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2月,廣西出臺了 《關于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加快補好農業品牌短板,做大“桂字號”產品品牌,講好品牌故事,廣西農業農村廳網站頭條號和《廣西日報》等媒體開設了《廣西農業品牌故事》專欄。到目前為止,已陸續推出《“荔中珍品”甜如蜜之北海香山雞嘴荔枝》《百色杧果天下香》《南寧香蕉糯又甜》《“紅色火球”綠色保健之南寧火龍果》《百色西林清甜無渣沙糖桔》《“李族皇后”賽珍珠之河池龍灘珍珠李》《“東方神果”香四海之桂林羅漢果》《恭城月柿脆又甜》《藤縣甜蜜青棗惹人愛》《融安金桔甜如蜜》《富川臍橙甜滋滋》《平南“石硤龍眼”脆又甜》等10多篇水果品牌專題故事報道,這些水果品牌故事,分別從品牌來源、發展、現狀、特色、榮譽、前景以及其他有趣典故等方面,進行挖掘解讀,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好評。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據廣西日報消息,近年來,鹿寨縣把發展大果山楂種植當作主要扶貧產業來抓,通過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對發展大果山楂規模種植的合作經濟組織或農戶在土地流轉、苗木、肥料、機耕等方面給予補貼,貧困戶種植大果山楂的還落實產業扶貧獎勵補助,并給予發放財政貼息的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其中,在核心種植區導江鄉大果山楂種植面積達426 hm2,建立了一個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立了大果山楂加工廠2個,加工生產山楂果脯、山楂醋、山楂酒、山楂茶等系列食品,并結合人文、自然資源,打造了“山楂之戀”鄉村旅游景區,每年接待游客5萬多人次。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據廣西日報消息,樂業縣從2008年起引進種植獼猴桃,出臺多項惠民政策與措施,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并給予種植紅心獼猴桃的農戶2 000元/667 m2的補助資金,把貧困戶吸引到產業鏈上。目前該縣有2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或種植大戶參與獼猴桃開發種植,打造高產、優質、高效的獼猴桃產業園,百畝以上產業示范園54個。根據貧困戶的經濟能力、勞動力等情況,該縣在產業園探索劃分 “創業園”“就業園”“托管園”等3類“園中園”,鼓勵貧困群眾創業就業,同時對無勞動能力和不能進行產業發展的貧困戶實行托管式扶貧。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柏 斌)江城中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澳洲堅果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盧淼日前在接受筆者采訪時稱,目前全球澳洲堅果果仁的供應量僅5萬t,而市場需求達50萬t,全球澳洲堅果供不應求,中國是澳洲堅果進口大國,近年來進口量增長迅猛。
江城中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澳洲堅果種苗培育、種植、生產加工、科研與技術服務、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云南省省級龍頭企業。目前在普洱市江城縣擁有苗圃基地40 hm2、自有澳洲堅果種植基地近2 000 hm2,區域合作種植面積約2萬hm2。盧淼告訴筆者,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它將有巨大的市場潛能可以開發。雖然澳洲堅果前期種植成本較低,每667 m2成本1 000元,但5年才能掛果,7年才能進入盛果期,需要從業者有耐心、有恒心,并且有一定情懷。不久的將來云南作為全球的一個重要產區,產量將占全球產量的1/2,云南很快會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話語權。
據了解,云南省已經將澳洲堅果列為高原特色農業之一,結合產業脫貧,大力推廣種植,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帶動廣大農戶脫貧致富。按照云南省政府規劃,到2020年,云南省澳洲堅果種植面積將達到26.67萬hm2,產量逐年線性增長,綜合產值將突破100億元。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葛德光)日前,碭山縣碭山酥梨官方平臺“碭山酥梨網”上線運營。至此,全國各地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正宗的碭山酥梨。據了解,該網站是碭山縣商務局、碭山縣農業農村委員會、碭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開發打造的。網站設有行業資訊、特色農產品、電商服務、優質商家展示、產品展示等模塊。通過網站、公眾號、小程序開發等方式,碭山酥梨網將全方位宣傳、推廣和銷售碭山酥梨等農副產品。同時,通過實現產業資源與企業資源優勢整合,引領該縣水果產業向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日前,第二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名單正式對外發布,共有16個區域公用品牌、20個農業企業品牌、42個農產品品牌入選廣西農業品牌目錄。其中,柳州魯比葡萄、柳州鹿寨蜜橙、欽州欽北荔枝、貴港麻垌荔枝、玉林北流荔枝、河池羅城毛葡萄等6個水果品牌入選農業區域公用品牌目錄;南寧“桂柑”牌沃柑、南寧“沃之王向陽紅”牌沃柑、柳州“綠旺達”牌柑桔、融安“桔鄉里”牌金柑(桔)、桂林“恭禧橙”牌臍橙、百色“十萬大山”牌杧果、崇左“山水弄崗”牌沃柑等7個水果品牌入選農業產品品牌目錄。另據悉,廣西為了持續加大對品牌的宣傳力度,今年7月開始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1套、13套等頻道投放廣西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宣傳廣告。