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強
(岳池縣人民醫院 四川岳池 638300)
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核磁共振在臨床上受到廣泛運用,主要與其分辨率高、可重復強、操作簡便、可多方位及多層面成像等優勢有關,但其價格昂貴,且部分群眾對核磁共振檢查前的注意事項知之甚少,直接影響檢查進程。為了保證核磁共振檢查的順利進行,加強介紹核磁共振相關知識顯得十分重要。現在,我們一起看一下核磁共振檢查及檢查前的準備工作、適宜檢查人群等。
核磁共振檢查,是將人體置于特殊磁場當中,通過無線電射頻脈沖作用,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產生氫原子核共振,以達到吸收能量的目的。而當停止射頻脈沖后,氫原子核依照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并釋放所吸收的能量,由體外的接受器收錄,再經過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取圖像。
核磁共振檢查的使用,一方面能夠避免電離輻射對人體造成的損傷,另一方面,可以獲取多方位成像,此外,對軟組織具有均較高的分辨力。隨著當前相關醫療設備的進一步改進、軟件的更新、對全身各器官診斷作用研究的增多,目前,此項檢查方法已經越來越成熟,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有效技術手段,尤其是對于部分疾病而言,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檢查技術。
1.評估 與患者主治醫生交談,或是閱讀患者病歷資料,掌握患者的具體病情、工作性質、心理狀態、受教育程度、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重點評估患者對核磁共振檢查相關知識的需求狀況,結合評估,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再根據檢查需要,設定教育目標、教育方法。以保證教育內容的個性、共性等特點。
因患者對所患疾病的陌生,加之疾病帶來的痛苦,極易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變化,特別是核磁共振檢查的特殊性,包括龐大機身、封閉檢查倉、射頻噪聲、檢查時間長等,使患者產生焦慮、煩躁、恐懼、緊張等,影響核磁共振檢查的順利進行。為此,建議掌握患者性格特征、心理實際需求,通過與其主動交談,或是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等方式,予以針對性心理疏導,以消除患者抵觸心理,積極配合檢查。
2.講解 建議結合患者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采取一對一、幻燈片等方式,詳細講解核磁共振檢查的工作原理、檢查注意事項、配合事項,加深患者對核磁共振檢查的認識,使其熟練掌握核磁共振的檢查流程,從而提高檢查配合度;檢查前,指導患者脫去除內衣外的全部衣服,更換上磁共振室的檢查專用衣;嚴禁穿有金屬物質內衣褲,以免影響檢查進度;告知患者檢查所用時間較長,且周圍境幽暗,噪聲大,務必做好思想準備,以完成檢查。
3.參觀 建議在工作人員帶領下,患者及家屬參觀核磁共振檢查環境,以及操作人員的工作情況,了解檢查期間醫生與患者如何進行室內聯系;引導其他患者通過觀察窗對接受核磁共振檢查患者的檢查情況進行現場觀察,明確檢查期間患者的反應、配合事項;在醫生指導下,帶領患者、家屬進入操作室,以了解操作室內部構造,確定檢查時所使用的醫療設備、通訊設備等;根據患者接受能力,教會呼吸憋氣調整方法、通訊聯系方法,直到患者熟練掌握。
隨著核磁共振檢查應用范圍的逐漸擴大,接受檢查患者的數量也隨之增高,但仍有部分患者不建議采取核磁共振檢查。
1 適應癥
1.1 神經系統病變:包括外傷、腦梗塞、先天畸形、腦腫瘤等,最早用于核磁共振檢查的人體系統,通過確定病變部位,能夠及時、準確的獲取診斷結果,及時發現期病變。
1.2 心血管系統:包括心包積液、心臟病、心肌病等疾病,核磁共振檢查能夠對其心臟功能、血管病變予以有效的評價、定量分析,主要與其無創、任意平面斷層掃描、重復顯示心臟血管解剖結構等有關。
1.3 骨與關節:包括腫瘤、骨內感染等,尤其是對部分細微改變,如骨挫傷,診斷價值極高,另外,在半月板、關節內軟骨、滑膜等病變診斷方面,效果尤為顯著。
1.4 胸部及腹部病變:包括淋巴結病變、胸膜病變、肝癌、肝囊腫等,一方面能夠清晰肺內團塊、較大氣管及血管之間的相關性,另一方面則可以有效鑒別區分的腹部腫塊,特別是腹膜后病變。
1.5 其他:如盆臟器病變,如卵巢腫瘤、子宮肌瘤、前列腺/膀胱腫物等,甚至全身軟組織病變,如血管、神經、肌肉、結締組織等所致的感染、腫瘤。
2 注意事項
2.1 安裝人工心臟起博器、神經刺激器等,均可不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2.2 各種危重重癥,包括意外昏迷、心率失常、呼吸功能不全、二便失禁等。
2.3 既往手術史,包括心臟手術伴人工心瓣膜、動脈病手術等。
2.4 顱內存在銀夾、眼球內金屬異物等,以及存在內固定鋼針釘患者。
2.6 存在任何金屬/磁性物質植入體的患者,不建議施行核磁共振檢查;存在電子耳、假牙、藥物過敏等情況,不可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2.7 對于特殊檢查人群,如孕周不足12周孕婦、幽閉恐懼癥、兒童及老年人等,不建議施行核磁共振檢查,如果病情需要,建議在檢查前,佩戴耳塞,或是在醫囑指導下,服用相關藥物,并在家屬陪同下,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完成檢查。
總結在本次文章中,詳細的闡述了核磁共振檢查的作用原理、檢查前注意事項、適應癥、注意事項等方面知識,希望能夠加深廣大群眾對核磁共振檢查的了解程度,熟練掌握核磁共振檢查前知識,消除心理障礙,提高檢查接受率,進而促進檢查進展,及時取得檢查結果,以指導相關治療方案的合理制定,幫助患者得到相關的干預治療,繼而控制病情進展,改善癥狀體征,提升預后恢復水平,優化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