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麗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掛蘭峪學區東區小學,河北 承德 067300)
數學新課準提倡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啟發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從而體會數學的使用價值及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
(一)創設情景。
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把數學特有的嚴謹、抽象、簡潔、概括等屬性,通過巧妙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這樣才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參與著表達、思考等數學活動通過更巧妙新穎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進一步的積極思維活動。
(二)改變練習方式。
新教材已經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課本的數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也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但這些畢竟是靜止的東西,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還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級兒童往往對活動的事物更感興趣,如能把這些靜止的資源活動化,進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教學“10 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我把0—9 十個數字設計成擬人化的“數字小朋友”,讓這十個“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現。看到抽象的數字長上了手腳,成了會哭會笑的小精靈,學生的熱情異常高漲。
(一)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在“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教學中,在生活中選取了許多學生熟悉物體。如小皮球、乒乓球、積木、牙膏盒等各種形狀的物體,把它們放在一個袋子里,四人一袋,問學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裝了些什么?這樣一來,既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當學生倒出袋子里的東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兒童好玩好動的天性,說:“你們看一看,又摸一摸,會發現什么?”這樣進一步激起了學生參與操作的熱情,從而達到了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的目的。
(二)給學生創造動手操作、親身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
教學“連加連減”時,教師提前制作了一些天鵝頭飾,并且請班里的九個小朋友戴著頭飾表演天鵝飛來飛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這道活動的“例題”,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很輕松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小學生缺乏合作的經驗,但多數孩子樂于交流,因而為了幫助孩子形成與人合作的能力,要讓學生樹立合作學習的意識,首先從兩個學生合作開始。“數一數”就讓兩個學生合作共同完成,讓他們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帶來的喜悅。“認識物體”,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便于學生間的交流,為合作學習創造環境和氛圍。合作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在交往互動過程中,能使學生多思考,多實踐,多表達,能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相信這對他們今后與人交往,學會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活潑好動,愿意在活動中學知識。在傳統的課堂上,過于嚴肅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話,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壓抑下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開始,在練習質疑這一環節中,教材中的許多練習就是實際生活情境的再現。學生用他們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以他們的視角來解答問題。如有一題是講幼兒園買面包,一個班15個學生買哪兩盒合適,有三盒供學生選擇:6 個、8 個、9 個,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買兩個給老師吃。而在計算連減時,有學生依生活實景,想出了可以先把后兩個數加起來,再用第一個數去減這個和的辦法。其實這些孩子能動腦筋想辦法來解決問題,足見,練習中的那些實際問題對學生學會生存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
通過學習新課標,知道在教學中,只要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體系上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改革,進行設計,讓孩子在輕松愉快中得到知識,那么提高學生的素質就指日可待。
(一)要讓數學適應學生。一個好的廚師要考慮應讓數學去適應學生,當學生不能適應數學時,我們要改造數學,對數學實行再創造使得它適應學生的學習。讓數學恢復它質樸的、自然的、由繁到簡的、生動有趣的本來面貌。數學本身是簡單的,為什么非要把它復雜化呢?復雜得讓學生聽不懂、說不清,又用不上!如果讓學生來適應數學,而不是積極改造數學,讓數學去適應學生,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就無法挖掘,學生創造力就得不到有效地培養。
(二)教學形式要豐富多彩。
學習數學知識,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小孩喜歡新鮮,學習興趣就會明顯提高,有了興趣,就有了力量,學生的主動性就能得以發揮,效果事半功倍。
小組合作式教學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但無目的、無針對性的、無必要的小組討論,學生毫無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小組合作的機會和條件。在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知識時,教師創設了一教學情境,學生通過錄像,進行統計。當匯報結果時,學生的結果不同。學生主動找原因,學生主動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統計數據獲得了成功,學生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樣的教學內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