖和發電廠的發電。在一個發電廠中,每天需要消耗幾萬噸煤,可以看出煤炭有很大的耗用量,即使有再多的煤終有一天也會耗盡。所以,為了能夠找到更多的資源,則需要持續進行資源勘查[1,2]。
我國地域遼闊,成礦條件有利,礦產資源品種較全,總量較豐,但大宗礦產不足,鐵銅鋁鉀鹽等需大量進口,金屬礦產中貧礦較多,富礦較少。分布、類型、儲量和產量非常不平衡和礦產資源不可再生性也是我國資源的特點。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代表著終究會被徹底用盡,所以,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就是加強礦產勘查工作,已發現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各類礦產資源,保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地下水資源的重要性。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是水,所以不可以沒有水,人不吃東西能夠存活一周至一個月,然而如果沒有水,連三天都活不到。當前水資源十分短缺,并且我國淡水資源也在逐漸減少,這一方面源于人口持續增加,另一方面源于水資源的浪費,所以,我國開始提倡節約用水,并且對一些地方的用水時間和數量進行了限制。國家也派遣了很多專家,針對地下水資源進行勘查,如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項目專家獲得了多項成果,①首次探明了全盆地區域地下水資源總量,為鄂爾多斯能源基地規劃與建設提供了水資源基礎數據。②全面研究了全盆地地下水形成演化規律,詮釋了一系列國際公認的科學技術難題。③系統取得了海量的實測數據,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地質基礎信息。④探索出一套集全國精銳力量合作攻關的組織形式,練就出一批優秀的領軍人才。接下來我們要承接良好的經驗成果,繼續努力奮進,以期可以尋找到更多的水源。
(1)勘查技術的與時俱進。對于地質勘查工作而言,其特點就是復雜和困難,因此,想要進行良好的地質勘查工作,則要引用先進的技術作為條件和基礎支撐。也就是說,不管技術人員有多強的能力,若缺少了勘查技術的支持則無法順利進行勘查。因此,需要結合具體現狀有針對向的完善和更新勘查技術,并深入去研究勘測儀器,因為好的勘查儀器可以降低勘查工作中的物力、財力和人力的浪費。如,我國地質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源控論”,主要針對的是“油氣藏大多分布于烴源巖周邊或烴源巖之中”的現象和規律,深入分析造成這些現象和規律的地質因素,結合我國陸相盆地的地質國情,總結出的客觀認識,并經過實踐證明和完善的陸相盆地油氣藏分布理論,“源控論”認為斷裂發育、相變劇烈是陸相盆地的基本特征,這種基本特征決定了油氣的運移必然使短距離的,從而科學的解釋了“油氣藏沿著烴源巖周邊分布或分布于烴源巖之中”的普遍現象和規律。“源控論”對我國東部地區陸相斷階盆地的勘探開發產生了深遠影響。
(2)勘查人員技術能力的提升。地質勘探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直接和勘探人員的勘探技術、設備、條件和能力等方面相關,哪個缺少都無法實現勘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想要進行有效的勘查,則需要強化培訓勘查人員的專業和技術能力,強烈支持礦產資源地質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的發展,促進工程建設的信息化,更新地質勘探技術系統。
在地質勘探礦產資源,應繼續開放思維,敢于創新,進一步探索礦區及礦床的典型機制。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應用新的理論和方法,所以,要總結過去成功經驗,探索新技術,以此為基礎進行改革創新,最后實現可通過應用新領域和新知識,不斷提高礦床模型,試圖找到新的礦物標志。然而,多數地質勘查者均是學習上一代或者前輩摸索出來的經驗,缺乏一定專業技能的培養,因此,作為地勘單位要對勘查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進行嚴格的審查,然后定期對其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和考核,從而切實實現地勘人員專業技能提升的目的。
(3)科學管理地質勘查工作。對于地質勘查工作而言,其中會包含很多資金管理問題,并且其最終的經濟利益會直接受到資金管理工作執行效果的影響。因此,對于地質勘查工作而言,項目管理者需要進行科學化的管理,并且在管理中要保證勘查人員的安全,并且還要對人員能力以及技術問題進行關注,此外,還要關注每一份經濟消耗,從而實現最終的增產節約。同時,在開展工作時,需要對工作人員的想法和負擔進行深入了解,從而可以更好的解決員工的問題,在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同時也會增加員工的責任感。
(4)礦產勘查開發一體化。以礦產勘查為主要收入來源,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地勘單位,應建立一體化的勘探開發礦業公司,在勘探基礎上發展礦業,加強勘探,并將勘探高效的利用在開采生產上,實現礦業收入。盡管地質勘查行業在推進地質工作改革方面的努力十分巨大,然而仍存有許多困難存在。公益性地質工作在組織機構、機制、體制改革等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商業性地質工作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使得大量地質成果資產無法在市場中交換。有的地質成果質量差,開發性低,對投資者和開發商的吸引力不足;一些成果資產可以通過集中少量資本來增強其商業性,通過市場機制把經營成果向可盈利的經營性資產進行轉化,從而使投資者獲利才是當前地勘單位改革轉型的關鍵。
(5)加強工作實施中的安全防護意識。地質勘查人員進行工作的基礎就是自我安全保護,要保證在工作中時刻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并結合勘查狀況準確斷定資源位置,并且要重點關注勘查中的險峻地段,防止出現不小心磕碰情況。同時,因為在勘查工作中勘查以期只能夠對地質資源的大體位置進行找尋,因此,勘查人員需要在借助勘查以期的同時再和自身的工作經驗以及勘查條件等相結合,準確判斷資源的位置,才能夠確保每一步工作都是規范嚴謹的進行,從而有效降低物力和人力的浪費。
總而言之,對于地質資源勘查工作而言,其發展一方面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一方面也和科技的發展離不開。與此同時,地質資源勘查工作質量的好壞還和先進的勘查儀器以及先進的勘查技術密切相關,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勘查工作人員的專業和技術能力。所以,第一要對地質資源勘查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充分的認識。第二,需要與時俱進的提升勘查水平和勘查技術。第三,使地質資源勘查人員的工作能力持續提升,并做好相應的科學管理工作,在保證其安全的情況下,更好的去致力于地質資源的勘查工作,以期可以為人們尋找到更多的高價值資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穩定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