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河北省順平縣蒲上鄉伍郎小學,河北 順平 072250)
語文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日常生活中,與語文相關的知識是多樣化的。它能豐富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眼界。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注重人文教育的滲透,與核心素養培育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進行相應的閱讀教學的改革。
語文的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更加注重感性而非邏輯思維,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語言文字進行轉化并理解其內涵,從積累中得到提升。語言類學科的學習沒有捷徑,必須通過不斷的積累,古語有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語言知識的積累是理解和應用語言的前提。
“核心素養”理念相較于傳統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語文閱讀時,語言和文字是學生直接接觸到的信息,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比較文學作品與現實生活的相似與差異之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
語言理解能力就是指學生在接收文章的字、詞、句信號以后,能夠把握有效信息,理解文章表達的主旨,對文章內容做出評價。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文章內涵,但要注意將學生放于主體地位,避免填鴨式灌輸。
語文也是一門藝術性學科,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樹立審美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得到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即使教材僅僅是個例子,它的典范性也仍然不言而喻。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作為這種范例的語文課本無疑是教學的重心,也是小學生感受、領悟語言文字的重要憑借。從社會學的視角來看,教材的文本中蘊含著一定社會的價值取向,并且這種主流的、規范的價值取向所體現的都是相對穩定的社會文化,這種文化經過了選擇、加工,目的是更有利于學生的接受與習得。而這種加工的過程凝聚了諸多專家、學者以及教師的心血、智慧,并且這種智慧是以繼承優秀傳統、培養創新精神的方式表現。
立足文本,既不是新課程所要摒棄的繁瑣分析,也不是那種既拋棄了“繁瑣分析”也拋棄了“不繁瑣的分析”,進而盲目地試圖通過重復性的讀讓學生“感悟”的做法。它需要緊扣教材提供的文本,“立足”即站穩,要讓學生充分與文本相遇,創設出可感可觸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在課堂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體的學習方法還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力范圍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總結出最適用的教學方法。筆者在教學時會首先提出貫穿全文的中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閱讀,也可以和其他同學結成小組,交流想法。
例如,在進行《跨越百年的美麗》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提出了“作者是通過哪些描寫突出居里夫人的美麗的”這一主導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在文章中標記出描寫居里夫人“美麗”的詞句。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很快完成了任務,我試著提問了部分同學,找出的內容都十分準確,并且效率極高。一些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找出的不準確的詞句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進行了更正,充分證明了這一教學手段的有效性,學生也在討論和思考的過程中獲得了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課堂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對文本多元化的解讀,擁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如,教學《桂花雨》時,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將文章讀成幾個字,高度概括文章。隨后,鼓勵學生用思維導圖來做筆記,抓關鍵詞,細細揣摩,記錄下自己的獨特體驗。在學生充分閱讀后,再與同學、老師交流。由于每個學生有不同于他人的閱讀和思考方式,且閱讀興趣及經驗存在差異,肯定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還要鼓勵學生敢于與眾不同,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深入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體會文中的思想人文因素。此時,不需要教師刻意地滲透,而是讓學生自己從字里行間“讀”出來,繼而潛移默化地融進學生的心靈。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進行閱讀,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進而提高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能力,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在任何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探究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除了常規的生活化閱讀教學與常規式閱讀教學,還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學習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學習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好,并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敏感度,使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把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實踐升華為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實踐運用的機會,搭設展示個性才華的舞臺。如:“我愛讀書”的專題綜合性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分組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名言;訪問周圍愛讀書的人;給圖書分類,做個書目;開展讀書筆記展覽等活動。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舉行手抄報評比、讀書筆記展覽、故事會、朗誦會、好書推薦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讀書的快樂。同時,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不斷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鍛煉,語文核心素養如春風化雨般悄悄潛入學生的心田。
總之,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如果在我們的語文課上,學生能夠真正學會積累,學會閱讀,學會運用,并且好讀書、讀好書,這樣,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定會不斷提升。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文教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