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金文(源潭中學 廣東 清遠 511533)
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說法,根據不同學生特長、愛好、性格等差異,設置不同的目標。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與科技的競爭,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長期發展的需求,因此,應當將重心轉移到學生的自主創新、事業心、交際能力、團隊精神等進行培養。依據新課標改革的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研究根據普通高中籃球教學培養方案與目的,運用小群體教學模的特點開展實驗研究,借鑒新的學習理論與方式,為今后體在普通高中籃球教學課程給予全新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是目前歐洲流行的學習理論,它吸收皮亞杰、維果茨基等學者的理念,并在此理論中逐漸形成的。
建構主義認為小群體教學側重組內成員差異之間的學習背景,充分發揮不同的技術水平。可以讓組內成員為教師所設置的學習目標作出自己的貢獻,使組內成員相互接納學習。在學習中注重個體技術水平和組內成員齊頭并進,要求組內成員要相互幫助,強注重學習資源的共享。
人本主義教學論是在人本主義學習觀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的,該理論以自然人性論為理論基礎。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和羅杰斯。該學者認為尊重人的價值、人格,主動挖掘人的特性去做到自我實現,強調本體本身具備的價值與潛能的傾向性。減少在學習中任何讓學生感覺到無助、憂郁的外在環境影響。學生只有在愉快、包容和互助的學習氣氛中才能提高學習效果。
目前,許多教育學者對小群體教學模式的探討和應用變的更廣泛,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也提出不少的概念,但幾乎大同小異,以下是學者對小群體教學的概念:
邵德偉認為“小群體教學模式是在教師指導下,師生之間、組間、組內成員之間參與學習活動,互幫互助,合作競爭,激發學生協作合作學習的意識,進而促成學生學習效果的教學模式。
毛振明認為“小群體教學模式是采用師生、學習者之間相互幫助來改善主體的學習效果,進一步提升主體的學習能力,最終達到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郭麗娟(2002)認為在教學中,在教師有計劃的控制下,根據每個學生的技術、個性以及認知方式、思維方式等,將班級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助,為達到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而展開的合作性學習。
楊柳潔認為小群體教學模式是以同質的方式把班級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教師根據各個學生特點和他們面臨不同的問題進行區別性教學。
以清遠市源潭中學的高二年級的兩個班為此次論文實驗對象,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實驗組52人,對照組50人。
2018年2月5日至2018年7月12日;一共18周10學時,各班每課次1學時籃球課程。
(1)文獻資料法。
借助中國知網、廣州圖書館、萬方等信息平臺對小群體教學模式查閱資料,對小群體教學模式在普通高中籃球教學的應用研究展開探索。
(2)數理統計法。
通過對學生是身體素質、籃球基本技術進行測試,將測試成績收集整理,運用SPSS19.0進行處理,對實驗前后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對比分析。
(3)實驗法。
實驗組采用小群體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模式。教學時間為一個學期。
本文實驗的教學內容、目的與教學場地一致的情況下,進行組間比較方法將2個學習情況無差異的班確定為實驗組(S)與對照1組(D),在開展教學實驗前用相同測量方法對2個班展開測試,收集2個班教學實驗前的測試成績數據并檢驗比較分析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實驗組引入小群體教學模式方法進行一個學期教學,對照2組采用常規模式教學,時間也是一個學期,直到全部教學結束后,請與同實驗前測試的專任教師對2個實驗對象開展測試,收集并統計籃球期末考試測試成績數據經SPSS做檢驗分析,將2個班教學實驗前、后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獲得本文教師實驗結果(見圖1)。

圖1 教學實驗結構流程圖
(4)專家訪談法。
對一線體育籃球教師和專家學者進行訪談,側重在小群體教學模式的操作性、可行性,圍繞著小群體教學在普通籃球教學為訪談提綱。
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技術與技評達標成績的差異性比較,對籃球技評的定義,在現在也缺少一個明確的概念。(J·Cronbach)認為:“將技術達標定性為習得性,能更準確指出對學生的學習動作或不會很在意的執行身體動作的一種操作。”為了探討小群體教學模式對普通高中學生籃球課技術動作學習的影響,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開展技術評定進行統計分析,實驗統計結果如下:

表1 實驗前后罰籃技術達標對照

表2 實驗組實驗前后罰籃動作技評達標成績(人)

表3 對照組實驗前后罰籃動作技評達標成績(人)

表4 籃球組合技術學習效果差異比較
經SPSS獨立樣本T檢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籃球水平無明顯差異,S實驗教學測試指標與教學大綱要求一致,對期末考試的籃球考評方法、評分標準、考試監督與記錄人員一致的前提下,高二年級2個班經過一學期的學習,通過測試獲得成績進行統計與對照分析。表1、表2、表3、表4顯示的籃球技術、技評達標項目考核成績發現,教學中實驗組學生考評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1min定點投籃85分以上高達36.4%,運球上籃85分以上高達34.1%,呈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從測試考評成績表5得知,實驗組學生身體素質指標提高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知,實驗組學生不但身體素質有較大的提升,學生掌握籃球動作技術與技評水平也獲得提高。

表5 實驗前后身體素質對照
小群體教學模式能充分運用教學結構,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更有益于發揮教學效果、師生融洽的課堂學習氣氛,綜合多種優秀學習評價方法,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快速提高。
(1)小群體體育教學模式在普通高中籃球課教學中更有益于學生技術的學習與提高;
(2)小群體體育教學模式在普通高中籃球課教學中更能營造一個“愉快”與“自主性”的學習空間;
(3)小群體體育教學模式在普通高中籃球課教學中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團結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