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孫昊

在智能化潮流的席卷下,不管是傳統的設備制造企業、系統集成商,還是近年來新興的智能物流解決方案提供者,都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作為智能化物流設備領域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們來聽一聽上海音鋒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偉剛先生對行業有何看法
吳總介紹,上海音鋒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于2015年在北京新三板掛牌上市。2018上海CeMAT是音鋒連續第七年參展。“我們參加CeMAT的目的,是將公司最新、最先進、最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向客戶和同行做展示和介紹,通過更加直觀的印象讓業內人士更加了解音鋒品牌,了解我們可以為客戶解決哪些問題。”吳總表示,往年音鋒曾經在現場展出的設備和軟件系統包括穿梭車、子母車、3D倉庫管理軟件等,今年音鋒攜代表了國內物流設備新思潮的料箱四向多穿車參展,更是令人眼前一亮。“這套設備主要應用于周轉箱和紙箱的小包單元的存儲和揀選。與以往的穿梭車產品相比,料箱四向多穿車可以實現X軸與Y軸四個方向的運行,大大提高了設備的靈活性與柔性,同時也可以大大減少客戶設備的采購數量,為客戶節省設備采購成本。”吳總指出,料箱四向多穿車目前主要應用于電商倉庫和制造業線邊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行業在作業中遇到的特殊問題。
“我們以電商庫為例,電商庫最大的特點,也是最讓人頭疼的特性就是大批量的進出庫。在以往的解決方案中,我們的子母車產品大量應用在電商庫中,面對食品飲料行業等以托盤為運載單位的領域,子母車可以滿足需求,但是如果涉及到化妝品、奢侈品等需要料箱包裝的產品,就需要我們的料箱多穿車出馬了。”與之類似的還有制造業的裝配環節。“裝配環節需要用到大量的精密部件,如果用托盤進行輸送,無法滿足精密制造的高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更好實現SKU單元化的料箱輸送是非常好的解決方案,能夠更好地避免材料輸送途中的損耗。”除了不斷推出能夠針對更多場景的硬件設備外,音鋒還將3D倉庫監控管理軟件系統升級到了2.0版本,能夠更好地將子母車、料箱多穿車融合進同一個系統,進行協同工作。吳總認為,這可以避免客戶需要花費額外資金購買不同軟件的問題,更好地實現對倉庫的管理和控制,真正做到“一套系統,包打天下”。
民族品牌近年來在物流裝備制造領域的異軍突起,令吳總既感到欣慰,又感到壓力巨大。“我們的民族企業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將技術發展到與歐美品牌差不多的水平。隨著對產品供應鏈的進一步完善,我們甚至看到了可以趕超國家先進水平的希望。這些成績應該歸功于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作為中國品牌,音鋒一方面借著這股東風努力發展自己,另一方面,看到越來越多的同行企業發展壯大,我們也切實感到了越來越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吳總指出,在3D可視化軟件、穿梭車智能化應用等新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唯有自強不息,努力發展,才能夠不被時代拋棄。“我們要將壓力轉變為動力,不管是國外的先進企業,還是國內的優秀同行,我們都要向他們虛心學習,與他們良性競爭,特別是在智能化領域,如AI、無人化等軟硬件新應用上,我們要爭取走在行業的前列,引領技術的新發展。”
面對風云變幻的中國市場,音鋒一直在考慮自動化物流設備未來路在何方。“我2002年加入這個行業,可以說目睹了這個行業在中國發展壯大的全過程。我認為現在行業技術革新的波次頻率已經從之前的三年一個波次加快為一年一個波次,這讓行業內的企業,特別是像我們這種兼顧設備制造和系統集成的企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吳總表示,音鋒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客戶需求的變化,并根據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我們不得不在每個環節都求新求變:在硬件制造方面,我們率先在生產環節引入智能化倉庫管理概念,其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地減少我們的庫存,最終做到完全按訂單需求生產,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在研發方面,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努力捕捉客戶對智能化設備的新需求,不斷試圖將人工智能等新概念導入倉儲設備中,從而讓我們的產品解決方案更加靈活;除此之外,作為集成商,我們不斷完善自我,一直向著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從硬件到軟件一步到位的整體解決方案這一目標而努力。”
對于企業的未來發展,吳總充滿了信心。他表示,音鋒兼具設備制造和系統集成兩大身份,這就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硬件軟件齊頭并進,共同發展。雖然目前已經可以提供從料箱到托盤不同單元的自動化倉儲產品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但音鋒不會停下研發的腳步。“在軟件系統方面,我們會繼續加大投入,不斷優化系統算法,讓軟件真正成為自動化倉庫的核心與大腦;在行業應用方面,我們會更加注重智能化設備與方案的發展,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產品解決方案的智能化水平;在企業發展方面,我們會進一步精確分析客戶的需求,并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需求做出預判,抓住機遇快速發展,為中國物流自動化設備的崛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