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洪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熟初級中學)
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破解“填鴨式”的教學,實現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我校從教育實踐的全局出發,抓住了破解當前教育困境的“牛鼻子”——課堂,實施“課堂革命”,出臺新的課堂評價標準,積極發揮指導與引領作用。以校長為首的學校行政領導,在統一認識的前提下,沉到課堂中去,充分調動學生、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期望營造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校園“小環境”。
學校教育離不開課堂,自動課堂就是從教育理念、教學組織、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出發,改變原有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向課堂要效率。
1.基于順應課堂改革形勢的要求。
從全球化角度看,這是為了應對世界各國課堂改革浪潮提出的挑戰。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學在《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一書中指出:“現在,全世界學校的課堂都在進行著‘寧靜的革命’。全世界的課堂都在由‘教授的場所’轉變為‘學習的場所’;從‘目標—達成—評價’的程序型課程轉變為‘主題—探究—表現’的項目型課程;從班級授課模式轉向合作學習模式;學校不僅僅是兒童合作學習、共同成長的所在,還是教師作為教學實踐專家共同學習和成長的所在……這種寧靜的革命不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各國的課堂正波瀾壯闊地展開。課堂改革潮流更是浩浩蕩蕩,勢不可當。”
2.基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課堂是不見硝煙的戰場,決定著一個國家基礎教育的質量,甚至決定著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為了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全面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全面提高中國的國民素質,我們必須向基礎教育要質量,向課堂要質量。而傳統課堂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難以實現國家提出的人才強國戰略。
3.基于課堂現狀的需要。
現在的許多課堂,教師在講,但學生是否在聽,是否在學,是否跟得上?教育絕不是把教師知道的照搬照抄復制到學生的腦子里。自動課堂的重點,是要樹立“學生是教育主體”的理念。教師不是教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學習,并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課堂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在某種程度上說,課堂模式是決定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我們進行自動課堂建設,可以用四句話來說明:堅定一個理念,建立三個機制,培養一批骨干教師,動員全體學生參與。
1.堅定一個理念。我們學校提出了“規范、激活、和諧、共進”的教育理念。辦學理念明確了,教師才能潛下心來,放開手腳進行課改。
2.建立三個機制,即靜態管理機制、視導督查機制、獎勵機制。
(1)建立靜態管理機制。制定各種規章制度規范教師、學生的課堂行為。我們實施的有:自動課堂教學模式(即自主學習、自我規范、自信展示)和自動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三自”學生基本行為規范和“三自”學生評價制度等。
(2)建立視導督查機制。我們實施的有:校長推門聽課、督查聽課,年級主任對教師的作業、導學案復備每周檢查一次,并認真進行小結,這些工作都有效地促進了自動課堂的推進。
(3)建立獎勵機制。把教師的課改投入度和教師的獎勵、職評、業務培訓等結合起來,有效推進了自動課堂的建設工作。
3.培養一批骨干教師。教師參與課改,是課改工作取得成功的關鍵。各教研組采用典型個案分析等形式,幫助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觀念,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確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習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動員學生參與課改。課改的目的就是面向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多了,積極參與學習的也就會越來越多。學生自我規范、自律自強、文明端莊、合群感恩。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并善于發表自己中肯的見解和疑問,積極回答問題,在團隊活動和與他人交往中自信豁達,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學會讓他人樂于接受自己的觀點。
2017年9月,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撰文,吹響了“課堂革命”的號角,他說:“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課堂一端連接學生,一端連接著民族的未來,教育改革只有進入到課堂的層面,才真正進入了深水區,課堂不變,教育就不變,教育不變,學生就不變,課堂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地帶?!?/p>
推進自動課堂要實現三個轉變:由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求知識;由知識傳授的講堂轉變為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由傳授知識為目的轉變為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激發其對知識本身魅力的渴望。為此,我校堅持在學習中提升,穩步推進。
1.堅守規范,學習提升。
堅持宣傳發動、學習培訓、行政推動、典型引路、反思研討、規范激活。除邀請課改專家做講座,派出教師參加培訓外,學校校長和行政人員結合學校實際,經常給教師做自動課堂建設培訓。建立自己的培訓師隊伍,成員主要是校內的市青優、區學科帶頭人。學校組建“行知講壇”,讓骨干教師走上講壇,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展示自己的課堂教學,反思自己的課改研究。
通過各種層次的教師會,分析我校自動課堂教學落實現狀,認真學習、宣傳自動課堂教學模式操作要領,讓全體教師能充分意識到,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利用教研組會、備課組活動(下文簡稱“兩組”)等形式,共同學習、交流、研討、提高,教師真正轉變教學觀念,每一位教師從思想上相信學生,放得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加強和改進學校文化和班級文化的建設。將師德建設、績效考核、常態課建設、校本課程和社團活動、學校創建等與自動課堂有機融合起來,整體推進,互相促進,形成學校自動課堂文化。堅持“三隨”教育,即“隨時教育、隨地教育、隨人教育”,在物質和精神上為學生發展提供最佳的環境和氛圍。
2.抓住關鍵,穩步推進。
推進自動課堂要抓住兩個關鍵:一是導學案,二是學習小組。在課堂環節,特別是自主學習、展示交流和評價環節上要有新的突破。學校從八個方面做好自動課堂建設工作:
(1)構建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
(2)編制使用精細合理的導學案;
(3)關注細節:關注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敏感性和操作性,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實現學習自主、高效;
(4)規范引領:行政人員、校級以上骨干教師、“兩組”組長起帶頭示范作用;
(5)活動促進:做到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加快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生快樂成長,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6)典型示范:充分發揮市、區先進教研組、教學能手,校級以上骨干教師進行示范引領;
(7)多元評價:貫徹過程性、發展性、全面性原則,評價方法主要以三大指標(自主學習、自我規范、自信展示)為評價標準;
(8)加強管理,提供保障:實行備課組集體辦公制,加強理論學習,用現代教育理念武裝自己,加強教學反思,抓實師徒結對幫扶活動,建立課堂開放日活動。
面對自動課堂,我們仍有許多困惑和難題。但只要邁出第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們就能看到希望。教育是為了人的發展,為了人的生存,為了人的創造,為了人的幸福而進行的神圣事業。干教育的人,要有堅定的意志,耐得住寂寞的心態,把激情、理性和意志融為一體。要真做教育,做真教育,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讓教師體驗育人的幸福,讓家長收獲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