近年來,廣西全區各級財政資金積極爭取各種專項資金和撬動社會資金,用于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現已累計創建百色杧果、永福羅漢果等8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恭城月柿等19個省一級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數量排全國第一。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日前,廣西對第八批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進行驗收認定審批前的公示,擬認定36個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其中包括11個水果示范區。隆安縣金穗火龍果產業核心示范區將成為本次唯一的五星級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據悉,對首次認定為三星、四星和五星的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廣西將按每個示范區300萬元、400萬元和50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入選本次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的水果示范區還有:陽朔縣漓江東岸柑桔產業核心示范區、田林縣高山晚熟杧果產業核心示范區、田陽縣杧果脫貧產業核心示范區、巴馬瑤族自治縣百靈水果產業核心示范區列為四星級,馬山縣華星柑桔產業核心示范區、荔浦市三華李產業核心示范區、桂平市閩航科技富硒火龍果產業核心示范區、百色市右江區六沙柑桔產業核心示范區、東蘭縣板栗產業核心示范區、合山市澳洲堅果產業核心示范區列為三星級。
本刊訊 (特約通訊員柏 斌)9月12日,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與昆明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國家高原云果產業園精品溫室瓜果科研示范基地,在昆明市富民縣國家高原云果產業園揭牌。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學林,富民縣委書記李康,副書記、縣長李旭東及昆明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出席揭牌儀式。
國家高原云果產業園精品溫室瓜果科研示范基地是以草莓新品種及配套高效優質栽培為主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基地從設計用材到栽培技術均對標國內外先進技術,綠色、高效、科技的草莓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示范,不僅為種植者提供降低蟲害、增加產量的模板,同時也為草莓全產業鏈規模化發展及四季草莓的規模化推廣應用起到輻射帶動作用。目前,該基地建有4 000 m2高檔玻璃溫室,采用懸掛可升降式栽培模式和肥水一體化灌溉系統,通過溫、濕度等環境控制,達到綠色高效優質生產目的。共展出自育草莓新品種10個,國外引進品種5個;年推廣優質草莓種苗150萬株,新型栽培模式6.67 hm2。
據介紹,國家高原云果產業園是以云果為主題,展銷綠色水果、倡導健康生活為理念,通過建設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平臺、現代農業雙創平臺、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實現水果全產業鏈聚合,形成集生態觀光、展示交易、研發推廣等為一體的景觀化、生態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水果園區。目前,產業園已全面開展建設工作并初具成效,正在啟動園區科研雙創中心、大數據中心、交易中心、物流轉運中心等模塊建設工作。
本刊訊近日,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太谷綜合試驗站站長馬小河、王敏到山西省曲沃縣對葡萄產業的生產現狀實地調研,授予曲沃縣為“化肥農藥減施增效 果園生態環境優化葡萄示范基地縣”,并對里村、南常、衛村三個葡萄“雙減”增效示范園進行了授牌。曲沃縣從2011年至今連續被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列為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太谷綜合試驗站的示范縣,為力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業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友好和諧發展,曲沃縣積極響應國家農藥、化肥減施增效的倡導,不斷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進一步提高果品質量、保障果品的質量安全。
通過對全縣多個鄉鎮葡萄園取土化驗,在土壤測試基礎上根據葡萄營養需求、目標產量以及土壤養分豐缺狀況推出了施肥建議。并于4月14日,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葡萄體系植保專家王忠躍、資環所主任楊俐萍、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太谷綜合試驗站站長馬小河等3位專家,到曲沃縣培訓了葡萄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開展化肥農藥“雙減”活動將有利于提升農民對化肥和農藥的有效使用、鑒別能力,以及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方面的技術,提高農民的種植管理水平,對于葡萄的安全生產、果業增產增收都具有重要意義。 (趙玉山)
本刊訊 (特約通訊員錢開勝)8月29日,由廣西桂林市農業科學院承擔的廣西科技計劃項目“新類型西瓜品種翠蜜中試示范”在桂林市灌陽縣通過現場查定。專家組在基地現場查看了西瓜高密度栽培試驗情況,聽取了基地負責人對項目相關工作的情況,通過查閱資料,經質詢與討論,查定該項目平均每667 m2產量3 165.4 kg,單瓜重3.95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圓滿完成了項目約定的考核指標。
