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錦
(河北省永清縣別古莊鎮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能否得到發揮越來越受到重視,導學式教學方法便是在此種情況下得以廣泛應用的,并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導學式教學法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和實際應用進行探討。
導學式教學在課堂當中的實施前提是教學導向,教師在設計導向的時候,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的預習能力與認知水平,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教學目標和課堂標準進行適當的修改和增加難度,依據導學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求而整體的設計系列性問題。導學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路線,有研究證明,導學式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在教導課本知識內容的同時,還需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導學式教學法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教育學生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按照學生的實際能力針對性、合理性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的培養主動探索能力,培養問題發現、解決能力,并從學習當中摸索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學習模式與方法。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當中的合理應用,能夠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差異型,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的不同,具備差異性的鍛煉學生,持續地發掘學生的內在學習能力,將導學式教學法長期的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能夠逐漸的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的獨立性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抽象性思維能力。
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質量上,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理的應用導學式教學法能夠在教導、鞏固課本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在課堂小學數學教學實際過程中,教師可以營造一些導向教學的氣氛,通過設計情境導向、梯度導向,開展導學式教學。提升學生在學習時的興趣,這樣的小學數學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導向意識。小學生的導向意識培養要從根本的思想上,教育的開端是導向,創新教育和傳統教育最表面的不一樣主要是呈現在創新教育并不是教授具體的某個知識點,而是教授學生發現導向、分析導向和解決導向。需要使用導學式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育的歸宿應當成為導向。導學式教學法所想要達到的最終目的不應當是傳授具體知識,而應該是指導學生,讓學生理解學習方法,從而能夠解決教學連續性的導向,在解決連續體導向時,學生便學會了解決導向的能力,從而改善學習質量。
各種類型的問題其難度都有所不同,教師需要通過教學經驗,在設計問題之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有效地分析問題。教師在課前需要對學案進行檢查,尋找出在依據學案進行教學時,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給予學生一定的做題指導措施。對于一些較為困難的問題,教師可以以小組的形式使學生合作學習,通過交流溝通,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時刻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問題分析能力。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利用導學式教學優化教學模式,為學生搭建展示學習能力的平臺,從而提升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優化導學式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是一門較為枯燥的科目,平常的交流當中所涉及的數學案例也較少,在教學當中,學生記憶起來也比較困難。這時,就需要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上創造一種和現實能夠接軌的教學環境和模擬現實可能出現的交流情境,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數學交流的情境來適當地激發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欲望,將學生加入到情境當中,將教學氣氛營造起來。
例如,小學五年級下冊的“圖形的變換”是小學數學中是一項較為抽象、空洞的教學概念,教師想要通過單一的講授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對此,在講解圖形的變換時,教師便需要采取相應的情境設計導學式教學進行教學,如此學生掌握“圖形的變換”的知識內容會顯得更加容易。教師可以借助課堂當中的所出現的變化圖形作為案例進行教學,同時還需要體現導學式教學。如“教室內有多少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它能夠使它成為四邊形?”。通過這樣的導學式問題,學生能夠更加生動的掌握教學內容。
參與性問題主要是用于理論內容的教學,是各類關系之間的系統陳述,是理解并掌握原理與概念之后的分析性能力,必須要求學生能夠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參與性問題的設計需要是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知識規律、概念以及原理的情況下設計定向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問題當中,互動合作,解決問題。例如,在數學課中,教師可以在講解“比例”課時,教師可以按照實際的題目進行教學,需要大量題目進行教學。這類問題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非常多,需要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分析問題中所出現的因素,進而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導學式教學的優越性,利用導學式教學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能力,更深入的展開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鍛煉。這樣才能夠提升知識教學的綜合成效,發揮導學式教學的實際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