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
(江西省南昌市啟音學校,江西 南昌 330000)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能深入,聾校原有語文教材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與現代生活脫節,教材中很多內容僵化過時,其設計不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造成學生被動學習,極大的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根據聾生學習規律和發展特點,我認為聾校語文教材的編寫應該遵循下列原則:
一是形象。聾人學生是很難聽到聽清或者說是根本聽不到聽不清聲音的,他們認識事物感知世界主要依靠的是眼睛,是形象。因此,我們的語文教材,尤其是小學語文教材,就應該多加一些插圖,最好是一詞一圖,抑或是一句一圖,而且插圖應該盡量逼真。例如學習“蘋果”這個詞,對于健聽的學生來說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老師只要在黑板上寫出“蘋果”二字,而后讀出這兩個字的聲音,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平常所吃過的蘋果。而對于聾人學生來說,如果僅只寫出“蘋果”二字并讀出其聲音則是根本不行的,因為學生沒有辦法聽到或聽清你的聲音并把這兩個字和平常所吃的蘋果聯系起來。如果我們在寫出“蘋果”二字的同時配以一幅形象的蘋果圖畫,則聾人學生很容易將“蘋果”兩個字與平常所吃的這種水果聯系起來。
二是通俗易懂。聾校語文教材,尤其是小學語文教材,較之普校的同類教材,應該盡量做到通俗易懂。我們以語文出版社出版的《語文》二年級上冊為例,其中的《古詩兩首》、《陽光》《我是什么》《植物媽媽有辦法》、《我真希望》等等課文,相對于二年級的聾生來說顯得過于深奧了一些,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一個年級的學生的教材在難度上低一個年級為宜。
三是貼近生活實際。為失聰學生所編定的語文教材應該做到盡量貼近生活實際。筆者認為,語文課之于失聰學生的功用,除了提高他們的讀寫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使他們掌握了一種與健聽人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也就是為他們和健聽人的溝通交流搭建了一座橋梁。因此,在教材中多選用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文章,會使他們學習起來更加方便,同時對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生活技能以及與健聽人的溝通交流能力也會有更多的幫助。
因此,我校為了改進教育教學工作,于2018 年下半年停止使用聾校語文教材,采用人教版版普通學校語文教材。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所教的三年級語文采用了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雖然降了一級,但對于我班聾生來說,學習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經過一年的實踐,我對聾校使用普校語文教材有幾點體會。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一共有8 個單元,共28 篇課文。其中識字篇4 篇課文,24 篇講讀課文。課文篇幅長,課文內容涉及廣泛;相比之前聾校教材20 篇課文,篇幅短,課文內容簡單,對老師對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學期剛開始,我和學生都不太適應新教材,通過每天的磨合和與辦公室老師反復討論研究,再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學生層次十分分明,兩個極端),研究出一套較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我的教學方法是這樣的:①布置學生預習功課,初讀課文,并找出課文中的生字,劃下來。課文后面的生字分為會會認字和會寫字,要求學生把會認字讀一讀,并且把會寫字查字典,組詞兩個,寫在課本上。②上課時齊讀課文,利用多媒體把課文展示在黑板上,用觸屏筆在課文中標注生字新詞,在句子中學習生字,理解詞意。③利用多媒體課件學習課文。講解課后練習也很重要,復習鞏固知識。
我認為聾校使用普校教材的益處:
1 比起聾校教材,普校教材內容更為豐富,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
2 雖然有些學生很難理解學習內容,但對于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降了一級的語文教材是符合她的最近發展區的。
3 使用普校教材開闊學生的眼界,讓聾生更好的融入主流社會。
我認為聾校使用普校教材的弊端:
1 對學習能力本身不足的學生,讓學習變得更困難了。
2 課文內容多,一學期下來,進度很難跟上。
3 課文內容難,對于普通學生很好理解的日常,對我們聾生卻是個難題。換句話說,有些教材內容不適合聾生。
4 普校語文課本二年級下冊,課文基本不標注拼音了,雖然學生提前預習了,每堂課抓拼音還是要費不少時間。拼音對聾生學習很重要,是一個基石的作用。
5 沒有配套適合聾生的練習冊。
6 手語畢竟不如口語那么游刃有余的表達,有些形容詞很難用手語解釋清楚。甚至有些詞語幾乎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用手語表示起來很難讓學生掌握具體意思和細小差別。
如何使聾校教材以及普小教材最優化:在聾校教育中,聾生主要依靠視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等途徑感知外界事物,生活是聾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把教學和生活融為一體,給他們感受自然和社會的機會,讓他們在與現實世界的撞擊和交流中,產生對生活的愛,使他們自發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聾生不適合普通教材的幾個原因:
(1)學齡聾童和正常兒童的知識底蘊不同。這時的聾生是“零界”狀態,嚴重缺乏學習的語言工具。極個別學生有的只是只言片語的幾句口語,這又能在學習交流中起多大的作用呢?
(2)由于社會教育的不足,聾生的知識信息渠道嚴重受阻。
小結:
聾生采用普小教材雖有許多好處,但也存在一些敝端,由于聾生在學語階段錯失獲得各種語言聲音的機會,致使他們在語言表達中常常顛三倒四,丟三落四,這對他們理解詞語、句子和課文內容都有影響,而普校教材對相應年齡段的聾生來說就偏深了些。
通過實踐,采用著普校教材,因為里面涉及了太多的知識點,對學生的理解來說,困難重重。普通學校規定許多語文課要1-2 課時完成的教學計劃,這在聾校中則是不可思議的。就是在文字和內容的理解上,來自于學生的自發疑惑問題上所花的時間就已經需要1-2 課時了,更別談討論寫作特點和進行探究學習與練習了。學生的認知情況也常處一知半解之中,學生的知識結構難以消化這樣的教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