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鈞富



摘要:多模態教學手段是通過把多種符號模態(語言、圖像、音樂、網絡等)引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優化知識學習效果的教學方式,是一個直觀而易感知的思維加工過程。多模態教學手段在課堂導入階段的應用,可以使知識在課堂的呈現階段簡明且得以厘清。因此,多模態教學手段其多元、直觀的特性,更適合小學英語課堂導入階段的應用。主要探討多模態教學手段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環節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關鍵詞:多模態教學手段;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應用
一、問題的提出
多模態教學手段提倡采用多種維度調動學習者的感官來參與教學互動,使聽、說、讀、看、寫等英語學習活動得到極大的促進。多模態教學手段能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學習氛圍中得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彌補單模態教學的不足。它主張根據教學內容及語言環境等為學生選擇多種教學方法,如聽說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和情景教學法等,合理運用于語言情境,結合多模態手段創設真實環境,使學習者體驗真實的目標語言。
在小學英語課堂導入階段應用多模態教學手段,其主要是通過運用實物、圖畫、圖表、導圖和微課等直觀性教學手段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和聽覺等多種感官感受的方式系統呈現新知識。課堂導入效果往往能對整課堂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多模態教學手段的應用很多都要求知識呈現和習得的可視化,比較適合小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發展水平。
二、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關于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調查說明
為準確把握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存在的問題,我們以開展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研究已超過三年的J小學為調查對象,以“小學英語課堂導人活動的情況調查”為題,采用問卷調查和結構性訪談等方法,分別針對J小學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展開調查。其中每個年級抽樣一個班,共計4個班,195名學生組成調查樣本。發出問卷195份,收回問卷192分,其中有效問卷188份。具體問卷見附件。
(二)小學英語課堂導入存在的問題
1.導入的趣味性不足
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導入設計和操作過程是否具有趣味性,能否引起學生的內在動機,給學生以啟迪,以及小學英語課堂導人手段能否激活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帶來情感上的激勵體驗。針對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0%的被調查對象對課堂導人活動很感興趣;25%的被調查對象對課堂導入活動有點興趣;55%的被調查對象對課堂導人活動不感興趣(圖1)。
2.導人的啟發功能低下
對于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引起學生思考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15%的被調查對象認為課堂導入活動能引起自己的深入思考;30%的調查對象認為課堂導入活動能引起一些思考,40%的調查對象認為在導人過程中很少思考,更有15%的調查對象認為課堂導人活動沒有什么意義,不能引起他們的思考(圖2)。
3.導入的激勵作用欠缺
針對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對學生的激勵作用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8%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小學英語課堂導人活動對自己本身的激勵作用很大;22%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其激勵作用比較大,值得自己參與其中;45%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其激勵作用很小,根本不明顯,甚至可有可無;25%的被調查對象認為課堂導入活動對自己沒有激勵作用(圖3)。結合數據分析可見,現實中的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的激勵作用欠缺,沒法從根本上引起學生的共鳴,難以讓學生收獲深入體驗的效果,更不能充分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作用不強,沒有完全發揮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的真正優勢。
4.學生參與的意愿不強
學生是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的重要主體,其參與導入環節的意愿決定著小學英語課堂導人活動的效果。因此,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設計、組織與實施,考驗著教師的設計理念新穎度和操作能力。針對學生參與小學英語課堂導人活動的意愿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8%的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愿;30%的學生有一定意愿參與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42%的學生沒有意愿參與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圖4)。而針對學生實際參與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狀態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5%的學生積極參與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36%的學生比較積極參與導入活動,但也有49%的學生并不積極參與其中(圖5)。結合兩組數據綜合分析,學生參與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的意愿也遠沒有想象中那般強烈,實際積極參加活動的學生更少。
綜上所述,目前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效度低下,這源于導入活動的趣味性和啟發性不足,也源于教師對課堂導入設計的不夠重視。結合J小學的實際情況分析,教師對于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設計理念陳舊,相關教學手段欠缺,導致學生并不熱衷參加課堂導入活動。基于這種情況,學校雖然在前期積極推進,但是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實施起來仍然舉步維艱。
二、多模態教學手段在小學英語課堂導入中的應用意義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多媒體的普遍應用,學生的學習環境也得到了較大的優化,這為多模態教學手段在課堂中的應用提供了條件。多模態教學手段緊扣課文文本,立足于師生共同知識體系,以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為主,能合理引導學生整體掌握英語知識的各個維度。
(一)多模態教學手段在英語課堂的應用原理
多模態教學手段是通過對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感官刺激而進行教學的過程。由于我們的課文文本是固定的,但是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經驗和學習習慣以及每個地區的教育程度都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因此,多模態教學手段是在緊扣課文文本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學習特性,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感受,進行科學優化,以適合自己所教學生學習特點的形式表現出來,主觀而合理地引導學生在課堂的導人階段整體掌握英語知識的各個維度。
