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愛琴
初中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是重點教學目標之一。初中語文作為一門極度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更需要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但是不少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預習方法也存在問題,因而需要教師進行指導,需要學生進行配合。本文將對初中語文的預習策略進行初步研究。
初中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基礎,根據教學目標和課外知識拓展來進行導學案的設計。
為了使學生的預習更加有效率,教師可以借助給學生留預習作業的方式,促使學生在預習時進行積極地思考。教師可以采用分層設計作業的方式保障學生的預習效果。比如學習《陋室銘》時,需要全體學生了解文章大意,標出自己不懂的文言詞;中游學生可以標出自己不懂的句式以及總結自己已經掌握的特殊句式;成績優異的同學可以試著對作者的思想進行猜測,提前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在預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自己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學生的預習方法不能拘泥于某一種。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學生的預習方式,如此可以提高學生預習的興趣,提高預習質量。教師可采取設計活動的方式布置預習任務,比如在學習《社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分小組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對文章中出現的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進行初步把握,還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如此,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學生預習的效果。
學生一定要培養自己主動預習的意識,在長期的預習中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預習方法,從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今后的自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語文學習對于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而積極主動地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有助于提前把握教材,在課上表達時會更加順暢。
要想實現預習的良好效果,體現預習的有效性,學生在進行預習時就一定要對預習內容進行思考。這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多方位的把握。在預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還要對文章內容進行自我提問,并嘗試解答。比如在《沁園春·雪》的預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相關詩句的意境以及把握作者思想,自己可以對寫作方式進行思考并提出問題。
作為自主學習的重要步驟,預習理應受到學生和教師的重視。教師需要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可以借助多種方式對學生預習意識進行培養。學生不僅要養成預習的習慣,更要學會主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