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9年蘋果采收期銷售大局已定,蘋果賣難現象是暫時的,每個果農應持積極心態,走精品化發展道路,做強蘋果產業。
甘肅省靜寧縣作為我國優勢蘋果產區的代表,種植規模大,所產蘋果品質優良,多年來靜寧蘋果產區的售價一直是全國的參考價之一。保持了26年全國蘋果出園售價最高的紀錄,但2019年這一榮耀不再,2019年采收季成了靜寧果農最鬧心的一年。從中秋節開始,靜寧蘋果陸續進入采收期,蘋果售價高開低走,節節下滑,到10月中旬70#蘋果起步價最低僅3.20元/kg,整整比2018年同期下降了一半。果區客商少,走貨慢,大量蘋果想賣賣不了,想存,由于包裝費、庫存費、人工成本高,存貨風險較大,又怕賠錢,果農很迷茫。2019年蘋果銷售有何特點?蘋果還是致富的金蛋蛋嗎?種蘋果還能盈利嗎?這是每位蘋果從業者應思考的問題。
產地蘋果低價滯銷,市場售價高得讓消費者望而卻步。2019年靜寧蘋果售價創歷史新低,果區收貨客商少,走貨慢,一些客商給出的理由有:一是今年全國性蘋果豐收,貨源充足,產大于銷。采收期,蘋果上市量大,蘋果市場供給量超出了市場銷售能力,導致售價上不去,客商利潤低,客商裝貨不積極,大多持觀望態勢,導致產區滯銷。二是蘋果流通環節增加,販運蘋果成本增加。近年來,隨著城鎮批發市場的逐步規范,路邊攤點減少,蘋果流通環節增多。現在販運蘋果,除收購蘋果的費用外,還要支付代辦費、運輸費、市場準入費、攤位費、市場竄貨費等等,極大地增加了販運成本,導致蘋果銷售終端價格降不下來,消費者普遍喊貴,消費積極性不高,蘋果買不動,進一步加劇了蘋果賣難現象。三是蘋果質量問題突出。由于2018年全國蘋果普遍減產,2019年上半年蘋果賣脫銷,2019年蘋果早采現象較嚴重,早采果實品質較差,導致消費者消費蘋果的積極性不高。四是全國水果普遍豐收。2019年氣候溫和,有利于水果生長,市場上梨、桃、葡萄、柑桔等水果供給充足,為消費者多樣化消費水果提供了可能,導致蘋果消費者分流,蘋果銷量銳減。五是洋水果的沖擊。近年來,隨著我國水果市場的開放,大量國外水果進入,對我國蘋果銷售市場形成了較大的沖擊。蘋果種植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長期以來,我國勞動資源充足,種植蘋果具有人工優勢,蘋果生產成本低,市場競爭力較強,國外蘋果進入國內市場的較少。但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大批青壯年進城務工,蘋果種植勞動力開始出現短缺,果園用工工資大幅上漲,蘋果生產中的人工紅利消失。而國外隨著果園機械化作業進程的加快,生產成本大幅下降,給國外蘋果進入中國市場創造了條件。比如近年來波蘭蘋果賣到中國售價僅3.28元/kg,遠遠低于國內蘋果的售價,目前國內市場上國外的蘋果日漸增多,加劇了國內蘋果賣難現象。
越賤越急賣,越貴越不賣。由于多年來,我國蘋果銷售以市場為導向,政府在蘋果銷售方面的服務功能弱化,造成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在蘋果產區,絕大部分果農售果時的心態可概括為“越貴越不賣,越賤越急賣”。果價上升時,總想多賣倆錢,因而觀望的多,出貨的少;在果價低,滯銷時,大多擔心蘋果賣不出去,爛在手上,都急于出手,爭著搶著賣蘋果。這種現象在2019年蘋果采收季表現很突出,一些蘋果代辦、客商利用果農這一心態,在蘋果產區散布蘋果霉心病大流行的謠言,制造恐慌,打壓果農,壓低售價。
混裝銷售,銷售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市場有市場的規律,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國鮮蘋果標準《鮮蘋果》(GB/T 10651-2008)規定了蘋果大小規格,很好地規范了我國蘋果的生產和銷售,促進了我國蘋果整體質量提高。但自2014年新一輪蘋果產能過剩露頭以后,在蘋果產區銷售時,客商大多采用70#(注:鮮蘋果標準規定,大型果,一等果以上級別,果徑≥70 mm;中小型果,一等果以上級別,果徑≥60 mm)起步鏟貨的收購方法。這種收購方法給客商壓價造成了極大的便利,直接導致全國優勢產區與一般產區價格持平,優質果與劣質果價格持平,優勢產區、優質果抗衡市場的能力被進一步打壓,少數優質果左右不了市場,造成市場混亂,低價滯銷。這一現象在2019年靜寧蘋果采收季表現十分突出。