據悉,翠蜜西瓜品種來源為:父本ZW13,是用自育成“墨紅”品種的母本U2002-30與珠海太陽農業有限公司交換而來的自交系ZW,經過8代提純復壯獲得的優良自交系;母本WL03-4,是從2003年開始對收集到的3份西瓜資源中的WL03經5年加代累計12代自交分離篩選出的優良自交系。該品種屬早熟小形西瓜,田間生長勢中強,抗病性強,易著果,果實長橢圓形,果肉大紅色,肉質松脆,口感好,果皮硬韌,耐貯運性好。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柏 斌)華寧縣柑桔產業園交易中心日前在新村柑桔場建成投產,中心占地2.33 hm2,總投資4 000萬元,設置了交易市場、進貨交易區、電子交易區、加工分選區和冷庫等功能區域,年加工柑桔鮮果能力6萬t左右。中心建成投產不僅填補了該縣無大型柑桔專業交易市場的空白,而且為華寧柑桔提供了一個高效、規范、快捷的柑桔銷售平臺,為華寧柑桔產業實現“產銷兩旺”奠定堅實基礎。
據新村柑桔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魏德祥介紹,該中心引進了全省最先進的柑桔分選設備,可清洗果品,并按果徑、重量和糖度進行精準分選,按照標準經過包裝處理后運往全國各地。魏德祥說:“交易中心建成并配置最先進的分選設備,最大的好處就是省時、省力,客戶不用出交易中心就可以拿到滿意的柑桔果品。這條生產線建起來,除了加工我們自己的近7 000 t產品以外,還能為周邊的農戶及客商加工商品2萬t多,到年底預計完成3萬t的產能。”
據了解,柑桔是華寧縣最具特色和影響力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以早熟、優質、生態聞名。截至目前,全縣種植柑桔7 766.67 hm2,涉及農戶12 460戶,今年預計產量達28萬t。長期以來,該縣缺乏大型柑桔專業交易市場,制約了產業的發展。2018年底華寧縣依托依托新村柑桔場,建設全縣柑桔交易中心。華寧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丕海說,交易中心建成后,一方面可以改變本地以“路”“田”為市的交易方式,改善、規范柑桔交易環境,促進華寧柑桔產業良性發展,而且可以為客商、果農提供一個安全、高效的銷售場所,既可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安全隱患,又可為果農、客商節約運輸和食宿成本。
本刊訊9月7—9日,中國柑桔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暨梅州柚產業發展推進會在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柑桔學會、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梅州市農業農村局、梅縣區人民政府、大埔縣人民政府、平遠縣人民政府、深圳市豐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梅州市農業科學院協辦。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柑桔學會會員代表、相關專家、企業代表和媒體記者共計800多人參加了大會及相關考察與學術交流活動。會議以“推動柑桔(柚果)產業提升,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為主題,研討柑桔全產業鏈發展,助力梅州柚產業提升,以推動我國柑桔產業健康發展。
9月8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朱恩林,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馮彤,梅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柑桔學會名譽理事長周常勇,中國柑桔學會理事長鄧子牛,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易干軍,國家柑桔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祁春節等領導和專家出席開幕式并講話;會上發布了《梅州柚產業發展規劃》,計劃到2025年,梅州柚產業總面積達到5.33萬hm2(80萬畝),總產量達到160萬t。意大利卡塔尼亞大學A.Gentile教授和華中農業大學彭抒昂教授分別以《意大利柑桔產業:新趨勢和近期育種成就》和《以省力化和高品質為目的談柑桔栽培技術的輕簡化與精細化》為主題進行了大會特邀報告。
9月9日上午的學術報告會上,華南農業大學洪添勝教授作了 《柑桔生產機械化的實踐與思考》,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吳厚玖研究員作了 《世界和中國柑桔加工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華中農業大學張宏宇教授作了《柑桔害蟲綠色防控研究與應用》、徐娟教授作了《柑桔功能性成分評價、形成機理及利用前景》,重慶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熊偉研究員作了 《晚熟柑桔品種選擇及冬季防落防枯水綜合技術》,中化農業MAP經作事業部負責人張釗作了《中化農業MAP戰略在柑桔上的發展規劃》等主題報告。下午,參會代表分成產業類和基礎類兩組,分別進行了學術交流報告,并參加了大會閉幕式。
會議期間,參會代表還參觀了梅縣區金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及位于梅縣區雁洋鎮南福村的金柚公園。在產業園的廠房中,果品自動分選機正在高速運轉,分級分選的柚果整齊地碼放在廠房中央,工人們正在忙碌地打包柚果裝車;金柚公園里,滿山遍野的柚樹掛滿果實,一派豐收的景象,使參會代表實地感受了梅縣區金柚產業的興旺發展。
據介紹,目前,梅州市被稱為“金柚之鄉”“蜜柚之鄉”,柚種植面積達3.33萬hm2(50萬畝),總產80萬t,產值35億元,產量占廣東柚果產量的90%,是全省最大的柚產區。梅州現有“梅州金柚”和“大埔蜜柚”2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3個柚果產品榮獲廣東省農業名牌產品稱號,3個柚果產品入選“廣東名果”農產品名單。梅州全市柚果經營主體有478家,其中柚類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86家,省級26家,總產值超5 000萬元的企業有17家,以梅州柚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家;眾多柚果經營主體輻射帶動從業人口超過70萬農戶。 (肖 田)
本刊訊9月18—19日,福建省綠色食品辦公室副主任楊芳到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舉辦《順昌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與管理培訓會》。順昌縣農業農村局相關站所、各鄉鎮農技站站長、柑桔種植企業負責人等80多人參加會議。