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都處于初始發展階段,本身的邏輯思維能力、歸納和綜合分析能力水平大都比較低,要理解一些間接性的知識往往比較困難。所以,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通常使用直觀、自然并且與孩子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多模態教學手段,把學習知識和學習過程直觀化、可視化,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有趣。因此,我們有意識地在課堂的導入階段滲透這些多模態教學手段,使英語課堂的導入變得更精彩,內容更系統、豐富。
(二)多模態教學手段在小學英語課堂的優勢
多模態教學手段近年來在我國的廣泛應用明顯體現出其優勢所在,其直觀性、整體性、思維性及趣味性的特點足以引導學生在課堂導入階段有效地完成對知識結構的自我構建過程。瑞士盧加諾大學馬丁·愛普(Martin J.Eppler)教授認為:“學生只有設計、利用知識可視化,并及時接收相應的反饋,才能有效地提升主動視覺素養。”多模態教學手段是在立足于思維可視化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應用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合理重構課文文本的方式進行導入,從多個維度形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這種教學方式更能在短時間內使學生整體感知知識,并提高掌握知識的效率和效用。
三、多模態教學手段在小學英語課堂導入中的應用
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中,課堂導人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興奮度和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多模態教學手段更適合現代小學英語課堂的要求。
(一)多模態與游戲的有機整合
小學英語的導入方式多種多樣,常規的游戲導人一般比較有效,能吸引學生,但在傳統的游戲導人流程中必須先跟學生解釋游戲流程,示范活動方式,然后才能有效實施,而且師生的默契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態,我們在游戲過程中增加多模態的演示手段,使游戲活動變得省時高效。游戲活動中的多模態使用,能讓師生迅速形成一定的默契,明確活動的過程,并根據圖式理論的闡述,拉近師生的距離,大大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長期用這種多模態教學手段于游戲當中學生定會對英語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多模態與情境的深度融合
情境導入法在我們小學英語課堂當中使用的頻率很高,它依據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在過程中構建既定情境,讓學生體驗課堂、習得知識,掌握知識點。但是,教師要在課堂導入階段創設一個情境往往需要師生的配合、教具的演示、動作的示范以及教師的表演能力以及教育機智等,少了其中一環都會給情境創設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情境導入法雖好,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并使用的。但在情境導人過程中使用多模態手段來展示,學生就可以很快明白。在這些多模態的演示方式的幫助下,教師只要掌控好課堂流程和正常教學就可以輕松完成導入,它能使抽象變具體,煩瑣變簡易,陌生變熟悉。
多模態手段與情境的深度融合,可以以問題為主線,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來描述出所學知識點,幫助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口、動眼睛的方式體驗導入過程,整合教學內容,塑造有效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學習身體部位的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一些事先做好的課件或微課等演示一個關于“身體部位”的活潑有趣的卡通式故事,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系統認識相關的部位和英語單詞,如hair,eye,ear,face,leg,foot,mouth等。
(三)多模態與多媒體的科學“結合”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許多現代化信息教育手段不斷涌現,信息化多媒體的使用大大地改善了目前的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設計,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模態與多媒體的結合創新了課堂的教學過程,豐富了知識呈現的方式,使視頻、語音、文字和圖片等擁有了生命,調動了學生的眼睛、耳朵、手和腦,大大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在課堂中使用多模態多媒體進行導入,可以深挖孩子的思維,更能指引孩子向著正確的學習方向前進。我們先以網絡素材或者多媒體軟件演示本課學習要點和知識點,然后使用多媒體師生共同建構、歸納知識,在App或者多媒體音樂視頻軟件的幫助下再次描述,最后小結和評價。相信有多模態與多媒體的伴隨,學生學習英語更活潑,效率自然提高。
四、小學英語課堂多模態教學手段的應用效果
首先,多模態教學手段能優化學生習得效果。在英語課堂實踐中嘗試在導入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圖表和微課等多模態手段,學生往往在導入階段就可以快速習得英語知識。其次,多模態教學手段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教學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下結合新課程改革標準應用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英語多模態教學手段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增強學習主體參與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多模態教學手段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龔亞夫先生曾提倡:我們要懂得在英語教學中“基于文本、挖掘文本、拓展文本、回歸文本”。學生在語境的重復和微創改中對知識領悟會更深刻。因此,在導人環節應用多模態手段,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迅速融入課本知識,緊扣文本(語境和情景),使知識的關聯性更大,把所有要學習的知識變成更有意義的語篇。
多模態教學手段在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環節的應用,是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整合嘗試,這種可視化的教學手段,將為小學英語課堂導入開發出更多的新意,其在課堂的合理應用和對課堂的科學改造必能為小學英語教學開拓出一條新路!附錄
調查問卷
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情況的調查(學生)
1.你認為小學英語課堂導人活動與課本內容聯系的緊密度如何?
A.非常緊密 B.比較緊密 c.不緊密
2.你對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是否感興趣?
A.沒有興趣 B.有興趣 c.非常感興趣
3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能否給予你啟發?
A.沒有 B.有一點啟發 C.有很大啟發
4.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引起你的共鳴度如何?
A.沒有共鳴 B.共鳴很大
c.共鳴較小 D.共鳴較大
5.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對你的激勵程度如何?
A.沒有激勵 B.較大激勵
c彳艮大激勵 D.較小激勵
6.你認為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活動設計在什么時間比較好?
A.課前 B.課中 c.課堂末端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