“代辦”成眾矢之的。蘋果代辦是蘋果交易中慢慢形成的聯系果農和客商的一個特殊群體,是現階段蘋果交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按理來說,蘋果代辦應一手托兩家,公平心中留,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代辦掐的是客商的錢,因而在交易中多出現一邊倒,與客商緊密聯系,為客商出主意,想辦法,對果農進行打壓。多年來,靜寧縣蘋果銷售時采用分級分價銷售,可以很好地體現優質優價的市場規律,促進廣大果農不斷地增加投入,強化管理,提高果實品質。近年來代辦建議蘋果收購商販采用70#起步鏟貨的方法收購蘋果,導致優質蘋果售價始終上不去。本來我國蘋果總體上精品果不多,精品果卻賣不上好價,打擊果農生產積極性,導致管理松勁,造成蘋果質量整體下降。有的代辦甚至與客商串通一氣,拒收果農蘋果而達到壓價目的;有的長期拖欠果農蘋果收購款,成為“老懶”,甚至連一些客商都很反感。
順勢而為,積極去產能。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蘋果種植面積呈波浪式發展,產能過剩現象階段性的發生,大致10年一個周期。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淘汰一部分效益低下的果園是生產的必然。挖除部分果園后,總產量下降,蘋果的種植效益才會回升,效益回升之后,又有大量群眾跟風種植,導致種植面積擴大,產能又會過剩,又會有經營效益低下者出局,這種現象周而復始,淘汰的終是劣者,優質的得以保存。因而對于樹齡老化,品種跟不上時代發展需要,種植在非適生區的蘋果,要及時挖除,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強化管理,提質增效。優勝劣汰是自然規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是農產品市場競爭的不二法則。在產能過剩,蘋果產量遠遠超出市場容量的背景下,我國精品果仍然短缺。2019年采收季靜寧蘋果仍有果實賣價高達11.6元/kg,山東85#富士最高售價仍達13.0元/kg,這充分說明市場需要精品果,精品果仍有市場,蘋果生產的精品化時代已經來臨。在蘋果生產過程中,應樹立精品興業意識,要采取綜合管理措施,在果實大小、果實著色、果形、果面光潔度、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有大的提升,以精品果占領我國蘋果銷售高端市場,實現產業突圍,這是今后靜寧蘋果產業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
多措并舉,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客觀地看,大面積蘋果生產的潛力已被挖掘,蘋果種植利潤提升空間有限;而與此相對應的是,近年來蘋果生產成本快速上升,居高不下,導致蘋果種植的比較效益下降,因而降成本成為蘋果提升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從蘋果發展的總趨勢看,蘋果生產各環節中,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果實采摘是費工量大,投資多的作業項目。因而疏花疏果去人工化,果實無袋化栽培,果園管理中普及機械化,提高果園機械作業程度,是降低蘋果種植成本的重點,應認真細化,抓好落實,有效地降低蘋果種植成本,提升蘋果種植效益。
規范市場,保障銷路通暢。就靜寧蘋果產業產供銷全產業鏈而言,薄弱環節在供銷方面,特別是銷售方面長期依賴外地客商包銷,果農銷售很被動。建議政府加強市場服務能力,強化職能部門功能,認真搞好市場調研,及時發布銷售信息,為果農售果導航;加強經紀人培訓,逐漸規范經紀人隊伍,教育引導經紀人誠信經營;鼓勵種植大戶和涉果企業積極入市,增加靜寧蘋果銷售自主權;鼓勵電商經營,實現蘋果線上銷售,充分利用德美現代物流中心被確定為鄭州期貨交易交割倉的有利條件,推進期貨交易的實施。只有加快蘋果交易的現代化進程,保證蘋果能產得出,賣得了,這是克服蘋果滯銷的重點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