楊芳副主任就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管理制度、“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創建、綠色食品通用技術標準做了重點講解,同時就柑桔疫病防控、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要求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解讀和專題培訓。該培訓增強了全縣柑桔種植企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的監管能力,為順昌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與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有效地促進順昌柑桔產業的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陳國仁)
本刊訊9月11日,由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聯合中共隰縣縣委、隰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19中國梨產業年會暨隰縣玉露香梨產銷對接會在隰縣成功召開。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副會長張慶豐、隰縣人民政府縣長王曉斌、副縣長史高川出席本次會議,同時大會匯聚行業專家學者、梨產區主管部門負責人、全國各地梨經銷商、新聞媒體等300多人。
大會由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李煥玲主持。張慶豐在開幕式中致辭并指出,本次大會的目的是深入探討和交流梨果產業發展、品牌建設、優化供應鏈、市場行情等方面的問題,進一步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我國梨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梨產業向安全、優質、高效發展,同期召開的隰縣玉露香梨產銷對接會,對于全渠道、全方位開拓玉露香梨銷售渠道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隰縣人民政府縣長王曉斌指出了隰縣玉露香梨在生產、品牌、供應鏈、渠道建設方面的不足,并向社會人士發出求助的信息,希望行業內的相關人士對隰縣玉露香梨的發展建言獻策。會議還邀請了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栽培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河北農業大學張玉星教授,國家梨產業技術加工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王文輝研究員,農本咨詢創始人兼首席專家賈梟等就梨產業的轉型升級、梨產業供應鏈的建設、梨產業的品牌建設等方面做專題報告;并邀請了辛集市農業農村局果樹站站長劉杏訪、翠王果品有限公司徐廣達總經理、遼寧省海城宏星果業有限公司高慶福董事長、青島萬匯農業研究中心聶易田總經理等就2019產季梨的產銷形勢進行了交流,并對2019產季梨的市場情況進行了分析預測,為果農和果商對新一產季梨的經營提供了借鑒。
在隰縣玉露香梨產銷對接會上,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史高川對隰縣的玉露香梨的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并進行推介;對接會期間翠王果品有限公司、石家莊欣怡農產品有限公司、山西中通商業科技有限公司與隰縣北緯三十六度有限公司、隰縣廣鑫貿易有限公司、北京地中寶有限公司達成購銷協議,并舉行了簽約儀式。之后舉辦2019年隰縣玉露香梨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各位專家為隰縣玉露香梨的發展建言獻策。本次會議的舉辦為梨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同時對玉露香梨產銷對接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秋萍)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 據百色市農業農村局網站(陸志方)有關消息,8月16日,為規范香蕉種植基地農業投入品使用和管理,廣西田東縣召開龍須河水源地香蕉種植企業集體約談會。約談會集中學習了有關水源地保護及農藥安全使用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督促企業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繃緊農業安全生產這根弦,在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大力推廣綠色綜合防控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會上,香蕉種植企業代表還與農業農村局簽訂了《田東縣農產品(種植業)質量安全責任狀》。據悉,此前,該縣共組織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水果站、檢測站,水產站等單位進行香蕉種植基地農業執法檢查和法律宣傳5批次,檢查香蕉種植企業9家,面積900 hm2,農藥經營店2家,印發各類資料50多份,簽訂告之書和承諾書9份。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8月24—25日,桂林市興安縣成功舉辦第十屆葡萄節。期間舉辦了葡萄開園儀式、優質鮮食葡萄評審會、“長征精神·點亮興安”火炬晚會、傳統優勢農產品振興研討會以及鮮食葡萄、葡萄制品及農副、旅游產品展銷一條街等活動。本次節慶以“弘揚長征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共享豐收喜悅,共建富裕興安”為主題。據悉,興安被譽為“南方吐魯番”,從1986年開始引進種植巨峰葡萄,經過30年發展,實現了葡萄種植從單一的巨峰品種到涵蓋歐亞、南北美等多品種搭配,到2019年全縣葡萄種植面積達9 700 hm2,產量達23.2萬t,產值15億元。“興安葡萄”在2016年獲得中國地理標志認證,“興安靈渠葡萄產業(核心)示范區”被認定為廣西第一批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