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作為大件物流領導品牌,日日順物流率先建成國內首個大件物流智能倉,破解了大件物流領域智慧化發展難題。近日,本刊記者參觀日日順物流黃島智能倉,并對日日順物流副總經理王一鐸進行專訪。

“日日順物流的初衷就是創造美好生活,帶給人們幸福,這才是我們的核心價值。”王一鐸說。用戶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這要求我們必須要有很強大的資源和網絡,要標準化、專業化、智能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給用戶的是全流程、全場景的解決方案。
日日順物流發展至今經歷了四個階段。自從2000年開始的企業物流,針對的是海爾的服務升級,從送貨到送服務,到物流企業是賣服務和賣方案;第二階段時開始進入快消品行業,同時也做了很多家電產業、原材料供應,積累了很多經驗;第三階段成為平臺企業,從配送平臺到交互平臺,最核心的是跟用戶的觸點,最后一公里的服務。現階段我們正在打造生態企業,完成從物流平臺到生態平臺的升級,進一步創造商業模式的價值。
為此我們成立了“日日順智慧物流研究院”。在大件運輸領域,不管物流怎么運作,最核心的是一定要解決兩端的問題。用戶端:用戶體驗一定要最好。否則它沒有價值,用戶體驗決定知名度,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還要得到更多的認可;企業端:企業競爭力一定要提升。日日順物流現在除了服務海爾,還有3000多個品牌商,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很強大的研究院來提升日日順物流的整體服務和商業模式。
這就回到了兩個關鍵點,一個是降本增效,這是不可規避的,能夠給所有的服務客戶創造降本增效是很重要的;另外一個是創造用戶的增值,怎樣為用戶提供等價甚至超出價值的增值服務,我們希望能夠憑借好的用戶體驗來贏得市場,而不是進行價格競爭。
日日順物流為了連接產業跟用戶端,打造了大件物流供應鏈一體化的智能倉平臺,這是日日順物流在大件智能化倉儲方面的一次大膽創新。
在物流運輸倉儲中,大件跟小件的難點在哪?小件可以用單一的機械來運輸存儲,大件很難,并且像電視等大件在運輸過程中極易破損。長期以來,大件物流領域一直是智能化推進的痛點,商品體積大、質量重、價值高、易損壞等特征讓眾多企業對大件智慧物流的探索總是望而怯步。
作為最早布局智慧物流的企業之一,我們在IoT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多機器人調度技術等方面有豐富的積累,在全國建設了多個自動化項目,包括在杭州啟動全國首家高端大件產品智能倉,通過系統化的信息系統以及智能化的倉儲運輸設備創新用戶體驗。
還有無人倉的HUB。王一鐸說,HUB的智能升級是單-車-倉,HUB是一個很關鍵的資料收集器,也就是觸點,我們要把這個觸點快速掌握在手里,這樣才能快速反應給市場。
再有就是能不能造出設備搬貨,比如說冰箱搬上樓去,我們常常跟客戶討論,再過五年,是不是中國連搬一個冰箱的人都沒了?這個東西太重,賺的錢又少,怎么辦呢?我們是不是研究一個工具?我們開玩笑可以找一個蜘蛛人,爬墻上去裝空調,這現在只是我們的想象,但是國外已經在研究了。
除此之外,我們的研究還涉及到各種智能設備,比如說無人車的配送,還有AI人臉識別。我們現在已經在杭州試點,今后在黃島、即墨也會做,這樣整體效率就會提升很快。
日日順智能產業的未來戰略規劃是什么?王一鐸說,“我們要做一個技術標準行業領先,并且要把這個技術標準與我們智能產業生態體系相結合,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
關于技術領先,第一,我們圍繞著超前技術,可以對接到海爾,以及其它國際企業。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對接并在研究這個趨勢、技術了。第二,我們也要配合國家的規劃,推動國家重點項目,把技術跟國家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鎖定智慧物流研發,未來的智慧物流研發要升級,我們在雄安設立研發總部,現在已在進行中。
在雄安我們規劃了四個研發方向,設備研發、管理智能、產業智能和服務智能。
在設備研發方面,2019年我們的目標是日日順物流有一樣設備在全國是最大的,在智能化設備有一個領域是全國最大的。
在管理智能方面,我們通過累積的經驗復制出來,包括人單合一管理、可視化管理。
在產業智能方面,打造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方面,我們成立強大的專業團隊,把產業的智能化設備的控制系統和運營管理系統結合起來,并且輸出這樣的產業模式。
在服務智能方面,包括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智能展現、DSS在這些方面現在客戶有需求。未來我們會輸出智能化決策系統,來給客戶創造彼此雙贏的價值。
日日順智能產業的發展需要整合內外部資源。內部資源方面包括日日順本身的網絡資源以及日日順的運營資源等。外部資源包括智能設備資源、創客訓練營等資源平臺,內部跟外部資源整合,這是我們的核心。
日日順智能產業要輸出什么?我們現在服務3000多個品牌商,很多廠家覺得我們有些東西做得很好,能不能復制?那么我們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智能化產業,針對3000個品牌客戶,提供的不只是物流,而是高端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未來我們結合客戶的資源,進一步完善智能產業生態。另外還有軍民融合項目,這個領域我們也會把它做好。
在企業與用戶從交易關系變成交互服務關系的今天,增值能力成為企業生態體系中的最大引力。產品誕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供服務,而生產力的無邊界化給了我們更為廣闊的視角去建設新經濟社會創新不是技術工具的創新,而是要重組傳統社會分工之下的不同部門和不同的個人,換句話說,創新必須是管理模式的創新。
日日順物流以黃島智能倉為切入點,通過全產業聯的互聯互通,為用戶提供全流程的解決方案,其創新的場景物流模式,將推動整個物流行業的轉型升級。這就是現在的日日順智能產業生態,未來將會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